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文斌在国内为“破局”而奋战的同时,他派驻东南亚的团队,在顶住了“环宇科技”及其盟友的第一轮打压后,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实质性进展。
与“绿源科技”合作的橡胶种植园试点项目,在经过前期紧张的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和人员培训后,正式投入了试运行。
项目所在地,位于该国腹地的一片广袤橡胶林中。当“奇点”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和“绿源科技”的工作人员一起,将最后一个基于“火种”芯片的土壤墒情传感器埋入林地,并看着控制中心的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各项环境数据和设备状态时,现场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欢呼。
陈先生,这位颇具魄力的企业家,看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关乎他心血的数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希望的笑容。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他用力握住“奇点”现场负责人王工的手,“以前要靠老师傅的经验,现在数据一目了然!灌溉、施肥都能精准控制,成本降下来了,效率提上去了!最关键的是,这数据是在我们自己手里!”
试点项目的成功运行,其示范效应是巨大的。
之前还在观望的当地其他农业公司、甚至一些小型种植园主,闻讯纷纷前来考察。当他们亲眼看到这套系统如何以低廉的成本实现精细化管理,并且数据完全由自己掌控时,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了。
紧接着,一家专注于城市智慧停车管理的公司,以及一家试图改造其传统生产线、实现低成本自动化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也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奇点”能够为他们提供类似的、基于“火种”平台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周文斌团队审慎地评估了这些机会,选择了其中两家信誉良好、需求明确的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合作洽谈。他们依然坚持“精准滴灌”的策略,不追求数量,而是力求每一个合作项目都能成为标杆,都能扎实地展现“火种”技术的价值和适应性。
与此同时,赵磊领导的公关团队,也开始在东南亚地区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品牌建设。他们与当地有影响力的科技博客、行业媒体建立联系,提供关于“奇点”技术和理念的客观资料,逐渐塑造着“奇点”作为“可信赖的、专注于自主可控和低成本解决方案的技术伙伴”的形象。
“环宇科技”显然没有放弃打压。他们通过本地合作伙伴,继续在一些政策层面、行业标准制定上进行游说,试图设置障碍。但“奇点”团队发现,随着他们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和口碑积累,这种来自上层的阻力,效果正在逐渐减弱。毕竟,对于许多务实的发展中国家和企业而言,性价比和自主权,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奇点”这棵来自东方的树苗,终于在陌生的南洋土地上,扎下了第一缕看似纤细、却异常坚韧的根须。它开始吸收当地的养分,适应这里的气候,并准备着,在未来成长为一片可以遮风挡雨的树林。
喜欢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