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但我可以分析因果关系。”玄鸟的逻辑链条清晰而冷酷,“当前的核心矛盾是:‘天宫’计划因运载工具的挫折而停滞。
要打破僵局,除了修复‘长征’项目本身,还可以开辟第二战场,以新的、具备更高战略价值的目标,来重新凝聚共识,获取支持。”
“第二战场?”林舟愣住了。
“是的。”玄鸟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超越时空的穿透力,“运载火箭的本质是‘投送’。
我们当前的目标是投送一颗空间站。
但‘投送’这一能力,还可以服务于一个更基础、更具颠覆性的战略体系。
一个能让我们的飞机、舰船、导弹,乃至未来的每一位士兵,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知道自己精确位置的体系。”
林舟的呼吸猛地一窒。
他那因为疲惫和悲伤而混沌的大脑,仿佛被一道闪电劈开。
精确位置……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
这几个字,对于一个毕生致力于航天与国防科技的人来说,蕴含着怎样石破天惊的意义,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军舰不再需要依赖星光和海岸线来测定方位,可以在大洋深处获得厘米级的定位。
意味着导弹不再是“区域性”威慑,而是可以精确打击任何一个坐标的“点穴”利器。
意味着飞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也能找到回家的跑道。
意味着单兵作战,将拥有前所未有的态势感知能力。
这……这是一个足以改变未来战争形态的终极能力!
“你的意思是……”林舟的声音颤抖起来,“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全球定位和授时网络?”
“是的。
星条国人称之为‘全球定位系统’(GpS),目前尚在理论验证和早期试验阶段,代号‘621b’。
根据我截获的零星情报和理论推演,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一组在轨卫星,向地面发射带有精确时间戳的信号。
接收设备通过计算信号的延迟,来解算出自身的位置。”
玄鸟继续说道:“这是一个比‘天宫’空间站技术难度更高,但战略价值也更根本的系统。
它一旦建成,将成为国家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
我们现在起步,与星条国几乎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可以与‘天宫’计划并行不悖,甚至相辅相成。
它的早期试验星,并不需要‘长征’那样的大推力火箭,我们可以用现有的、更成熟的中小型火箭发射。
这可以在‘长征’项目修复期间,维持团队的研发状态,并产出实际成果。”
林舟激动地站了起来,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
心中的郁结与悲伤,在这一刻被一个更加宏大、更加激动人心的构想所冲散。
玄鸟为他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门后,是一个他从未想象过,但又无比渴望的未来。
是的,这才是真正的“第二战场”!如果说“天宫”是为了让我们“看得更远”,那这个系统,就是为了让我们“走得更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狂跳的心脏。
“这个系统,我们要叫它什么名字?”
“在龙国的古代天文学中,北斗七星是夜空中指引方向最重要的星辰。”玄鸟回答。
“北斗……”林舟喃喃自语,眼中重新燃起了火焰,“好!就叫‘北斗’!我们的‘北斗’!”
几天后,林舟召集了十几名技术骨干,在基地那间唯一还算暖和的会议室里,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这些人都是他最核心的班底,也是在这次事故中,承受了最大压力的一群人。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迷茫。
林舟没有说任何鼓舞士气的话。
他走到墙边,拉开一块蒙着图纸的黑布。
黑布上,是他这几天不眠不休,在玄鸟的协助下,用粉笔勾勒出的一张潦草却震撼的蓝图。
图上,一颗简笔画的地球悬在中央,周围环绕着几颗卫星。
无数条虚线从卫星射向地面,指向飞机、舰船和士兵。
“同志们,”林舟指着图纸,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今天,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新东西。”
他开始阐述“北斗”系统的基本构想。
从三维定位的数学原理,到时间同步的极端重要性,再到它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革命性应用前景。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林舟描绘的这个“云端上的宫阙”给惊呆了。
这个构想太宏伟,太超前,甚至带有一丝科幻色彩。
在他们还在为一枚飞不上天的火箭而焦头烂额时,林总师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一个由几十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天基网络。
最初的震惊过后,冷静下来的现实问题,如同冰水一般浇在每个人头上。
“林总,”开口的是负责测控系统的小李,他也是王工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性格严谨而务实,“这个想法……非常伟大。
但是,技术上的鸿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他走到图纸前,指着代表卫星的一个圆圈,声音有些干涩:“要实现您说的这种定位,我们需要卫星上有一台极其极其精确的钟。
它每天的误差,不能超过十亿分之几秒。
任何微小的计时误差,经过光速放大,都会导致地面上成百上千米的定位偏差。”
他顿了顿,环顾四周,说出了残酷的现实:“这种东西,我们称之为‘原子钟’。
别说把它做到卫星上那么小、那么可靠,现在,我们连一台地面上使用的、稳定的原子钟都没有!我们实验室里最好的晶体振荡器,精度比这个要求差了至少一百万倍!这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小李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所有人心中的涟漪。
紧接着,负责通信系统的工程师老赵也站了起来,他面色凝重地说:“还有星地链路的问题。
卫星信号从几万公里的高空传下来,非常微弱,很容易被大气层和各种电磁波干扰。
我们要如何保证信号的稳定?如何把如此高精度的时间信息,分毫不差地编码进去,再解码出来?我们现在的通信技术,还停留在短波和微波的地面应用上,对于深空测控通信,几乎是一片空白。”
喜欢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白象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白象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