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独立第一师于辽源休养生息、消化胜利果实,并通过隐秘渠道感知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脉搏的同时,一道来自八路军总部的加密电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再次激起了层层涟漪,为这支雄师的下一步行动指明了全新的方向。
电文的内容清晰而明确,带着总部首长高瞻远瞩的战略考量:
“……欧洲战事已近尾声,日本帝国主义愈发孤立。为配合全国战场之战略反攻,并着眼战后格局,各主力部队应积极向沿海方向推进,伺机夺取港口城市。此举意义重大:一则可切断日军海上退路及补给线;二则可建立与盟军(若其在中国沿海登陆)之联系通道,获取可能的物资支援;三则,掌握出海口,对未来建设至关重要……鉴于此,命你部在完成辽源地区巩固工作后,择机向东发展,兵锋直指黄海之滨的重要海港城市——黄海市……”
“黄海市……” 陈征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那个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濒临黄海的港口城市符号上。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从太行山深处,到清河县城,再到辽源工业重镇,如今,他的部队竟然要将战旗指向大海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目标。
他将电文传递给身旁的李云龙和王树声。两人看完,脸上也露出了凝重而兴奋的神色。
“好家伙!总部这是要咱们下海捉鳖啊!” 李云龙政委咂摸着嘴,眼中闪烁着光芒,“黄海市……那可是个硬茬子,听说鬼子在那经营多年,还有海军舰艇。”
王树声参谋长则更关注战术层面,他推了推眼镜,仔细审视着地图上黄海市周围的地形:“师长,政委,攻打海港城市,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课题。不同于内陆城市,我们不仅要考虑陆上防御,还要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日军的舰炮支援,以及他们从海上撤退或增援的可能性。这需要完全不同的战役规划和兵力部署。”
陈征点了点头,走到巨大的地图前,双手按在桌沿,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从辽源到黄海市之间的广袤区域。那里有山川、河流、平原,还有若干日伪军控制的中小城镇和据点。
“总部的决策是英明的。” 陈征沉声道,“拿下出海口,战略意义极其重大。这不仅是为当前的抗战,也是为战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完成!”
他顿了顿,开始勾勒初步的构想:“向黄海市进军,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首先要打通从辽源到黄海市的陆上通道,扫清沿途障碍。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战役行动。然后,才能对黄海市形成合围。”
“最大的变数,在于海上。” 王树声接口道,“我们没有海军,甚至没有像样的水上力量。如何应对日军的舰炮?如何防止敌人从海上逃跑或得到增援?这是核心难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 李云龙挥了挥手,“咱们当年在山里,不也是啥都没有?现在不照样有了炮兵、工兵?海上没办法,就想陆上的办法!封锁港口,用炮火控制近岸,组织敢死队骚扰……总能找到克制它的法子!”
陈征赞赏地看了李云龙一眼:“政委说得对!不能因为没干过就畏首畏尾。常超!”他转向待命的技术科长,“你们技术科,立刻集中精力,搜集一切关于黄海市的资料——城防部署、港口设施、驻军情况、潮汐规律、海军舰艇活动特点……越详细越好!特别是要摸清楚,日军在黄海市的陆上防御体系,其与海上力量的协同方式。”
“是!师长!” 常超立刻领命,“我们马上调动所有资源,包括刚刚建立的一些沿海方向的情报线。”
“高胜寒!” 陈征又看向侦察团长,“你的侦察团,可以开始向黄海方向进行战略侦察了。先摸清沿途敌情地貌,重点是黄海市外围的防御配置。必要时,可以尝试小股力量渗透,了解港口区的具体情况。”
“明白!” 高胜寒眼中精光一闪,显然对这个充满挑战的新任务极为感兴趣。
“参谋长,” 陈征最后对王树声说道,“你牵头参谋处,立即开始研究制定向黄海市进军的战役预案。要充分考虑各种复杂情况,特别是如何应对海上威胁。各部队的休整和训练,也要开始有针对性地向沿海作战、可能的两栖防御等方面倾斜。”
“是!我马上组织人手开始工作。” 王树声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更多的是迎接新挑战的兴奋。
战略方向的调整,如同一道新的动员令,让独立第一师这部刚刚稍事休息的战争机器,再次发出了低沉的轰鸣。目标已然锁定——黄海市!那个代表着更广阔天地、也意味着未知风险的海港城市。
新的挑战,伴随着巨大的战略机遇,清晰地摆在了陈征和他的独立第一师面前。走出山区,攻克县城,夺取工业重镇之后,他们即将把足迹迈向蔚蓝的海岸线。这不仅是地理上的扩张,更是战略视野和作战能力的又一次巨大飞跃。黄海市的诱惑,如同远方的灯塔,指引着这支英雄部队,向着更辉煌的胜利,扬帆起航。
喜欢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