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
御史中丞张浚,端坐堂上,听着手下御史的禀报,一张素来不苟言笑的脸上,此刻寒霜密布。
作为大宋朝的“纪委书记”,张浚的人生信条就是:弹劾不法,匡扶正义!
在他看来,科举乃是国之公器,是维系王朝兴衰的血脉,是寒门子弟唯一的登天之梯。
若这最后的净土都被权钱玷污,那大宋的根基,也就烂了。
自己不能忍,也绝不会忍!
没有片刻的犹豫,张浚立刻换上朝服,直奔皇宫。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
崇祯皇帝听完张浚慷慨激昂的陈奏,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
“陛下!”
张浚拱手,声如洪钟:“贡士冯令,品行不端,才疏学浅,却窃居高位,致使物议沸腾,士心动摇!此风一开,后患无穷!臣恳请陛下,降下雷霆之威,彻查此案,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崇祯皇帝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张卿所言,朕知道了,科举舞弊,等同于动摇国本,朕绝不容许。”
他站起身,踱了几个来回,随即下达了谕旨。
“朕命你,御史中丞张浚,为主查官,另,命礼部尚书李若水,右丞相孙傅,共同督办此案,三司会审,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这道旨意,如同一道惊雷,在南京的官场上炸响。
所有人都明白,官家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他要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冯令,而是要借这把刀,砍向那些敢在天子脚下玩弄权术的黑手!
一个超高规格的调查小组,就此成立。
右丞相孙傅,位高权重,他的加入,代表了皇帝对此案的最高重视。
不过,孙傅深谙为官之道,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是“督办”,是代表皇帝来盯着这件事的,所以他基本不参与具体的调查工作,只是每天听取汇报,确保方向不出错。
礼部尚书李若水,作为本次殿试的主考官,身份有些尴尬。
一方面,案子发生在他的地盘上,他必须配合调查;
另一方面,为了避嫌,他又不能亲自去查,否则就有“监守自盗”的嫌疑。
所以,李若水主要负责提供各种卷宗、调度礼部人员,为调查提供便利。
于是,真正扛起调查大旗,负责冲锋陷阵的,便落在了御史中丞张浚的肩上。
张浚办案,雷厉风行,首先做的,就是调阅冯令的殿试答卷。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连张浚都有些意外。
那份由礼部誊录官用朱笔抄写过的卷子,摆在案头,字迹工整,格式标准。
策论部分虽然不算惊才绝艳,但引经据典,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对“北伐利弊”和“燕云治理”的见解,颇有可取之处。
而那首以“山河”为题的七言律诗,更是对仗工整,意境开阔,颇见功底。
“这……”张浚看着卷子,眉头紧锁。
如果单从这份答卷来看,冯令被评为二甲第七,似乎……并无不妥。
甚至可以说,这个名次给得还算中肯。
一旁的李若水看到这份卷子,心里悄悄松了一大口气。
他最怕的就是查出阅卷官舞弊。
毕竟,阅卷官大多都是他礼部的下属。
如果阅卷环节出了问题,他这个礼部尚书,难辞其咎。
现在看来,阅卷官们只是根据这份优秀的答卷给的分,程序上是没问题的。
“看来,是我们多虑了?”
右丞相孙傅捋着胡须,缓缓说道,“想来,是那冯令平日里深藏不露,故意伪装成纨绔子弟,以迷惑世人?毕竟,这白纸黑字的答卷在此,做不得假,此子的文采,位列二甲第七,并无不妥,此事,或许并非科举舞弊。”
孙傅的话,合情合理。
答卷是评判的唯一标准,既然答卷没问题,那人就没问题。
李若水也连连点头:“孙相公所言极是,许是那冯令,真有几分‘大智若愚’的风采。”
眼看这件事就要以“一场误会”收场,张浚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一个人的才华,或许可以隐藏,但一个人的气质和习性,是很难伪装的。
冯令在金陵城里的那些“光辉事迹”,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个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怎么可能突然写出如此老练沉稳的文章?
这不合常理!
张浚的眼神,锐利如鹰。
沉吟片刻,他突然对李若水说道:“李尚书,可否将冯令的原始考卷,一并调来?”
宋朝的科举制度,为了防止舞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
首先,是“糊名”,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全部密封,阅卷官看不到。
但是,这还不够。
因为聪明的考生,可以通过在文章中留下特定的“暗号”,让相熟的考官认出自己。
更何况,考官还可能通过辨认笔迹来徇私。
所以,宋朝还发明了更绝的一招:“誊录”。
所有考生的原始答卷,都会由礼部专门的誊录官,用统一的朱砂笔,重新抄写一遍。
然后,阅卷官们批改的,是这份抄写后的“副本”。
如此一来,笔迹不同、暗号难寻,公平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按理说,原始考卷和誊录后的考卷,内容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张浚提出要看原始考卷,只是出于一个监察官的职业本能。
李若水没有多想,立刻命人从尘封的档案库里,找出了冯令那份用墨笔书写的原始答卷。
两份卷子,并排放在了桌案上。
一份,是朱笔誊抄的,文采斐然。
一份,是墨笔手写的,字迹潦草。
张浚拿起那份原始答卷,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就变了!
这份原始答卷上,策论部分,大段大段的空白!
许多关键问题,冯令根本就没有回答!仅有的几段文字,也是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
更让张浚瞳孔猛缩的是,在这些杂乱的文字中,频繁出现了几个不常用的词组。
在科举文章中,平白无故地、大量地使用这些词汇,是什么意思?
这是典型的“关节”!是考生和考官之间,用来传递信息的暗号!
真相,在这一刻,昭然若揭!
冯令根本就没怎么答题!
他只是在卷子上,用这些特殊的词汇,标明了自己的身份!
然后,某个被他买通的礼部誊录官,在抄写他的卷子时,看到了这些“关节”,便心领神会。
这个誊录官,不仅没有照实抄写,反而大笔一挥,亲自操刀,帮冯令“完成”了整份答卷!
那份文采斐然的朱笔答卷,根本就不是冯令写的!
而是一个藏在幕后的“枪手”的杰作!
“这……这怎么可能!”李若水看着两份内容天差地别的卷子,整个人都懵了,冷汗瞬间浸透了官袍。
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引以为傲、层层设防的科举流程,竟然被人用如此胆大包天的方式,从内部攻破了!
张浚将那份原始答卷,“啪”的一声,摔在桌上,眼神冷得像冰:“李尚书,现在,你还觉得此事是‘一场误会’吗?”
李若水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感觉自己的脸上,火辣辣的疼。
这已经不是舞弊了,这是赤裸裸地将整个礼部、将他这个礼部尚书,按在地上摩擦!
“来人啊!”李若水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那份朱笔答卷,厉声喝问,“给本官查!立刻查出,这份卷子,是何人誊录的!”
属官们不敢怠慢,立刻翻阅誊录官的值班记录。
很快,一个名字,被呈了上来。
当李若水看清那个名字时,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
那个名字他太熟悉了,那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最信任的礼部主事之一。
“噗通”一声。
礼部尚书李若水,这位在朝堂上素以沉稳着称的老臣,竟当场气得晕了过去。
“快!传太医!”孙傅和张浚也是大惊失色,连忙命人施救。
而那个倒霉的礼部主事,还没等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就被如狼似虎的刑部差役,直接从府中带走,投入了天牢。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