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踩上红毯,走进正阳殿。百官已按品级站定,朝会即将开始。她走到皇后位前站定,目光扫过殿中大臣,无人敢与她对视。
裴砚坐在龙座上,抬手示意议政开始。
礼部尚书出列,声音平稳:“启奏陛下,万邦来朝已毕,四海宾服。然新政推行尚无明制,臣以为,庶民参政、女子入仕等事,宜试行三年,再定是否常行。”
他话音落下,几位老臣微微点头。
沈知微没有立刻回应。她闭了一下眼,心镜启动——目标:礼部尚书。
三秒。
“只要拖过三年,寒门难立,世家自安。”
她睁开眼,神色未变。
接着,她看向户部侍郎和工部左丞,依次用尽今日第三次心镜。
三人内心如出一辙:“乱了祖制,必生祸端。”
她心里清楚了。这些人不是为国计民生着想,而是怕手中的权被分走。
她起身,声音不高,却传遍大殿:“试行三年?可曾记得黄河决堤那年,百姓等不起三日。灾民在泥里爬的时候,没人说‘试试看’。新政不是拿来试的,是十年流血换来的结果。”
大殿内一时寂静。
她抬手,命内侍呈上一本厚册。“这是《十年政要辑录》,里面有各地医馆建成后的疫病死亡数对比,有女子科举出身者治理县城的考评记录,还有免赋后农产增长的实报。你们若不信口舌,就看数据。”
内侍将册子递到各部主官手中。
沈知微又道:“我还带来了几封信。一个河南妇人写来的,她说她的女儿考上了县学教谕,如今全家搬出草屋,孩子也能读书了。还有一个岭南老农,说去年旱灾,因朝廷提前发粮,活了下来。他们不识字,是请人代笔的。”
她当庭念了两封信。
念完,没人说话。
过了片刻,刑部尚书低头道:“臣……愿支持新政立即施行。”
接着,兵部尚书也出列附议。
那些刚才主张“试行”的老臣,脸色铁青,却不再开口。
裴砚看了沈知微一眼,微微颔首。
这时,太子从班列中走出,跪地奏报:“儿臣近日研习政务,以为三省六部之权过于集中,易生壅蔽。恳请改革制度,设御前评议司,由六部直奏日常事务,重大军政交由陛下与母后共裁。另建议三省仅保留审议之权,不得压阁不报。”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一位老臣当即反对:“祖制不可轻动!三省乃太祖所立,辅弼天子,岂能削权?太子年少,恐被人误导。”
太子未慌,站得笔直:“先帝在时,也曾改内廷监政之弊。若因惧变而不进,何来今日强盛?我朝开国之初,宰相权重,几可废立君主。后来才逐步收归中枢。如今天下太平,更应防微杜渐。”
沈知微站在一旁,没有替他说一句话。
裴砚盯着太子,良久,开口:“你母亲当年以庶女之身破局,靠的是什么?”
太子答:“靠的是看清局势,敢于破旧。”
裴砚点头:“那你现在做的事,和她当年有何不同?”
太子抬头:“并无不同。只是她破的是家宅之局,儿臣想破的是朝堂之局。”
裴砚站起身:“准奏。即日起试行半年。御前评议司由太子主持,每日午时呈报要务。”
众臣震惊,随即齐声应诺。
沈知微看着儿子的背影,眼中有一瞬波动,但很快恢复平静。
待众人重新落位,她再次起身。
“诸位大人。”她的声音比先前更沉,“我所行诸策,皆与陛下共议,与百官同行。非一人之智,乃众人之力。既然有人担忧妇人干政,我便提议——不如将这十年来的治政方略汇编成册,名为《皇后训政录》。”
全场骤然安静。
她继续说:“不是为了留名,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哪些政策救过人命,哪些举措平过边患。若将来有人想废除女子科举,就翻开这本书,看看有多少女子因此改变命运。若有人想重征苛税,也请他读一读百姓写的信。”
她说完,看向史官台:“现在就开始记。第一条,女子科举诏书颁布始末;第二条,全国医馆建制流程;第三条,寒门子弟入阁标准及考核方式。”
史官愣了一下,连忙提笔记录。
片刻后,一位翰林学士突然出列:“臣附议!请将《训政录》送入国子监,作为治国必修之课!”
紧接着,又有一位侍郎跪下:“臣愿牵头编纂,不取私功!”
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支持。
就连之前反对的礼部尚书,最终也只是低头不语,并未再言反对。
裴砚坐在龙座上,听着群臣议论,嘴角轻轻扬起。
他低声对身旁太监说:“传旨,训政录交内阁缮写,三日内呈览。”
太监领命退下。
沈知微站在殿中央,凤袍未动,玉笏在手。阳光从高窗照进来,落在她肩头。
她不再是那个躲在偏院里听风声的庶女,也不是靠着心镜步步算计的妃子。她走到了今天,把权谋变成了规矩,把挣扎变成了制度。
太子退回到班列,站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直。
老臣们低头翻看《十年政要辑录》,有的皱眉,有的叹气,有的默默合上书页。
钟声响起,标志着第一轮议政结束。
接下来还有赋税调整、边军轮换、水利兴修等议题等待讨论。
沈知微没有坐下。她站在原地,目光投向殿外晴空。
远处传来市井喧闹声,那是百姓还在庆祝万邦来朝的余热。
一名内侍快步走入,手里捧着一份文书,走向裴砚。
裴砚接过看了一眼,递给身边太监,低声道:“念。”
太监展开文书,朗声宣读:“东瀛使团再次上表,请求派遣三十名学者来我朝学习农政、律法、医术,为期三年,愿以丝绸、药材为礼交换。”
殿中不少人抬起头。
沈知微依旧站着,脸上看不出情绪。
太监听完,望向皇帝:“陛下,是否准许?”
裴砚没有马上回答。他看向沈知微。
她终于转过头,与他对视一眼。
两人之间没有言语。
片刻后,裴砚开口:“准。”
太监应声退下。
沈知微收回视线,抬起右手,轻轻抚平袖口一道细微褶皱。
她刚放下手,忽然听见殿外一阵脚步声逼近。
一名武官疾步入殿,铠甲未卸,额角带汗。他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密信:“启奏陛下!东海急报!昨夜水师巡逻船在雾隐礁以南发现一艘可疑商船,经查,船上藏有火药三百斤、弩箭五千支,船主自称琉球商人,但口音有异,现已押解回京审问!”
大殿瞬间安静。
沈知微的手指微微收紧。
喜欢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