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荡漾各方急筹谋 东风借力决胜见端倪
作者:朱氏春秋
常委会上的激烈交锋,如同在东河这潭看似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影响着水面下的每一个人。
王猛回到办公室,再也无法维持表面的镇定。他猛地将桌上的文件扫落在地,胸膛剧烈起伏,脸色铁青。“陈临海!他敢!他居然敢!”
他咆哮着,像一头被困的野兽。陈临海那番几乎等同于当面指控他腐败的言论,彻底撕破了他最后的伪装,也让他意识到,对方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底牌,否则绝不敢如此肆无忌惮。
“不能再等了!”王猛对紧随其后进来的钱卫东(钱卫东刚从市里回来)低吼道,“陈临海这是要跟我们鱼死网破!必须立刻想办法!”
钱卫东也是一脸惊惶:“姐夫,市里那边……我找的关系,一听涉及王书记您,都含糊其辞,不肯深管。看来……看来风声确实很紧!”
“废物!”王猛骂道,随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立刻通知所有和我们有牵连的人,管好自己的嘴!该处理的东西,立刻处理干净!另外……”他眼中闪过一丝狠辣,“想办法给陈临海制造点麻烦,不能让他这么顺风顺水!他不是看重商贸新城吗?就在这上面做文章!”
王猛指示钱卫东,利用其尚存的影响力,暗中怂恿几个与赵大虎团伙有牵连、但尚未被彻底清算的小物流公司,以“执法不公、断了生计”为由,到管委会甚至区政府去“反映情况”,制造小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抹黑陈临海和林枫。
同时,他再次启动舆论攻势,通过一些地下渠道,散布“陈临海借整顿之名排除异己,想要独揽东河大权”的谣言,试图混淆视听。
与此同时,陈临海在会议结束后,第一时间与林枫通了电话。
“会上情况就是这样,王猛已经狗急跳墙了。”陈临海语气冷静,“你那边进展如何?”
林枫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正要向你汇报!我们根据钱勇提供的线索,秘密传唤了‘永固建材’的财务总监,经过政策攻心,他交代了向钱卫东行贿的部分事实,并且……他保留了一段当时为了自保而偷偷录下的,与钱卫东谈论如何向王猛输送利益的电话录音!虽然内容比较隐晦,但指向性非常明确!”
“太好了!”陈临海精神一振,“这是关键性突破!立刻固定好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明白。另外,关于王猛指示人散布谣言、以及试图煽动闹事的情况,我们也掌握了初步线索。”林枫补充道。
“嗯,严密监控,掌握证据,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我们的‘东风’,马上就要到了。”陈临海意有所指。
他所说的“东风”,正是即将进驻的省委第七巡视组。
几天后,省委第七巡视组正式进驻新河市,并公布了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巡视组组长是一位以铁面无私着称的老纪检,副组长则来自省委组织部,阵容强大。
巡视组到来的消息,让东河区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支持陈临海的干部看到了希望,而王猛集团则如同惊弓之鸟。王猛试图通过市里的关系打探巡视组的动向和重点,但得到的回复都是“按规定办事,不太清楚”。
陈临海在李卫国的支持下,以东河区政府党组的名义,准备了一份关于东河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全面汇报材料。在这份公开材料之外,陈临海通过机要渠道,将他与林枫掌握的关于王猛、钱卫东等人涉嫌违纪违法的核心证据材料(包括那份录音的文字整理稿和资金流向图),以加密形式,单独呈报给了巡视组组长。
这份材料逻辑清晰,证据扎实,直指要害。
巡视组在初步查阅东河区相关资料后,敏锐地注意到了陈临海提交的这份特殊材料。组长亲自调阅,并秘密约谈了林枫和部分关键证人。
风向,彻底变了。
原本还有些摇摆的中间派干部,开始悄悄向陈临海和李卫国靠拢。王猛在区委大楼里,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人目光的变化,那是一种疏远、审视,甚至带着一丝怜悯。
他试图召集亲信开会,却发现有些人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到。一种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的悲凉感,笼罩了他。
常委会上的那次正面交锋,陈临海看似冒险的“亮剑”,不仅没有被打压,反而借助巡视组这股东风,彻底扭转了局势,将王猛集团逼入了绝境。
东河区的政治天平,已经开始向着正义的一方,不可逆转地倾斜。决胜的时刻,即将到来。
省委第七巡视组的工作并非走过场。
他们分成小组,有的负责谈话,广泛听取东河区各级干部的意见;
有的负责查阅资料,从海量的文件档案中寻找蛛丝马迹;
有的负责接待信访,认真记录每一个举报电话和信件。陈临海提交的材料为他们提供了清晰的调查方向。
巡视组组长在秘密约谈林枫时,问题非常专业和犀利,直指关键环节和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
他们对那份录音进行了技术鉴定,确认其真实性,并围绕录音中提到的人和事,进行了更深入的外围核实。
这种高效率、高保密性的工作方式,让王猛集团试图打探消息、干扰调查的企图全部落空。
在强大的压力下,王猛集团内部开始出现裂痕。钱卫东承受的压力最大,他不断接到巡视组约谈的通知(虽然最初是了解情况性质),精神几近崩溃。
他去找王猛,希望王猛能拿出办法,或者动用最后的“关系”保他们,却发现王猛自己也陷入了慌乱和绝望,甚至开始埋怨钱卫东办事不力,留下了把柄。
两人在王猛的办公室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互相推诿责任。之前一些依附于他们的科级干部,见势不妙,也开始主动向巡视组或林枫方面接触,试图交代问题,争取宽大处理。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已然显现。
与王猛集团的焦头烂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临海的沉着冷静。他并没有因为形势有利而放松工作,反而更加专注于商贸新城二期的规划筹备和现有市场的运营管理。他频繁地下基层调研,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用实际行动稳定市场预期,展现东河区发展步伐的坚定不移。
在内部,他稳定安抚干部队伍,强调“有问题的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干部是好的”,要求大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这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气度,赢得了更多干部的敬佩和信赖,也让李卫国和刘国栋更加放心地将政府日常工作的重担交给他。
陈临海深知,反腐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在任何时候,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都不能丢。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