就在“火种二号”成功流片的振奋消息如同强心剂般注入“奇点”体内的同时,远在东南亚的周文斌团队,也迎来了他们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个实质性突破,但也随之引来了更直接的风暴。
论坛上的精彩亮相和精准的理念传播,为“奇点”吸引了第一批“敢吃螃蟹”的合作伙伴。其中最有分量的,是当地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专注于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绿源科技”。
“绿源科技”的创始人陈先生,是一位有着浓厚乡土情怀和战略眼光的华裔企业家。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既能满足大规模农田智能化管理需求,又成本可控、且数据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技术方案。巨头们的方案要么太贵,要么数据需要上传到海外云端,这让他始终心存疑虑。
周文斌团队展示的、基于“火种”架构的定制化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正好击中了他的痛点。在经过几轮深入的技术交流和细节磨合后,陈先生力排众议,决定与“奇点科技”签署一份战略合作备忘录,先期采购五百套核心控制模块,用于其在一个大型橡胶种植园的试点项目。
这份订单金额不大,但意义非凡!这是“奇点”自主技术在海外的第一个商业化落地项目,是真正的“零的突破”!
消息传回国内,公司上下再次一片欢腾。周文斌团队更是士气大振,准备以此为契机,在该国深耕细作,打造一个海外示范工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奇点”与“绿源科技”合作的消息,不知通过何种渠道,很快就摆在了“环宇科技”东南亚区总裁的办公桌上。
“‘奇点’?就是那个在论坛上大放厥词的公司?”总裁看着报告,眉头紧锁,“他们竟然真的拿到了订单?还是和‘绿源’?”
他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农业物联网看似细分,但其底层涉及大量的数据采集、边缘计算和设备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入口。如果让“奇点”这种鼓吹“自主可控”的公司凭借性价比优势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很可能产生“蚁穴效应”,逐步侵蚀他们在该地区的生态根基。
“不能让他们得逞。”总裁冷冷地对下属吩咐道,“通知和我们合作的本地运营商和渠道商,对‘绿源科技’进行‘提醒’。如果他们坚持使用未经‘环宇’认证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那么他们在接入我们主流生态、享受某些云端服务时,可能会遇到‘技术性困难’。”
这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胁迫。
几天后,陈先生焦头烂额地找到了周文斌。
“周总,情况不太妙。”陈先生面色凝重,“我们的主要移动网络供应商突然通知我们,说我们计划使用的通信频段需要‘重新进行合规性评估’,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度。另外,我们一直在使用的一家云端数据分析服务商,也暗示如果数据来源设备不是‘推荐列表’内的,服务质量和数据接口稳定性无法保证……”
周文斌一听就明白了,这是“环宇”利用其在本地区强大的生态影响力,开始对他们进行“卡脖子”了。
“陈总,您放心。”周文斌压下心中的怒火,冷静地回应,“通信问题,我们可以协助您寻找替代的本地运营商,或者采用其他通信方案。至于云端服务,”他顿了顿,语气变得自信,“我们‘奇点’提供的本就是端侧智能解决方案,绝大部分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在设备本地完成,对云端依赖极低。我们甚至可以为您搭建一个私有的、小规模的数据看板平台,完全规避外部依赖。”
陈先生将信将疑。但在周文斌技术团队的现场演示和保证下,他最终还是决定顶住压力,继续推进与“奇点”的合作。
“环宇”的第一轮打压,被“奇点”凭借技术的灵活性和方案的完整性,艰难地化解了。
但周文斌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对手绝不会善罢甘休。风已起于南洋,更大的浪头,恐怕还在后面。他和他的团队,必须像钉子一样,牢牢楔入这片陌生的土地,才能为“奇点”的全球布局,赢得宝贵的立足点。
喜欢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