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星君:墨魂劫
第一章 残卷惊梦
三更的梆子声刚敲过第一响,翰林院编修沈砚之案头的烛火突然爆出一朵灯花。他猛地从《永乐大典》的残卷中抬起头,指尖还捏着半片泛黄的竹简——那是今日在皇家秘库整理古籍时意外发现的,上面用蝌蚪状的古文字刻着文曲星陨,墨魂归位八个字。窗外的月光恰好被乌云遮蔽,案头的青铜镇纸突然泛起一层幽蓝光晕。沈砚之瞳孔骤缩,只见镇纸上盘踞的龙纹竟活了过来,龙爪划破虚空,带出一串火星落在竹简上。那些蝌蚪文字骤然跃起,在空气中组成一道旋转的星图,十二颗星辰连成笔锋的形状,最后化作一支羊毫笔悬在他眼前。此乃文曲星君的本命法器点星笔苍老的声音从竹简中传出,沈砚之这才发现残卷边缘不知何时浮现出一位白衣老者的虚影。老者面容清癯,颔下三缕长髯如雪,手中握着的正是自己梦中常见的那本《天地文心策》。沈砚之握紧竹简颤声问道:老丈是何人?这竹简究竟藏着什么秘密?白衣老者拂尘轻扫,残卷上的古文字便如活鱼般游动起来:吾乃文曲星府典籍官,守着这卷《天地文心策》已三百年。他抬手指向空中的羊毫笔,此笔认主之时,便是星君历劫归位之始。历劫?沈砚之抚摸着竹简上凹凸的刻痕,莫非与万历三十七年那场流星雨有关?老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竟知晓此事?正是那晚文曲星坠,十二墨魂散落人间,文脉自此失了护佑。他将《天地文心策》虚影推向沈砚之,如今墨魂遭劫,需借星君转世之身重聚,方能镇压文坛魑魅。
第二章 笔魂认主
沈砚之倒退半步撞翻了书架,《说文解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哗啦啦落了满地。白衣老者却穿过书堆走来,枯瘦的手指点向他眉心:三百年了,你终于打开了星图。剧痛从眉心炸开,无数画面涌入脑海——金銮殿上的御笔朱批、战场中的檄文传捷、寒夜里的孤灯着述,最后定格在一片璀璨星河,十二颗文曲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黯淡。万历三十七年那场流星雨...沈砚之捂着头喘息,祖父说那晚文曲星坠地,文坛自此凋零。老者叹息着展开残卷,泛黄的纸页上浮现出血色批注:文曲星君历劫转世,需在人间重聚十二墨魂,方能归位护佑文脉。话音未落,点星笔突然化作一道流光钻进他右手,掌心顿时浮现出星图胎记。这胎记...沈砚之看着掌心旋转的星纹,突然想起幼时烫伤的疤痕竟与这星图分毫不差。老者抚须笑道:此乃星君本命星图。你可知为何三百年间唯有你能唤醒点星笔?见沈砚之摇头,他继续说道,因你本就是文曲星君转世,当年星君为护《永乐大典》真迹,以身挡劫魂飞魄散,三魂七魄托生于沈家。沈砚之忽然想起七岁那年,曾梦见自己站在九霄云殿,十二位星君捧着笔砚向自己朝拜。当时只当是孩童臆梦,如今想来竟是前世记忆。他握紧突然发烫的右手:那我该如何重聚墨魂?墨魂寄于文房四宝之灵,老者指向窗外渐亮的天光,首当其冲便是,此刻正在崇文门内作祟。切记,点星笔需以心头血催动,方能显文曲神威。话音刚落,老者与竹简同时化作青烟,唯有掌心的星图胎记仍在发烫。
第三章 墨中魑魅
翌日清晨,沈砚之在崇文门内的琉璃厂发现异样。荣宝斋的牌匾上,字最后一点竟化作只墨色小兽,正贪婪地吮吸着匾额上的朱砂。他下意识摸向腰间——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个紫檀笔洗,点星笔正悬浮其中,笔尖滴落的清水在青石板上画出镇邪符。沈大人好眼力。穿月白长衫的少女从画舫中走出,手中团扇轻点,墨兽便尖叫着化作一缕青烟。她发间别着支碧玉簪,正是文房四宝中笔、墨、纸、砚砚字形状。少女自称苏清砚,是江南第一制砚世家的传人,昨夜家中祖传的端砚突然裂开,露出二字。沈砚之收起点星笔拱手道:在下翰林院编修沈砚之,姑娘可知这墨兽来历?苏清砚团扇遮面轻笑:沈大人昨夜可是得了件宝贝?见沈砚之愕然,她晃了晃发间玉簪,我苏家端砚与文曲星府渊源颇深,昨夜砚台开裂时,我分明看见星图自北而来,直指翰林院方向。两人循着墨气来到琉璃厂深处的翰墨斋,掌柜正将一叠宣纸投入火炉。那些宣纸在烈焰中并未成灰,反而化作无数黑色蝴蝶,翅膀上竟写满了被篡改的《四库全书》内容。沈砚之挥起点星笔,空中立刻浮现出《永乐大典》的原文,金光与黑气在空中碰撞出漫天墨雨。这些是被篡改的典籍怨气所化!苏清砚突然抓住沈砚之手腕,我祖父说过,文房器物若染了文人精血,又遭邪祟侵噬,便会成精作祟。她指向火炉边瑟瑟发抖的掌柜,此人定是用活人精血喂养墨魅!
第四章 纸中仙境
墨雨落地之处,竟生出一片竹林。沈砚之与苏清砚穿过竹径,眼前出现座琼楼玉宇,梁柱都是用桑皮纸卷成,窗棂上糊着薛涛笺,连脚下的石板都是宣纸压制而成。阁楼匾额上书云章仙府,两侧楹联写着落笔惊风雨,开卷泣鬼神,字迹竟是柳公权的风骨。这里是纸魂的幻境。苏清砚轻抚廊柱,指尖触及之处浮现出米芾的《蜀素帖》真迹,每一张有灵性的纸都有记忆,被篡改的典籍怨气太重,才催生了这处空间。话音刚落,四面八方突然传来读书声,无数黑影从纸门后涌出——都是些穿着古代衣冠的书生,面容却模糊不清,手中捧着的书卷封面上赫然是二字。沈砚之挥动点星笔在空中疾书,《兰亭集序》的文字化作利剑劈开黑雾,露出躲在阴影里的老者。那老者戴着方巾,手中狼毫笔不断滴落墨汁,所过之处,竹简上的文字纷纷溃烂。我乃前朝翰林院编修钱谦,老者阴恻恻地笑,这些典籍记载着不该被世人知晓的秘密。你究竟想做什么?沈砚之笔尖凝聚金光,《九成宫醴泉铭》的碑文字符在空气中流转。钱谦将狼毫笔指向苏清砚:小姑娘可知《四库全书》修撰时,多少孤本被篡改焚毁?我不过是将这些彻底净化罢了。他突然大笑,文曲星坠,文脉已断,不如让这些文字都化作墨魂,助我修成不灭之身!苏清砚突然将端砚掷向空中:沈大人!用点星笔引《天地文心策》真文!砚台化作巨大屏障挡住墨汁,纸魂本是至清至净之物,被此人用邪法困在幻境,需以正典真文唤醒!
第五章 砚台玄机
苏清砚突然掷出怀中端砚,墨玉砚台在空中化作圆桌大小,砚池中墨汁翻涌成浪,将钱谦卷入其中。洗墨池她解释道,我苏家砚台能洗去文字中的戾气。沈砚之趁机点出十二道星芒,在空中组成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那些纸人书生接触到金光,纷纷恢复清明,化作《论语》《孟子》的原典落在地上。钱谦在墨浪中挣扎,身体渐渐透明:你们以为赢了吗?十二墨魂只收服了,还有笔、墨、砚...话音未落便消散在砚池中。苏清砚拾起块残片,上面刻着幅微型地图,标注着下一处墨魂所在地——城西报国寺的藏经阁。这地图...沈砚之看着残片上蜿蜒的线条,似乎是按照星图排列的。苏清砚将残片浸入砚台,墨迹晕开后显出更多细节:我祖父说十二墨魂对应文曲十二星,各有其镇守之地。她指尖划过字标记,报国寺藏经阁多藏古佛经,怕是已污染了经文。回到翰林院时,沈砚之发现案头多了封信,字迹与梦中《天地文心策》的批注如出一辙:七月初七,卢沟桥畔,墨魂将醒。窗外蝉鸣突然变得急促,他抬头看见十二只寒鸦飞过,羽翼上各带着个汉字,连起来正是文心雕龙,以正乾坤七月初七...苏清砚捻着信纸边缘,那是魁星诞,墨魂若在此时齐聚,后果不堪设想。她突然按住沈砚之的手,掌心星图正与砚台产生共鸣,你的点星笔需要吸收墨魂之力才能完全觉醒,我们必须赶在七夕前找到剩下的墨魂。
第六章 经卷迷踪
报国寺的银杏树下,扫地僧递给沈砚之半块木鱼,木头上的裂纹恰好组成字。藏经阁第三层的佛经果然被动过手脚,《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被改成应有所住而灭其心,泛黄的纸页间还夹着片蛇蜕,鳞片在阳光下泛着墨光。墨魂的蜕皮。苏清砚用银簪挑起蛇蜕,空气中顿时弥漫开松烟墨的香气,制墨最好的材料是桐烟,但若用文人精血炼制,就能成妖。突然整个藏经阁剧烈摇晃,所有佛经同时翻开,黑色经文如同潮水般涌来,在地面汇成条墨色巨蟒,七寸处赫然印着程朱理学四个篆字。程朱理学...沈砚之笔尖点出《太极图说》的字符,这墨魂竟能化用儒家典籍?苏清砚将砚台嵌入门缝:墨有油烟、松烟之分,这墨魂气息醇厚,倒像是徽墨名品。她突然想起什么,唐代李廷珪制墨,能削木燃之,其烟轻远。传说他曾以自己精血入墨,莫非...正是李某的千年玄霜墨巨蟒突然口吐人言,墨色蟒身浮现出无数古籍残页,可惜被朱熹那老儒借来批注《四书》,染上一身酸腐气!蟒尾横扫,藏经阁的佛经如雪花般纷飞。沈砚之跃到巨蟒头顶,点星笔化作长剑刺入蛇眼:墨本无情,因人有心而有灵性。你怎能因被篡改便心生怨怼?金光从笔尖涌入,《天工开物》中篇的文字在蟒身游走。巨蟒痛苦嘶吼:三百年前文曲星坠,多少文人笔墨被毁!我助钱谦净化伪书,何错之有?错在以暴制暴!苏清砚将端砚中的清水泼向蟒头,沾染经血的墨块本就邪异,你再吞噬篡改经文,早已堕入魔道!
第七章 笔冢妖声
七月初七的卢沟桥笼罩在薄雾中,桥面石狮子的眼睛全变成了墨色。沈砚之与苏清砚刚踏上第十三块桥面,整座桥突然剧烈震动,两侧栏杆上的石笔纷纷活过来,笔尖对准他们射出墨箭。点星笔在空中划出圆形光盾,墨箭撞在盾上化作《全唐诗》的诗行,随风飘散。桥中心的石碑突然裂开,露出下方深不见底的洞穴,洞口刻着二字。顺着石阶下去,竟是座巨大的墓室,墙壁上挂满了历代名家的毛笔——王羲之的鼠须笔、颜真卿的狼毫笔、宋徽宗的瘦金体专用笔,每支笔杆上都缠绕着墨色锁链。欢迎来到文曲星君的衣冠冢。黑袍人从主墓室走出,脸上戴着青铜面具,面具上刻满了被涂抹的文字,我等了三百年,终于集齐了十二墨魂。他挥动手中判官笔,十二支古笔同时飞起,在半空中组成阵图,沈砚之的点星笔突然不受控制,竟要挣脱掌心飞向阵眼。你究竟是谁?沈砚之死死按住右手,掌心星图与点星笔激烈共鸣。黑袍人摘下面具系带,青铜面具缓缓落下——露出一张与沈砚之一模一样的脸:我是你,或者说,是三百年前文曲星君的恶念化身。他抚摸着王羲之的鼠须笔,当年星君为护文脉自碎神魂,我便从这破碎中诞生。苏清砚将端砚挡在沈砚之身前:你收集墨魂想做什么?重塑文曲星位!恶念沈砚之狂笑,十二支古笔突然射出墨线,在空中织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篡改篇章,我要让所有文字都成为墨魂的养料,建立由我主宰的文坛秩序!
第八章 文心归位
你到底是谁?苏清砚祭出端砚挡在沈砚之身前,墨玉表面浮现出十二道裂纹。黑袍人摘下面具,露出张与沈砚之一模一样的脸:我是三百年前文曲星君的恶念化身。随着他抬手,墓室墙壁上的文字开始扭曲,《史记》的史家之绝唱史家之谎言,《离骚》的哀民生之多艰哀帝王之多艰。沈砚之突然明白了什么,他咬破舌尖,将鲜血点在点星笔上:文心者,非独在笔墨,更在人心。十二墨魂突然发出共鸣,笔冢中的古笔纷纷挣脱锁链,与点星笔组成新的星图。黑袍人惊恐地后退:不可能!你还没觉醒星君之力!星君之力?沈砚之握紧苏清砚的手,两人掌心的星图同时发光,我在整理《永乐大典》时见过无数孤本,在琉璃厂听过书商讲版刻源流,在报国寺看过老僧抄经——这些人间烟火,才是真正的文脉!恶念沈砚之挥笔扫出墨浪:一派胡言!没有力量护持,文脉不过是任人篡改的残卷!那你可知文以载道沈砚之笔尖凝聚万千文字,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杜甫的三吏三别在空气中流转,这些文字之所以不朽,正因它们承载着人心向背!金光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化作利剑,黑袍人在无数诗词的光芒中渐渐消散。不——!恶念沈砚之的身体化作墨蝶四散,三百年后我还会回来!苏清砚突然将端砚抛向空中:墨魂归位!十二道光芒从砚台中升起,与点星笔组成完整星图,文曲星君以人心为墨,以文脉为纸,恶念安能作祟?
第九章 星河长明
卢沟桥的薄雾散去时,十二墨魂已化作十二颗星辰升上夜空。沈砚之站在桥头,手中的点星笔变回普通羊毫,只有掌心的星图胎记证明昨夜并非幻梦。苏清砚将端砚递给他:祖父说文曲星君历劫归来,会在人间留下新的传说。这砚台...沈砚之抚摸着恢复光洁的砚面,似乎比初见时更温润了。苏清砚指尖划过砚池中的墨莲:十二墨魂归位后,文房四宝之灵都会觉醒。她望着夜空中明亮的文曲星,我要回江南去了,苏家世代守砚,如今墨魂归位,也该让端砚重见天日。翰林院的晨钟敲响时,沈砚之发现案头的《天地文心策》变得完整无缺,最后一页写着:文曲星陨,非天之灾,乃文道自省;墨魂归位,非神之佑,乃人心向学。窗外,十二只喜鹊正衔着竹简飞过,晨光中,紫禁城的琉璃瓦反射出墨玉般的光泽。三日后,江南传来消息,苏清砚家的端砚裂纹自动弥合,砚池中生出朵墨色莲花。而在翰林院的秘库里,那卷《永乐大典》残卷上,文曲星陨四字已悄然变成文曲新生。沈砚之提笔蘸墨,在《明史》的空白处写下:文脉如星河,星陨星生,川流不息。笔尖落下时,一滴墨汁在纸上晕开,化作十二道星辉。他忽然想起昨夜梦中,白衣老者将《天地文心策》放在书架最高层,轻声道:真正的文脉,从不在典籍残卷里,而在每个提笔写字的人心中。
喜欢槐香巷里的孝子贤孙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槐香巷里的孝子贤孙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