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的早春,依旧带着料峭的寒意。
冰雪虽融,但北风刮在脸上,仍旧觉得生疼。市委大院里的玉兰树,枝头才刚冒出些毛茸茸的褐色芽苞,距离繁花满树尚需时日。
李达康的离婚,在小小的圈子内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到了他这个层级,个人生活的变动,只要处理得体,不影响到工作和大局,便只是茶余饭后一缕很快消散的谈资。
更多人关注的,是他主政下的京州,这艘巨轮将驶向何方。
他仿佛真的卸下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工作起来更加雷厉风行,那股子“李达康式”的霸道和执着,有增无减。
办公室里,汇报工作的干部们往往被他连珠炮似的提问和不容置疑的指令,逼得汗流浃背。
他要求数据必须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方案必须有三套以上备选,执行必须不折不扣,没有任何借口。
“达康书记最近……好像火气更旺了?”有相熟的常委私下里嘀咕。
“不是火气,是杀气。”另一位摇头苦笑,
“感觉他眼里就只剩下了工作和目标,其他一切都成了障碍物。”
这种状态,沈墨感受最为直接。
她是李达康推动京州改革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也是少数能在他高压气场下保持冷静、并能有效沟通的人。
在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园用地规划的会议上,李达康对规划局提出的一个细节不满,当场发火,言辞犀利,毫不留情面。
会议室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沈墨安静地听完,等李达康喘息片刻,才不疾不徐地开口,她没有直接反驳李达康,而是顺着他的思路,提出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折中方案,既坚持了原则,又考虑了实际困难,逻辑清晰,数据扎实。
李达康紧绷的脸部线条,微微松弛了一些。
他盯着沈墨看了几秒,那股灼人的怒气渐渐收敛,最终点了点头:
“就按沈市长说的这个思路,规划局尽快拿出细化方案。”
散会后,众人如蒙大赦,匆匆离去。沈墨整理着文件,没有立刻走。
李达康揉了揉眉心,靠在椅背上,难得地显露出一丝疲惫。
“刚才……我有点急了。”他罕见地解释了一句,虽然语气依旧生硬。
沈墨抬起头,看着他眼下的青黑,平静地说:
“理解。时间不等人,产业园早一天落地,我们就多一分主动权。”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达康书记,弦绷得太紧,容易断。有些事,急是急不来的。”
李达康哼了一声,没有接话,但也没有反驳。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大院中那几株顽强孕育着生机的玉兰。
“京州等不起,汉东等不起。”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我们慢一步,可能就步步慢。必须抢在别人前面,把基础打牢,把产业做起来。”
沈墨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立。
“我明白。所以更需要精准发力,避免内耗。”她意有所指,“孙连城那边,顶着压力推进光明峰项目,不容易。我们需要给他更多的支持,而不是更多的指责。”
提到孙连城,李达康眉头又习惯性地皱起,但这次,他没有立刻发作。
他想起了那个在拆迁现场,冻得脸红脖子粗,却依旧固执地跟居民解释政策的建委副主任。那份近乎迂腐的坚持,在某些时候,确实令人恼火,但在大局下,又何尝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嗯。”李达康从鼻子里应了一声,
“你找个时间,代表市委市政府再去看看,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告诉他,市委是他坚强的后盾,但工作必须做好,不能出任何纰漏!”
“好。”沈墨应下。她知道,这已经是李达康能给出的最大程度的支持和认可。
两人沉默地看着窗外。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冰冷的土地上,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远处,城市的轮廓在薄霾中若隐若现,如同他们正在描绘的、尚未完全清晰的蓝图。
“晚上……一起吃饭?”李达康忽然开口,目光依旧看着窗外,语气听起来像是随口一提,“边吃边聊,把数字经济孵化基地的配套政策再捋一捋。”
沈墨微微怔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
这不是第一次因为工作共进晚餐,但在李达康个人生活发生变故的这个节点,这个寻常的邀请似乎带上了一点不同寻常的意味。
“好。”她依旧回答得简洁。
下班后,他们没有去什么高档餐厅,而是去了市委食堂后厨专门为加班领导准备的小包间。饭菜简单,三菜一汤,味道也只能说寻常。
吃饭时,话题依旧围绕着工作。
李达康吃得很快,思维更快,不断抛出问题,沈墨则条分缕析地回应。
他们之间,似乎有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停顿,就能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顾虑。
直到饭快吃完,李达康放下筷子,看着沈墨,忽然问了一句与工作无关的话:
“沈墨,你说,一个人,把一辈子都扑在一件事上,值不值得?”
沈墨拿着汤匙的手顿了顿,抬起眼。包间里灯光不算明亮,李达康的脸上带着一种她很少见到的、近乎迷茫的思索神情。
她沉吟片刻,缓缓道:
“这取决于那件事是什么,以及,那个人是否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她看着李达康锐利却难掩疲惫的眼睛,
“达康书记,您选择的路,从来就不轻松。但京州今天的变化,汉东未来的希望,就是答案。”
李达康闻言,沉默了很久。然后,他扯动嘴角,露出了一个算不上笑容的表情,带着些许自嘲,也带着一贯的坚毅。
“是啊,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他站起身,“走吧,回办公室,那份配套政策,今晚必须定稿。”
他再次变回了那个雷厉风行、不容置疑的李达康。仿佛刚才那瞬间的迷茫,只是灯光投下的一错觉。
沈墨看着他的背影,心中轻轻叹了口气。这个男人,把他自己和他治下的城市,都逼得太紧了。
但或许,正是这种极致的要求和近乎偏执的投入,才是京州能够在一次次风雨中站稳脚跟,并寻求突破的关键。
她快步跟上他的步伐。窗外,京州的夜色已然降临,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其中,也包括市委大楼那几扇常年不熄的窗。
《京圈大佬空降汉东,政法常务书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京圈大佬空降汉东,政法常务书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京圈大佬空降汉东,政法常务书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