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的大礼堂里,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铺着红地毯的过道上,将两侧的展板染成暖金色。展板上没有华丽的明星海报,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行业成长图谱”:左侧是《侠影篇》的草原实拍花絮,李岩冻得发紫的指尖握着弓箭;中间是云栖村非遗工坊的日常,张婶在灯下缝补戏服,吴阿婆在织宋代粗布;右侧是新人创作者的作品展示,王珂的《守艺人》手稿、陈曦的竹琴设计图,连角落都贴着孩子们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画的武侠小像——这场“中国文娱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从一开始就透着“扎根实践”的厚重感。
礼堂内座无虚席,超过一千家机构的代表齐聚于此,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文娱产业链图景:前排坐着影视制作公司、出版社、文旅机构的负责人,手里攥着印有联盟LoGo的手册;中间是特效公司、衍生品厂商、传播平台的代表,笔记本上已经列好了合作设想;后排则挤着不少小微企业和独立创作者,有人举着“支持优质内容”的小牌子,有人拿着自己的作品小样,眼神里满是期待——这不再是过去“真诚创作联盟”的小众聚会,而是有官方背景支撑、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盛会,连文旅部、广电总局的相关领导都坐在嘉宾席,面前摆着厚厚的《中国文娱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初稿。
上午九点,大会正式开始。当主持人念出“‘真诚创作联盟’正式升级为‘中国文娱创新联盟’”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背景大屏上同步播放着联盟的成长短片——从三年前陆砚辞带着十几人在云栖村成立“真诚创作联盟”,到《侠影篇》带动行业转型,再到《星尘归途》启动东方科幻探索,画面最后定格在“中国文娱创新联盟”的LoGo上:LoGo以“文”字为骨架,融入竹编的缠绕纹理和电影胶片的线条,下方标注着“内容为核、创新为翼、文化为根”的核心宗旨。
最受关注的“理事长选举”环节,投票结果公布时,全场再次沸腾——陆砚辞以全票当选为首任理事长。当他走上台,接过烫金的聘书时,台下不少老熟人的眼眶都红了:有曾被流量资本打压、靠联盟扶持翻身的青禾工作室负责人,有跟着云栖一起做非遗纪录片的导演,还有从“新人海外培养计划”走出来的年轻编剧。“三年前我们说‘要做优质内容的同行者’,现在,我们要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建者’。”陆砚辞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礼堂,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沉甸甸的真诚,“联盟升级不是规模的简单扩大,是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从内容创作到传播落地,从新人培养到文化挖掘,我们要让每个环节都能‘踩实’,让优质内容不再是‘孤例’,而是‘常态’。”
随后,他联合文旅部、广电总局的代表,共同发布了联盟首个重磅文件——《中国文娱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工作人员将白皮书分发给在场代表,封面是素雅的浅灰色,烫印着竹编纹理的“文”字,内页里没有晦涩的理论,而是满是“实践导向”的内容:
- 行业现状梳理中,直面“流量残留问题”,提到“仍有部分机构依赖数据刷量、套路化创作,但优质内容的市场占比已从5%提升至35%,证明‘真诚创作’已成为行业共识”;
- 核心发展路径明确“内容、新人、文化”三驾马车:内容上,建立“优质内容认证标准”,杜绝“绿幕抠图”“AI敷衍创作”;新人上,推出“全国新人创作者扶持基金”,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现实题材、非遗题材创作;文化上,启动“非遗文娱转化工程”,联合100位非遗传承人,开发“竹编Ip”“陶艺Ip”等系列内容;
- 实践框架更是细化到“产业链协同机制”,比如“创作端与文旅端联动”,将优质影视Ip的取景地转化为文旅打卡点,像《侠影篇》的草原、华山已纳入“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传播端与教育端联动”,将非遗内容纳入中小学美育课程,让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这份白皮书不是‘纸上计划’,是我们用三年实践攒下的‘干货’。”陆砚辞翻到白皮书里的“案例页”,指着《侠影篇》的产业带动数据——带动汉服销量增长300%、武术培训报名增长200%、宋代文化书籍借阅量增长3倍,“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优质内容不仅有社会价值,更有商业价值;文化传承不仅能‘活’,更能‘火’。联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个案经验’变成‘行业标准’,让更多人能沿着‘内容-新人-文化’的路径,做出有温度、有根脉的作品。”
台下的互动环节,一位来自云南的非遗竹编传承人站起来,手里举着一个竹编的联盟LoGo:“我之前想把竹编融入动画,却找不到合作方,现在联盟有了‘非遗转化工程’,是不是我们手艺人也能参与内容创作?”陆砚辞立刻点头,邀请他上台:“我们不仅要邀请您参与,还要成立‘非遗创作者委员会’,让手艺人的智慧成为内容的‘核心素材’,而不是‘点缀装饰’。”这番话引来全场掌声,不少非遗传承人当场举手报名,场面热烈得像一场“文化共建誓师会”。
大会接近尾声时,陆砚辞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从业者,突然想起三年前在云栖村老槐树下的小聚——那时只有十几人,围着一张折叠桌讨论《老街》的剧本,如今却有上千人齐聚一堂,共商行业未来。“从‘真诚创作’到‘文娱创新’,变的是规模和平台,不变的是‘不敷衍、不浮躁、不忘记文化根脉’的初心。”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却更显坚定,“联盟就像一艘大船,我们要带着内容的‘压舱石’、新人的‘动力桨’、文化的‘导航仪’,一起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海域。未来,我们不仅要出《侠影篇》《星尘归途》这样的好作品,更要出‘能传下去的文化事业’,让中国文娱行业,既有‘走出去’的底气,更有‘立得住’的根基。”
当夕阳西下,大会结束的掌声响起时,不少代表还留在礼堂里,围着白皮书讨论合作细节:影视公司的人找非遗传承人谈Ip开发,传播平台的人找新人创作者聊内容扶持,文旅机构的人则拿着《侠影篇》的取景地数据,规划新的“文化旅游线路”。陆砚辞站在角落,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手里握着那份带着墨香的白皮书,封面的竹编纹理在夕阳下泛着微光——这不是一场会议的结束,而是中国文娱行业“深耕产业”的开始,是“真诚创作”的初心在更大舞台上的延续。而“中国文娱创新联盟”这艘大船,也终将载着无数人的期待,在优质内容的海洋里,驶向更远的未来。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