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在居所中来回踱步,心中焦急万分。房玄龄传来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让他意识到局势的严峻。他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李浩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主动出击,才有一线生机。”说罢,他立刻派人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准备共商大计。
不多时,房玄龄和杜如晦匆匆赶来。三人围坐在桌前,气氛凝重。
“如今圣上已听闻那侍卫的诬陷,对我们甚是怀疑。”房玄龄眉头紧锁,一脸忧虑。
杜如晦面色沉峻,思索片刻后说道:“当务之急,是要尽快面见圣上,向他解释清楚,呈上我们收集的证据。”
李浩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决然:“不错,只是圣上此刻想必正在气头上,我们贸然求见,他能否愿意见我们,还是个未知数。”
三人正商讨间,突然,一名仆人匆匆闯入,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大人,宫中传来旨意,圣上宣房大人和杜大人即刻进宫。”
李浩心中一凛,与房、杜二人对视一眼。房玄龄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对李浩说道:“看来,圣上已经开始行动了。公子放心,我与杜大人定会尽力向圣上说明真相。”
杜如晦也站起身,神色坚定:“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让奸人的阴谋得逞。”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李浩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他们能顺利说服李世民。
皇宫内,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下方,房玄龄和杜如晦恭敬地站着,大气都不敢出。
“你们可知朕为何召你们前来?”李世民冷冷地开口,目光如利刃般扫过两人。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房玄龄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微臣猜测,圣上定是听闻了关于李浩的不实传言,心中有所疑虑。”
李世民冷哼一声:“哼,不实传言?今日有侍卫亲眼见到李浩与你们二人在御花园密谋造反,这也是不实传言?”
杜如晦赶忙说道:“圣上明鉴,这定是有人蓄意陷害。李浩一心为大唐百姓谋福祉,致力于推动改革,怎会有谋反之心?”
李世民皱起眉头,眼中满是怀疑:“那侍卫言之凿凿,朕又岂会轻易相信你们一面之词?”
房玄龄心中焦急,急忙说道:“圣上,微臣与杜大人与李浩接触,是因为看到他提出的改革举措对大唐有益,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让这些举措得以顺利推行。我们三人从未有过任何谋反的念头。”
李世民看着两人,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朕向来信任你们二人,可此事关乎重大,朕不得不慎重。你们说李浩无辜,可有证据证明?”
杜如晦连忙从怀中掏出他们收集的证据,呈给李世民:“圣上,这是我们收集的李浩为百姓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的证据,足以证明他的清白。”
李世民接过证据,仔细翻看,神色渐渐缓和。但他心中仍有疑虑,毕竟侍卫的话犹在耳边。
“这些证据虽能证明他做了些实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他有谋反之心。”李世民将证据放在一旁,说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心中一沉,知道想要说服李世民并非易事。
“圣上,李浩自小饱读诗书,心怀天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还望圣上明察秋毫,不要被奸人蒙蔽。”房玄龄再次恳请道。
李世民微微皱眉,靠在龙椅上,陷入沉思。他想起李浩之前的种种事迹,心中也有些动摇。但侍卫的诬陷又让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此事朕会再做调查,你们先退下吧。”李世民挥了挥手,说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无奈,只得行礼退下。
走出皇宫,房玄龄和杜如晦心情沉重。
“看来圣上对李浩的怀疑并非一时半会儿能消除。”杜如晦担忧地说道。
房玄龄点点头:“是啊,如今我们得尽快告知李浩此事,让他早做准备。”
两人匆匆赶往李浩的居所,将宫中的情况详细告知了他。
李浩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没想到李建成竟如此狠毒,想出这般毒计。如今圣上对我疑虑重重,这可如何是好?”
三人再次陷入沉思,努力思索着应对之策。
此时,天色渐暗,夜幕笼罩着大地。皇宫内,李世民仍坐在龙椅上,望着桌上的证据,心中思绪万千。他在想,李浩究竟是否真的有谋反之心?房玄龄和杜如晦又是否真的与他勾结?
而在李浩的居所,三人还在商讨着对策,气氛压抑而紧张。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房玄龄和杜如晦能否说服李世民,让他相信李浩的清白,李浩又将面临怎样的困境?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喜欢大唐嫡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唐嫡子风云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