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虽被太子的威势骇得脸色发白,到底是沈府的主母。思及这终究是沈府内宅之事,强自稳了稳心神,正欲开口辩解几分。
一旁同来的衙役班头却极有眼力见儿,抢先一步上前,对着太子赵珩和周氏躬身抱拳,声音洪亮却不失恭敬:
“启禀殿下、诸位贵人,人命关天,非同小可!按我朝《刑统》,凡涉命案,须即刻封锁现场,详加勘验,以防奸人破坏痕迹,混淆视听。卑职等既已接到报官,不敢怠慢,还请主家行个方便。”
话音未落,府衙的司法参军也已匆匆赶到,额角还带着赶路的细汗。半路遇到太子的车驾,就有人赶紧来通知了他。
他先是朝着赵珩方向深深一揖,言辞恳切又带着十足的奉承:“不知太子殿下亲临,下官有失远迎,万望殿下恕罪!殿下心系百姓,竟亲临这等晦气之地,实乃……”
赵珩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并未让他说完,只淡淡瞥了一眼内室方向。司法参军立刻会意,收起谄媚,板起脸孔正色道:“正是此理!来人啊,即刻查验尸身,任何细微之处都不得遗漏!”
便有作作提着工具箱上前。
沈月陶心下焦急,本能地想跟过去看个仔细,脚步刚一动,便感到一道清淡却不容忽视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这是不能去看的意思?
那边张卫率倒是跟着司法参军和作作进入了内室。
片刻后出来,径直走到赵珩身侧,俯身低声耳语了几句。赵珩面色沉静,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看不出情绪。
张卫率回话间隙,目光偶尔与沈月陶交汇一瞬,眼神避让,看得沈月陶十分揪心。
两炷香后,司法参军拿着初步的验状回来,面色凝重,对着太子和随后赶来的刑名师爷拱手道:“殿下,经查,死者确系中毒而亡,具体什么毒——”
“接着说。”赵珩两指微扬,司法参军头佝得更低了。
“沈姑娘院中的粥碗残渣亦验出毒性。虽无直接证据指明乃沈姑娘所为,然其嫌疑重大,按律……需暂行收押,待详加审讯查证。”
太子不发话,衙役也不敢动。
正在此时,沈府老爷,官拜国子监祭酒的沈知远才带着一身酒气,步履虚浮地被小厮搀扶着回来,显然是在外应酬方归。
见到府中这般阵仗,尤其是看到太子竟在自家厅堂之上,他醉意顿时吓醒了一半,慌忙整理衣冠上前行礼:“殿、殿下驾临,下官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赵珩目光掠过他微醺的面容和略显凌乱的衣襟,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敲打在沈知远的心上:“沈祭酒倒是好雅兴。只可惜,风流纵惬,亦需谨记家门之责。
堂堂府邸,出此等人命关天之祸,留一妇人于内宅主持,自身却流连于外逍遥——沈祭酒这‘齐家’之道,倒是让孤今日开了眼界。”
沈知远被这番话说得面红耳赤,冷汗涔涔而下,方才的酒意顷刻间化作冰凉的汗液浸透内衫。
他呐呐不敢言语,目光慌乱间瞥见一旁形容狼狈的沈月陶,竟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仿佛这一切灾祸皆由她而起。
此时,管家才战战兢兢地凑上前,低声禀报了沈月冕身亡的噩耗。
沈知远身形猛地一晃,脸上瞬间堆砌出悲恸欲绝的神色,竟陡然放声嚎啕起来:“我的儿啊!你怎么就……怎么就去了啊!”
那哭声又响又悲,闻者哀伤。
只是能有几分真情实感呢?沈月陶冷眼瞧着,心底不由泛起一丝讥诮。
书里她这位便宜父亲,后宅姬妾成群,子嗣多达二十余位,一个不甚起眼的庶子夭折,于他而言,怕是还不如醉酒摔碎一只心爱的玉盏来得痛心。
此刻这番涕泗横流,若不是太子在此,怕是连装腔作势都不会那么用心。
眼中的不屑与厌烦几乎不加掩饰,分毫不差地落入了某人眼中。
“那沈小姐,我们先带走了?”这话却是看着太子问的。太子近来和这沈祭酒之女走得近的事,全都富贵人家,人尽皆知。
赵珩目光冷冽地扫过沈知远那夸张的表演,最终落在沈月陶身上,那眼里无甚感情。
“公事公办。”
言罢,他甚至未再多看厅内任何人一眼,拂袖转身,率先步出了沈府正厅。太子一走,那股无形的威压似乎骤减,但留下的寒意却更深。
这位太子殿下,晚上这一出究竟是何深意?不过是死了个庶子,何至于此。
今夜,怕不是又有很多人睡不着了。
司法参军和班头得了准话,松了口气,转向沈月陶时,语气虽尽量放缓和:“沈小姐,得罪了,请随我等走一趟吧。”
沈月陶脸颊依旧火辣辣地疼,心却沉到了谷底。她看着太子决绝离开的背影,那句到了嘴边的求救终究是咽了回去。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与太子的关系,全靠那点系统的“金手指”。
衙役上前,并未动用枷锁镣铐,只做了个“请”的手势。沈月陶深吸一口气,压下所有翻腾的情绪,挺直了脊背,沉默地跟着他们向外走去。
经过垂手立在门边的张卫率时,她脚步微顿,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气音急速低语:“张卫率,是否和王,一般。”
张卫率眼观鼻鼻观心,并未回应。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走在前方的赵珩脚步似乎微不可察地顿了一瞬,宽大袖袍下的手掌收紧了不少。
那枚绣着缠枝莲纹的荷包此刻正躺在他的袖袋中,舍近求远,倒是挺识时务!!
时时刻刻不忘卖弄风情,连身陷囹圄都不安分!方才她被婆子打得站立不稳,半趴在卫率怀中的画面再次浮现——夏衫单薄,更显身段窈窕,也更刺目。
那日,也是这般做派,勾引自己。
“放浪!”他在心中冷嗤一声,面色更沉,加快了离去的脚步。
夜风带来响亮虫鸣,更添烦躁。
沈月陶被带入了全都府的大牢。
虽是夏初,白日有暑气,但牢狱深处却依旧阴冷潮湿。空气凝滞而沉闷,混杂着挥之不去的霉味、汗臭、秽物以及浓厚的铁锈气息。
甬道两壁湿漉漉地渗着水汽,摸上去一片滑腻阴凉。两旁的牢房里偶尔传来囚犯哀求声、痛苦的呻吟、或是蚊虫嗡嗡声。
她被引到一间相对干净的单独牢房前。狱卒打开沉重的木栅栏,哑声道:“进去。”
栅栏是粗重的木头,间隙颇密,手掌大一点塞出去都够呛。
果然是电视剧看多了,还幻想是那种人都可以钻出去的牢门。
牢房不大,只有一张铺着薄薄干草的石板床,墙角放着一个便桶,散发着不太好闻的气味。墙壁斑驳,渗着水渍,但地面还算干燥,显然已是“特殊关照”。
或许真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太子虽未明言回护,狱卒也并未为难她。没有搜身,没有呵斥。
木栅栏“哐当”一声重新落锁,沉重的声响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沈月陶缓缓走到石板床边坐下,冰冷的石板的寒意透过单薄的夏衣渗入肌肤,与空气里的闷湿形成一种难受的对比。
恐惧、冤屈,还有脸上未消的肿痛,交织在一起。她将脸埋入膝间,身体微微颤抖。但很快,她又强迫自己抬起头。
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明日,最晚后日,自己的境况一定会改变。
远处不知哪个牢房的犯人疼得睡不着,正有一下没一下地哼着,更显这夏夜牢狱的漫长难熬。
她仔细回想着杜鹃的话,沈月冕死时的惨状,死得毫不相干的三个人,还有书中神探的断语。线索一定藏在某个细节里。
听着远处更鼓敲过三更,身心俱疲,却毫无睡意,只能睁着眼,望着栅栏外昏暗跳动的油灯光影出神——希望凶手不要再起杀念。
喜欢穿书之为了杀死自己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书之为了杀死自己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