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年轻的皇帝端坐在宽大的紫檀木御案之后,明黄色的常服衬得他面容清俊,脸上微微带着笑意,眼神却沉静无波。
陈知礼紧随在尚书周大人身后,垂首躬身,依礼参拜:“臣周正明(陈知礼)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平身。”皇帝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目光在周尚书身上略一停留,便落在了他身后的陈知礼面上。
对于这位年纪轻轻却已屡立奇功的臣子,他印象颇为深刻,而且是出奇的好。
“周爱卿,此时携陈爱卿前来见朕,可是有紧要之事?”皇帝放下手中正在批阅的奏章,开口问道。
周尚书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回禀,语气中带着难掩的激动与郑重:“回皇上,正是有要事启奏!户部侍郎陈知礼,近日针对当前国库空虚、财政吃紧之困局,殚精竭虑,草拟了一份开源节流、提振民生的条陈,臣自觉或可解国库燃眉之急,甚至惠及长远。
此事关乎国本,臣等不敢擅专,特来呈请圣览!”
他说着,双手将那个装着计划书的奏事匣高高举起。
侍立在一旁的大太监徐安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转身呈送到御案之上。
皇帝闻言,眉头微挑,显然被勾起了兴趣。
国库空虚是他近来最为头疼的问题,没有之一。
几乎每日都要面对各地伸手要钱的奏报,简直就是有心无力。
徐公公打开奏匣,取出那叠厚厚的计划书放在皇上面前。
“哦?陈爱卿有心了。朕倒要看看,是何等良策。”
起初,他只是随意浏览,但很快,翻阅纸张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他的目光变得专注起来。
这计划书中的内容,并非泛泛而谈的空论,而是条分缕析,从农、工、商多个角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案,许多想法闻所未闻,却又直指要害。
若能见效一半,不,哪怕只有三成,明年乃至今后数年,大珩朝廷的日子,都绝不会再像如今这般捉襟见肘!
看着看着,皇帝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感慨。
几年前,自己身中奇毒,性命垂危,太医束手,是江南顾家老神医和陈知礼的夫人顾盼儿,以惊世医术和药膳为他解毒调理,才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才有了今日安稳坐在龙椅上的他。
当年二皇子还有皇叔意图不轨,若非陈知礼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粉碎了他们的阴谋,即便自己解了毒,这皇位恐怕也难安稳。
还有陈知礼在江南任上所做的那些利于地方的实事……
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他对这位年轻臣子,除了欣赏其才干,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好感与信任。
或许这就是老天爷特地送来辅佐他大业的人。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陈知礼身上,语气中带着明显的鼓励:“陈爱卿,这份计划书,构思缜密,胆大心细,朕看了都颇受启发。
只是其中许多关节,朕还想听得更详尽些。
你能否将这些设想,与朕细细分说一番?”
陈知礼心中一定,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应道:“回皇上,微臣遵旨。若有疏漏不当之处,还望皇上恕罪。”
他站直身体,目光稍稍往下,开始对着御案后的天子,以及一旁同样凝神倾听的周尚书,条理清晰地将计划书的内容从头道来。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那些抽象的文字和冰冷的数字,化作了一幅幅生动具体的图景。
他从当前农户耕作效率低下、农具落后谈起,说到如何利用冬闲改良推广新式犁、耙,如何组织人手推广更有效的堆肥沤肥之法,为来年春耕积蓄地力,还有培育秧苗,改变之前直接被稻种撒入稻田的做法。
“皇上,农为国本,根基稳固,则天下安稳。
此举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是在为朝廷积蓄最根本的元气。”
接着,他话锋一转,切入到更能快速见效的工、商领域。他详细解释了“官督商办”或者“官家直营”等模式下筹建工坊的设想。
“……例如军中被服、常用军械部件,若由朝廷设定标准,集中工坊生产,统一调配,不仅能大幅降低成本,减少贪腐环节,更能确保质量与供应及时。战时尤为重要!”
他又谈到利用南方原料优势,开办织布等工坊,“……产出之布匹,质优价廉,既可供应军中,亦可投入市场,与民争利虽非朝廷本意,但以此平抑物价,充盈国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未尝不可。”
他还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思路,建议在流民聚集之地,利用冬春时节,由朝廷组织兴修小型水利、平整道路,“……如此,流民得以安顿,不致生乱,又能为地方添益,朝廷所费不多,却能收安抚、建设双重之效。”
最后是一些生钱的方子,如白糖、香皂还有头等盐的制法。
陈知礼语速平稳,侃侃而谈,每一个设想都辅以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大致的预算估算。
他不仅描绘了成功后的美好前景,也不回避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力与风险,显得极为务实。
周尚书在一旁听着,虽然昨日已大致了解,此刻再听陈知礼在御前如此清晰流畅地阐述,心中那份本就高涨的信心更是如同被添了一把柴火,燃烧得更加旺盛。
他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看向陈知礼的目光火一般热烈。
而端坐于御座之上的皇帝,更是听得眉开眼笑。
陈知礼的陈述,仿佛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看到了解决财政困境的多种可能路径。
这些办法,不再是简单的加税或是节流,而是着眼于发展生产、提高效率、开拓财源,充满了活力与创造性。
待到陈知礼将最后一条关于与民间商人合作、订立章程防止贪腐的设想阐述完毕,躬身道“微臣妄言,请皇上圣裁”。
皇帝抚掌大笑,那是多日未见的真正开怀的笑容。
“好!好!好!周爱卿,陈爱卿,此份计划书,深谋远虑,切中时弊,实乃为国为民之良策!朕心甚慰!”
他站起身来,走到御案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二人:“时间不等人,国库空虚一日,朕便忧心一日!
周爱卿,陈爱卿,此事朕便全权交予你二人负责!
即刻着手准备,挑选得力干员,拟定详细章程,所需人员、权限,朕准你们便宜行事!
若有那不开眼的胆敢阻挠,或是阳奉阴违,你们可直接奏报于朕!”
他顿了顿,看着陈知礼,眼中满是期许:“陈爱卿,大胆去做!勿要有太多顾虑。
待明年,若此法初见成效,解了朝廷燃眉之急,朕必不吝封赏,为你们记上大功!”
周尚书闻言,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更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欣慰。
他年事已高,早有致仕之心,只是碍于朝廷艰难,一直未能开口。
若能在自己请辞之前,协助推动此事,哪怕功劳自己只沾上一分,也算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自己数十年的仕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这比任何虚名或者赏赐都更让他感到满足。
他连忙与陈知礼一同躬身:“臣等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喜欢提什么和离,娘子咱们生娃吧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提什么和离,娘子咱们生娃吧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