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思玲的指挥下,修复工作变得井井有条,效率倍增。
她不再是被动的、需要保护的幸存者,而是成为了团队的技术核心。那双曾经在实验室里绘制图纸、在车间里调试设备的手,虽然如今布满了伤痕和污垢,但那份对机械的敏感和专注却丝毫未减。
简单来说,自信心回来了。
“5号,用内窥镜探头深入高压压气机第三级叶片,我需要查看是否有腐蚀或异物。”孙思玲盯着5号投射出的内部实时影像,眉头微蹙。
“图像传输中……发现轻微点状腐蚀,未见结构性损伤或异物。”5号回应。
“记录位置和程度,列入后续监测清单。下一步,检查燃烧室喷嘴……”
她的指令清晰、专业,完全沉浸在技术的世界里。李默和小雅则化身最得力的助手。
李默负责需要力气和胆大的活儿,比如在5号的辅助下,攀上高大的机身,手动解除主旋翼的锁定机构;或者按照孙思玲的指示,用力矩扳手以特定的顺序和力道,紧固关键的连接螺栓。
小雅则负责信息支援和后勤,她快速翻阅着5号数据库里调出的米-26技术手册(虽然是基础公开版),核对参数,同时管理着工具和不断消耗的备件。
“思玲,燃油过滤器滤芯的型号和这个替代件匹配吗?”小雅拿着一个从仓库角落里找到的、包装完好的滤芯喊道。
孙思玲头也不抬,手指飞快地在5号投射出的零件三维图上测量比对:“外径差0.5毫米,密封圈槽不匹配,不能用!找型号KL-7789的!”
“5号,记录:左主起落架减震支柱液压油有轻微渗漏,密封圈需要更换,优先级中等。”
“已记录。”
“默哥,传动轴联轴器这个标记点要对准,偏差不能超过正负1度!”
“明白!5号,帮我稳住!”
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油污沾满了他们的双手,但没有人抱怨。看着庞大的直升机在他们的努力下,一点点被“解剖”、被检查、被修复,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希望支撑着他们。
孙思玲的变化尤为明显。当她成功排除了一个燃油泵的电路故障,听到继电器重新吸合的清脆“咔哒”声时;当她通过微调,让一根原本有轻微卡滞的操纵连杆恢复顺滑时,她的眼中会闪烁起一种李默和小雅从未见过的、名为“自信”的光芒。
她在这里找到了价值,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这份感觉,正在一点点融化她心中的坚冰。
经过整整两天不眠不休的高强度工作(轮流休息),在开拓者5号不知疲倦的辅助和孙思玲精准的指挥下,第一阶段的修复工作终于完成了。
电源成功接入,航电系统部分唤醒(屏幕亮起,虽然还有许多错误代码);
燃油系统完成了初步清洗和注油;
两台巨大的d-136发动机通过了初步的孔探检查和电路检测;
主旋翼和尾桨传动机构确认运转基本顺畅……
现在,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尝试启动发动机。
所有人员撤离到安全距离,只留下5号在机旁进行最后的数据监控。
孙思玲深吸一口气,看向李默和小雅,三人眼中都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启动程序,开始!”李默沉声下令。
孙思玲按下了地面电源的启动按钮,然后将手放在了发动机启动开关上。
这一刻,将决定他们所有的努力,是付诸东流,还是迎来雷鸣般的回响。
喜欢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