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技公司·未来战略会议室
一排排高清屏幕正在滚动播放着国际媒体与多个环保NGo的联合报道,画面上满是标红警告式的标题和焦虑煽动式的用词:
【“人工淀粉或成新污染源”】
【“电化学反应释放未知风险碳形态?”】
【“光伏沙漠计划威胁全球碳平衡!”】
伍思辰盯着屏幕,神色冷冽,手指轻轻点着桌面,一字一句道:
“可笑。明明是他们这些国家——烧了一个世纪的煤和油,把地球搞得快成了高压锅,现在反倒来指责我们清洁技术的碳排放?”
“真是一群——贼喊捉贼的‘专业表演者’。”
顾晖昂将手中的报告资料递过去,神色沉重:
“伍总,这是联合国气候组织的最新预警——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继续飙升。co?已达421ppm,今年夏天北半球可能再破极端高温纪录。”
他指了指图表上的红线区域,眉头紧锁:
“极端天气频次预估:暴雨、干旱、热浪、冻灾……全面上升。”
伍思辰沉默几秒,目光却越发坚定。
“你说得对。”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沙漠边缘那片闪耀的光伏电板和蓝白相间的合成淀粉工厂群,缓缓说道:
“虽然我们现在的电化学合成淀粉产能不算高,成本也还没完全压下来。”
“但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单位成本终将持续下探。”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
“低成本捕碳技术+co?转化为燃料、材料、食品。”
“这不就是——碳循环经济的核心?”
顾晖昂眼睛一亮,瞬间会意:
“我们能做到‘碳转化-价值闭环’,不是只靠减排,而是让碳成为资源!”
伍思辰点头,语气沉稳却带着振奋:
“他们怕的,不是碳排放。”
“是我们绕过他们,建立一个不依赖化石能源的新工业体系。”
龙都·国家能源战略指挥中心
伍思辰将一份《碳循环与能源未来融合建议书》呈递上去,条理清晰地讲述了自己的构想:
“未来,电化学合成淀粉的大规模产业化,必将对电力提出极高的稳定供给需求。”
“若以千万吨产能规模计算,配套电能消耗将是传统工业数倍,但回馈的,不止是粮食,还有碳中和与产业跃迁。”
会议室一片静默。
高层领导们逐页翻看报告,有人眼神沉思,有人频频点头。
最终,坐在主席位的大夏核心高层缓缓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力度:
“我们非常认可你的构想,伍思辰同志。”
“其实,国家早已预判这一趋势。为迎接能源消费结构的深层次变革,我们的清洁能源战略布局正在全面提速。”
“西北荒漠,十六处光伏走廊正在增容扩建。”
“北方边境,风力发电正进行储能耦合改造,全面上线‘风光调度智能云’。”
“而西南,包括藏江在内的五级水电梯级系统,未来将是高原绿色能源的中流砥柱。”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在座众人,沉声道:
“我们,不怕电力不够,只怕工厂消耗不了这么多的电!”
墙面巨型弧形全息屏缓缓亮起。
一张宏大恢弘的中国清洁能源战略版图,正徐徐铺展于众人眼前——
这一刻,不只是数据,不只是坐标,更是一幅描绘着未来国力与命运的宏图画卷。
西北沙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与戈壁边缘,一整片光伏方阵如鳞甲铺地,层层叠叠、镜面反光交错辉映,仿佛远古巨兽正沉睡在沙海之中,静待唤醒。
从卫星视角俯瞰,那些光伏组件排列如阵,呈现出六边蜂巢结构,一块块蓝黑色硅晶体板如星辰洒落大地,密密麻麻,覆盖数百平方公里,阳光之下折射出金属与蓝宝石交织的冷艳光芒。
技术人员介绍:“这是我们西部能源走廊中的‘太阳谷一号’、‘光链计划’核心区域——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年均发电接近1200亿度,可覆盖七省用电量。”
光伏组件并非传统板面,而是采用新型柔性薄膜材料,随地势自然起伏,犹如波浪在沙丘间涌动。每一座能源节点都配有AI调度舱与自动清洗系统,风沙再大,也挡不住这片“阳光工厂”的产出。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中一段名为“沙上粮仓”的试验区域——配合电化学合成淀粉试验厂,通过“阳光-电力-人工主粮”的一体化闭环,实现从太阳到饭桌的极致能量转化。
北疆风口,画面切换至北方边陲。
呼啸的寒风中,一排排巨型风机在绵延雪原间矗立。那是“苍狼阵列”,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风电场之一。
塔身高达180米,叶片直径近200米,单台风机最大输出可达18mw。风轮缓缓旋转,似巨人挥臂迎风而舞,低频轰鸣声在雪原回荡,如战鼓擂动。
“这是我们全新上线的寒区极风耐候风机,”工程师自豪地介绍,“最低可在零下40c稳定运转,还具备智能偏航自调节系统,不需人工干预。”
远处,储能装置如雪中堡垒静默矗立,超导磁能环、液流电池舱、压缩空气模块各司其职,协同将“风之力”封存于分秒之间,化作稳定电流注入北方城市的脉络。
再往东南一引,则是沿海的“海上风电森林”。
镜头飞跃至渤海湾外,一排排高耸入云的海上风电桩在海浪中傲然挺立,波涛击打桩基,浪花四溅,而桅杆般的风电叶片在朝霞中舒展,如万船待发。
“这是‘蓝湾计划’,我们打造的近海能源岛链,目前已具备向内陆主网长距离输送能力。”
每一个风机基座下都隐藏着海洋碳捕系统,潮汐共生藻类养殖系统也正在同步实验——不仅发电,还能净碳与造氧,真正实现海洋生态与能源共建。
而西南高原,那条正在修建的“巨龙”——藏江特大水电工程,正向着深山腹地扎根延展。
伍思辰闻言轻轻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与笃定:
“有你们这样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做到。”
高层领导一笑,继续道:
“你放心,等电化学合成淀粉的能效与成本比再上一层楼——我们可以率先实现全国主粮富足!”
“从面粉、米粉,到酒精、葡萄糖、乙醇燃料……一切淀粉基化合物,我们都能从空气中‘长’出来。”
“到那时,我们不仅吃得更自由,更开创一种——全新的能源粮食体系。”
现场响起一片沉稳有力的掌声。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为国家献科技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