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8年 汉后少帝元年 农历三月下至四月上
朝廷御史田仁的车驾扬起的尘土尚未在东南方向的官道上完全消散,一股来自关东的、更为炽热且危险的暗流,已悄然涌至狄道城下。三月二十六,午后,靖王府那间用于商议最机密要事的密室内,炭火已熄,却弥漫着一种比冬日严寒更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郡丞公孙阙带来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关东齐王刘襄的使者,已秘密抵达狄道城外,带来了一个足以震动天下的提议:齐王决意起兵,讨伐“篡权乱政”的王太后及其外戚集团,匡扶汉室,并邀请北地靖王李凌共举大事。这个提议,对于刚刚以恭顺姿态送走朝廷御史、正致力于“韬光养晦,固本培元”的北地郡而言,不啻于一道惊雷。它既是巨大的诱惑,预示着一旦成功可能获得的权力与疆域;更是巨大的风险,意味着与中央政权彻底决裂,将北地拖入一场胜负难料、血流成河的内战。如何应对,将直接决定北地郡乃至李氏家族未来的命运。靖王李凌,这位历经秦末战火、楚汉纷争,在边陲之地建立起自己基业的枭雄,此刻面临着他主政北地以来最为严峻的战略抉择。他必须权衡利弊,洞察时局,在忠诚与野心、保守与冒险之间,找到一条最适合北地生存与发展的道路。而这一次,他决定让日渐成熟的世子李玄业,更深入地参与到这最高层次的决策过程中来,让他亲身感受这关乎生死存亡的权衡之重。
密室内,烛火摇曳。李凌端坐主位,面色沉静如水,唯有指尖在案几上无意识的轻叩,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分坐两侧,神情无比凝重。年仅十岁的李玄业,被特许坐在父亲下首稍远的位置,小脸紧绷,努力消化着这突如其来的惊人信息。
“消息确凿吗?”李凌的声音低沉,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千真万确,王爷。”公孙阙语气肯定,“使者共三人,为首者是齐王门客,名为剧通,乃齐地名士,能言善辩。其余二人为护卫。他们伪装成来自齐地的绸缎商,持有齐王府的密信和符节,此刻已被臣安置在城南一处绝对安全的秘密据点。剧通请求秘密觐见王爷,呈上齐王亲笔书信。”
周勃花白的眉毛紧紧锁在一起,忧心忡忡道:“王爷,齐王此举,形同谋逆啊!王太后临朝称制,虽有争议,然名分已定,新帝已立。齐王身为宗室至亲,率先起兵,天下必将大乱!我北地若卷入其中,无论胜败,都将成为众矢之的。胜,则恐功高震主,为新帝所忌;败,则身死族灭,万劫不复!老臣以为,此事风险太大,当断然拒绝,并将使者礼送出境,甚至……擒拿送往长安,以表忠心!”
公孙阙却持不同看法:“周大人所言,自是老成谋国之道。然,王爷请思量,齐王乃高祖长孙,在宗室中威望素着,地广兵强。其敢毅然起事,必是得到了关东不少实力诸侯的暗中支持或默许。王太后外戚专权,排斥刘氏宗亲,早已引得天下汹汹。此次齐王打起‘清君侧’旗号,名正言顺,未必没有成功之可能。若我北地置身事外,一旦齐王成功,我等昔日拒绝,必遭清算;若齐王失败,王太后肃清反对势力后,难道就会放过我北地这等拥兵边郡的强藩吗?届时,鸟尽弓藏,恐亦难免。”
李凌默默听着两位重臣的意见,不置可否,目光却转向了正在努力思考的李玄业:“业儿,此事你怎么看?不必急于回答,想清楚再说。”
李玄业受到父亲点名,深吸一口气,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严肃。他回想父亲平日教诲,尤其是“固本培元”和“韬光养晦”的要义,又结合当前局势,思索良久,才谨慎地开口:“父王,周世伯和公孙先生所言皆有道理。儿臣以为,是否答应齐王,关键在于……对我北地是否真正有利。”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齐王起兵,胜败难料。若我北地贸然加入,大军东出,则后方空虚,朔方、匈奴乃至河西诸部,都可能趁虚而入。且关东路远,粮草转运艰难,我军客地作战,胜负之数,实未可知。此乃风险之一。”
“其二,即便侥幸成功,齐王入主长安,我北地功勋卓着,然‘功高不赏’古有明训。届时,我北地是得封赏而卸兵权,安居富贵?还是拥兵自重,引起新主猜忌?前者非父王所愿,后者恐再生祸端。”
“然,若完全拒绝,亦如公孙先生所言,可能两头不讨好。”李玄业话锋一转,“故儿臣愚见,或可……不即不离,静观其变?”
李凌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如何不即不离?”
李玄业受到鼓励,思路更清晰了些:“齐王使者既来,父王可秘密接见,聆听其言,以示对宗室长者的尊重。但对起兵之请,可不做明确答复。可言北地新定,边患未靖,粮草不继,需时间准备。同时,可请齐王提供关东联军的具体计划、兵力部署、以及……其他诸侯的态度,以示慎重。如此,既未拒绝,亦未答应,将主动权握在我手。”
“在此期间,”李玄业继续道,“我北地可加速整军备武,积蓄粮草。若关东战事顺利,齐王势如破竹,我则可适时响应,出兵东向,以为奇兵,可获厚利;若关东战事胶着或不利,我则谨守边关,以御外侮为名,按兵不动,朝廷亦难责怪我。如此,进退皆有余地。”
一番话,虽显稚嫩,却已初具战略眼光,将“待价而沽”、“趋利避害”的思路阐述得颇为清晰。周勃与公孙阙听完,再次对世子的早慧感到惊讶。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重大战略抉择,继承人的初步分析展现出对复杂局势的洞察力与风险控制意识,预示着家族传承的良好潜力… 宿主状态:于历史转折关头冷静权衡,注重听取多方意见,尤其重视继承人的培养,决策过程更显理性与长远…】
李凌听完儿子的分析,脸上露出了深思的神色。他缓缓站起身,在密室内踱步。片刻后,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三人,已然有了决断。
“业儿所言,虽未尽善,然思路已得‘韬晦’之精髓。周勃之虑,在于稳;公孙阙之见,在于变;业儿之策,在于‘活’。三者结合,方为万全之策。”李凌沉声道。
他详细部署道:“第一,子通,你安排一下,今夜子时,本王在王府西侧偏院密室,秘密接见齐使剧通。除你之外,不得有第四人知晓。勃兄与业儿可于隔间旁听。”
“第二,接见之时,本王会依业儿之策,态度谦和,聆听其言,但绝不轻易承诺。重点询问其关东联军详情、各方势力态度、以及具体的进军方略和所需我北地提供的支持。要让他觉得,我北地有意,但困难重重,需从长计议。”
“第三,勃兄,即日起,北地进入二级战备状态。以‘防朔方反扑’、‘备羌胡异动’为名,加快军械打造、粮草囤积,但动作要隐蔽,不可大张旗鼓,引起外界疑心。同时,郡内治安需进一步加强,严防细作。”
“第四,子通,你的情报网要全力开动。重点监控关东战事进展,齐、楚、吴、赵等诸侯的一举一动,都要及时掌握。同时,长安王太后方面的反应,尤其是其对边镇武将的调动和态度,也要密切关注。”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凌语气凝重,“无论齐王使者如何游说,我北地现阶段的核心策略不变:韬光养晦,固本培元! 绝不做出头鸟,绝不轻易押注。一切行动,以保全和发展北地实力为最高准则!唯有自身强大,方能在这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臣等(儿臣)明白!”三人齐声应道。
当夜子时,月色朦胧。靖王府西侧一处极为隐蔽的院落内,李凌秘密接见了齐王使者剧通。会谈持续了近一个时辰。剧通果然口若悬河,痛陈王太后外戚专权之弊,宣扬齐王“清君侧”之正义,并描绘了共举大事成功后,与李凌共掌朝纲的美好前景。李凌始终耐心倾听,偶尔发问,皆切中要害,如关东联军具体构成、粮草统筹、对战局预测等,显得既关切又谨慎。最后,李凌以“北地地处边陲,兵微将寡,且新遭战乱,需时日休整以备粮秣,然齐王拳拳之心,天地可鉴,凌必慎重考虑,伺机而动”为由,未给予明确答复,但赠送了厚礼,并约定保持秘密联络渠道。剧通虽未得到肯定答复,但见李凌态度诚恳,并未断然拒绝,也算不虚此行,遂于次日凌晨悄然离去。
齐使虽去,但其带来的冲击波却在北地高层心中久久回荡。四月伊始,春耕大忙,狄道城外一片生机勃勃。但靖王府内,决策层的思绪却早已飞越关山,投向了那片即将燃起战火的中原大地。李凌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督导军备,但眼神中多了一份深沉的思虑。他时常将李玄业带在身边,与他分析各地传来的情报,讲解天下大势,引导他思考各种可能性的应对之策。
“业儿,你看,”一日,李凌指着地图上的关东地区,“齐王若起兵,首要目标必是荥阳、敖仓,控天下之咽喉。然,洛阳有朝廷重兵,关中易守难攻。此战,关键在速度,在人心向背。我北地远在陇西,贸然东进,风险极大,故当以静制动。”
“父王教诲的是。”李玄业认真点头,“儿臣觉得,我们就像在下一盘大棋,齐王是急先锋,我们则是坐镇后方的棋手,要看清楚整个棋局的走向,再决定落子何处,甚至……是否可以趁机壮大我们自己在西北的棋势?”
李凌闻言,眼中精光大盛,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业儿,你能想到‘壮大自身棋势’,可见眼光已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之得失矣!不错,乱局之中,保全自身固然重要,但若能趁势而为,将陇西、河西乃至朔方之地,真正化为我李氏根基,方为上策!然,此需耐心,需时机,切不可操之过急。”
“儿臣谨记!”李玄业郑重答道。
四月上旬,关东消息陆续传来。齐王刘襄已传檄天下,历数王太后罪状,正式起兵“清君侧”。楚王刘交、吴王刘濞等亦纷纷响应,关东战云密布。而长安方面,王太后震怒,急调大军,任命亲信大将统兵东征。一场席卷大汉帝国的大内战,已然拉开序幕。北地郡,则在靖王李凌“外示恭顺,内修甲兵,静观其变”的策略下,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边密切关注着中原的血雨腥风,一边加速夯实着自己的根基,等待着属于它的那个时机。而年轻的世子,正在这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局中,飞速地成长着。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元年,齐王襄、楚王交等起兵反。”
* 家族史·始祖本纪:“后少帝元年三月下,齐王使至,邀共举。凌公纳世子‘不即不离’之策,密会齐使,虚与委蛇,外示恭顺,内实备兵,定‘韬晦静观’之略。适时,关东兵起,天下震荡,北地独静,伺机而动。”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诸侯举兵,上帝静观其变,圣嗣参议机谋,圣域稳如磐石。”
* 北地秘录·凌公应对齐使:“齐王密使至,李凌慎思断,定静观之策,世子献策见智,北地于天下乱局中独善其身,潜蓄实力。”
(第三百四十八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