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荣光仿佛还未从指尖散尽,合作社的院子里却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这份宁静之下,涌动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炽热的暗流。
院门口那棵老槐树上,不知被谁挂上了一串红绸,在江南的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远征的辉煌。合作社的办公室里,林晓正被堆积如山的信件和传真件淹没,她的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芸姐,你快来看!”林晓举起一封烫金的信函,“这是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发来的正式邀请,希望我们能作为‘东方工艺顾问’,参与他们下一季高定的设计!还有这个,意大利的乌菲齐美术馆,想收藏小满那幅《星空》的复刻版!”
姜芸正坐在绣绷前,指尖捻着一根桑蚕丝,却没有立刻下针。她刚刚从空间里出来,灵泉的水位在卢浮宫那场震撼人心的展览后,似乎回升了微不可查的一丝,但水质依旧浑浊,池底那诡异的红色纹路像一道道凝固的伤疤,触目惊心。巴黎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暂时压下了灵泉枯竭的危机感,却也让那反噬的预警显得更加深不可测。
“价格和合作细节,让法务那边仔细看。”姜芸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太多喜悦,“我们的原则不能变,苏绣必须是主导,不能沦为西方设计的点缀。”
“知道啦!”林晓应着,又从一摞邮件里抽出一封普通的航空信,“这个……有点奇怪,没有落款,只有一个回邮地址,在苏州。”
姜芸接过信,信封是那种最简单的牛皮纸,质地却很好。她拆开,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的字迹娟秀而有力,带着一种民国时期特有的风骨。
“尊敬的姜芸女士:
冒昧致函,实有要事相告。先祖林婉清,乃民国时期苏州‘云锦阁’绣娘,与您手中日记的主人或为故交。先祖临终前曾留有遗命,需寻得日记的新主人,并告知其一桩关乎‘灵泉源头’的秘密。此事非书信能言明,若您有意,请至苏州平江路寻访‘听雨轩’,后人在此恭候。
另,随信附上先祖手稿一页,或可作凭证。
林氏后人 敬上”
信纸背后,果然贴着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用墨线勾勒出一枚金针的图样,针尾处刻着两个极小的篆字:“婉清”。这枚金针的样式,与姜芸空间里那枚修复古绣的灵泉金针几乎一模一样!
姜芸的心猛地一跳。这封信,恰好接上了她在卢浮宫展会结束时收到的那封邮件。当时邮件内容简短,只说有关于灵泉的秘密,让她等待信件。如今,线索终于串联了起来。民国绣娘林婉清、苏州、灵泉源头……这些词汇像一把把钥匙,似乎即将打开一扇通往最终秘密的大门。
“芸姐?怎么了?”林晓见她神色有异,凑过来问道。
姜芸将信递给她,目光却落在了自己工作室角落的一个木箱上。那是在巴黎仓库大火后,从灰烬中飘回到她身边的民国绣娘盒子。她一直没来得及仔细研究。此刻,这封信仿佛一个信号,催促着她去揭开更多谜底。
“小满呢?”姜芸问。
“在后面的培训教室呢,她现在可是大忙人。”林晓笑着说,“好几个聋哑学校都来联系,想让她去开课,她正在整理一套‘触觉刺绣’的入门教材,说要让更多像她一样的人,也能用指尖‘看见’世界。”
姜芸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小满的成长,是她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比任何荣誉都来得珍贵。她走到培训教室门口,透过玻璃窗,看到小满正跪坐在一个年轻的聋哑女孩面前,握着她的手,一针一线地引导着。女孩的脸上,从最初的茫然,到逐渐领悟后的惊喜,那种纯粹的快乐,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苏绣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传递美与希望的语言。
姜芸没有打扰她们,转身回到了自己的空间。她再次看向那池浑浊的灵泉,心中百感交集。救张强的事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山崎的威胁虽暂时解除,但王桂香那绝望的跪拜,张强在病床上模糊的呓语,都让她无法释怀。用灵泉救人,会触发反噬,折损自己的寿命;可若见死不救,又违背了她做人的本心,更违背了“匠心”的初衷。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灵泉池边,那本民国绣娘日记又自动翻开了。这一次,没有停留在“泉水竭,匠心续”那页,而是翻到了全新的一页。页面上只有一句话,墨迹仿佛刚刚写就,带着一丝湿润的灵气。
“心有千结,当溯源而解。”
溯源?姜芸咀嚼着这两个字。灵泉的源头,在苏州祖祠?信上是这么说的。或许,解决眼前所有困境的答案,真的就在苏州。
她深吸一口气,从空间里拿出那个从火场得到的民国绣娘盒子。盒子是紫檀木所制,上面雕刻着精细的缠枝莲纹,正中央盖着“云锦阁”的印章。她试着打开,却发现盒子上了锁,锁孔小巧而奇特,并非寻常钥匙所能开启。
她将那封来自苏州的信和盒子放在一起,目光在信纸上那枚金针图样和盒子的锁孔之间来回移动。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她进入空间,取出了那枚灵泉金针。
当金针的针尖轻轻探入盒子的锁孔时,只听“咔哒”一声轻响,那把尘封了近百年的锁,竟然应声而开!
盒子缓缓打开,里面没有想象中的金银珠宝,只有几件寻常的绣娘用具:一管用了一半的墨锭,几束褪了色的丝线,还有一本比日记本更厚重的、用丝线装订的册子,封面上写着——《云锦阁针法全解》。
姜芸翻开册子,里面是用工整小楷记录的各种苏绣针法,从平针、施针,到乱针、虚实针,图文并茂,详尽无比。许多针法甚至是合作社已经失传的绝技。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然而,当她翻到最后一页时,瞳孔骤然收缩。
最后一页并非记录针法,而是一幅手绘的地图。地图描绘的正是苏州古城的布局,上面用朱砂笔圈出了一个地方——苏州绣娘祖祠。在祖祠的位置上,画了一口井,井旁写着三个字:“匠心井”。地图下方,还有一行小字:
“灵泉非天赐,乃百代绣娘匠心所聚。井枯,则脉断;井涌,则艺兴。欲续灵脉,需以‘传承印’为引,集‘匠心、传承、团结’三力于一体,方得重生。”
传承印?姜芸愣住了。她猛然想起,在巴黎展会结束后,她收到了一个匿名快递,里面是一枚古朴的印章,当时只当是某个粉丝的礼物,随手放在了抽屉里。她立刻冲出空间,在工作室的抽屉里翻找起来。
很快,她找到了那枚印章。印章是温润的白玉制成,顶部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印面则是四个古朴的篆字:“苏绣传承”。
原来,这就是“传承印”!它竟然和地图上的描述完全吻合!
姜芸手握着印章,心脏怦怦直跳。灵泉的秘密,空间的秘密,民国绣娘的秘密,在这一刻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全部串联了起来。灵泉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历代绣娘匠心精神的凝聚之所!它的枯竭,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过度使用,更可能是因为整个苏绣行业面临的传承危机——当匠心不再纯粹,当传统逐渐式微,灵泉的源头自然也会干涸。
而解决之道,竟然也指向了“匠心、传承、团结”。这恰恰是她在巴黎展览上所展示的核心精神,也是合作社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芸姐!不好了!”林晓突然惊慌失措地跑了进来,手机差点掉在地上,“你快看这个!”
姜芸接过手机,屏幕上是一个日文网站。页面的头条新闻,配着一张巨大的海报。海报上,一幅《百鸟朝凤》的刺绣作品占据了中心位置,其风格、构图,甚至凤凰的神态,都与她的真品有七分相似,但针法却显得生硬而呆滞,毫无灵魂。
新闻标题用刺眼的红色写着:“东洋刺绣的巅峰之作——《百鸟朝凤》即将在东京首展,大师山崎雄一,重现失传的东方神技!”
姜芸的血液瞬间凝固了。
山崎雄一!他竟然在被限制出境前,将真品《百鸟朝凤》带回了日本!现在,他不仅不承认盗窃,反而要将这幅凝聚了中国绣娘心血的作品,伪造成“东洋刺绣”的巅峰之作,公之于众!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这是赤裸裸的文化掠夺!
“他怎么敢!”林晓气得浑身发抖,“我们必须马上揭穿他!联系法国警方,联系国际媒体!”
“没用的。”姜芸的声音异常冷静,但那份冷静之下,是压抑到极致的怒火,“真品在他手上,我们拿不出证据。而且,他申请了‘苏绣’商标,现在再以‘大师’身份推出这幅作品,在国际舆论上,我们会非常被动。”
她看着窗外,合作社的绣娘们正在阳光下晾晒新染的丝线,一派祥和。然而,千里之外的东京,一场针对她们灵魂与根脉的战争,已经打响。
姜芸缓缓握紧了手中的“苏绣传承印”,印章的棱角硌得她掌心生疼。她低头看着桌上那本《云锦阁针法全解》和那张苏州地图,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
巴黎,只是第一场博弈。现在,真正的战争开始了。
她拿起手机,拨通了县扶贫办的电话。
“王主任,关于去苏州参展的事,我有个新的想法……”
喜欢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