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影摇炉夜渐深,暖言融霜入怀真
天刚蒙蒙亮,济世堂院角的老枫树就缀满了晨露,阳光刚从东边山坳探出头,把露珠照得像撒了满枝的碎玻璃。堂屋里的药炉还温着,飘出淡淡的艾草香,陈建国正低头整理草药,就听见院门外传来 “噔噔噔” 的脚步声,伴着粗重的喘息 —— 张大叔扛着半袋稻谷闯了进来,麻袋往下坠得他肩膀歪着,裤脚沾着新鲜的黄泥,连鞋缝里都嵌着草屑。他把稻谷往地上一放,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手掌在袋口搓了搓,急得声音都发颤:“陈先生,您快瞅瞅!这稻谷晒了三天,就昨晚贪黑编了会儿竹筐,忘了收,露水一浸,粒儿都发潮了!您摸,这都能捻出湿痕来,再这么着,冬天的口粮、开春的稻种,全要霉了!”
陈建国蹲下身,指尖插进稻谷里,凉意裹着潮气立刻渗了上来,捻开几粒,壳子软塌塌的,凑近鼻尖还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他指尖顿了顿,忽然想起前年在城里的日子 —— 那会儿小区水管爆了,一楼王阿姨家的储藏室快被淹,他和几个邻居扛着钢管、扯着塑料布,在楼下搭了个临时雨棚。钢管的冰凉、塑料布被风吹得 “哗哗” 响的模样,此刻竟和眼前的枫树枝重叠起来。他站起身,拉着张大叔往晒粮场走,蹲在空地上用树枝比划:“张大叔,咱们不用钢管,就用后山的枫树枝做支架 —— 选柔韧的,像枫树叶柄那样能弯不折,铺上层油纸,晚上拉下来挡露水,白天掀开晒,就像给粮食盖个‘能收能放的小房子’,比您起夜收粮省心!”
“哎!这法子中!” 赵二柱刚从灶房端着粥出来,听见这话 “哐当” 把碗放在石桌上,扛着墙根的斧头就往后山跑,斧柄上挂着的蓝布巾晃得厉害:“俺去砍树枝!要粗的还是细的?要不要俺多砍几根备着?”“要胳膊粗的!得能撑起油纸!” 陈建国在他身后喊,话音刚落,围过来的村民就热闹起来 —— 李大婶从家里抱来旧油纸,布角还沾着去年包红糖的痕迹,她抖了抖油纸:“这是俺当家的以前跑货用的,厚着呢,挡露水准行!” 王婶也拎着捆竹篾赶来,竹篾还带着新鲜的竹青味:“用这个绑树枝,比麻绳结实,风吹也散不了!”
搭第一个棚子时,陈建国在地上画了个三角,拿起根枫树枝比划:“角度得跟枫树叶的纹路似的,主枝斜着钉,侧枝往上搭,这样露水顺着斜角流,不积在棚上,粮食就不会潮。” 赵二柱学得认真,蹲在地上盯着树枝,可一锤子下去,树枝竟钉反了,支架歪歪扭扭像个瘸腿的蚂蚱。陈建国刚伸手想扶,“咔嚓” 一声,树枝从钉眼处断了。赵二柱脸瞬间红到耳根,挠了挠头,手上还沾着木屑:“俺这手,拿斧头劈柴行,拿钉子就不听使唤了!还是陈先生您指挥,俺们干力气活,保证不偷懒!” 陈建国笑着把断树枝扔到一边:“没事,后山枫树枝多的是,咱们再试 —— 这次你扶着,俺来钉。”
折腾到晌午,日头爬到头顶,第一个防雨棚终于立起来了 —— 枫树枝做骨,油纸张开当皮,边缘用竹篾绑得紧紧的,再把绳子拴在旁边的枫树上。张大叔拽了拽拉绳,油纸 “哗啦” 一声展开,像片大翅膀,正好罩住半袋稻谷。他蹲在棚下,抬头瞅了瞅,伸手摸了摸油纸,又扒拉了两下棚下的稻谷,笑得眼角皱成了褶:“嘿!这棚子比草席强十倍!以前晚上得醒两回收粮,现在倒好,躺在炕上也不怕露水浸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下午晒粮场上就排起了队,村民们扛着自家的稻谷、黄豆,都要陈建国帮着搭棚子。陈建国干脆找了张糙纸,用炭笔描了张简易图纸,标上 “支架长三尺,斜角六十度”,还画了个小三角当示意图:“二柱,你照着这个教大家,我去帮李大婶搭第二个。” 赵二柱拿着图纸,凑在村民中间,时不时举起树枝演示:“看见没?就这么绑,别太松也别太紧!” 小丫也来凑热闹,穿着小红袄蹲在地上,帮着捡掉落的小树枝,捡够一把就摆成小堆,还把红枫叶贴在油纸边角,贴得整整齐齐:“这样棚子就像枫树林,粮食住在里面,肯定也开心!”
夕阳西下时,晒粮场上立起了五六个枫枝油纸棚,金红色的阳光洒在棚子上,把枫树枝染成了暖黄色。风一吹,油纸 “哗啦啦” 响,和枫树叶的 “沙沙” 声混在一起,像支轻快的曲子。陈建国坐在田埂上,手里捏着片红枫叶,看着村民们笑着把稻谷搬进棚里 —— 张大叔扛着稻谷,还朝他喊:“陈先生,明天帮俺家也搭一个呗!” 他笑着点头,摸了摸怀里的怀表,表盘微微发烫。以前在写字楼里,他熬几个通宵做的策划案,客户挑三拣四,就算方案通过了,也只觉得累,从没像现在这样踏实 —— 那是看着别人的难处被解决,看着笑脸挂在脸上的成就感,比任何奖杯都实在。
结尾哲思:成年人的价值从不是 “做多大的事”,而是 “解决多大的难处”。写字楼里的 ppt 再花哨,不如枫树枝搭的棚子能护住村民的口粮;会议室里的口号再响亮,不如一句 “这样粮食就不潮了” 来得实在。异乡的安稳,就藏在这些能落地的小办法里 —— 藏在枫树枝的温热里,藏在油纸的哗啦声里,更藏在村民眼里闪着光的笑意里。
喜欢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