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前广场的喧嚣已渐渐散去,如同退潮后的海滩,只留下被思想巨浪冲刷过的痕迹与无尽的回味。
百官与士子们各自怀着复杂的心绪离去,或激动,或忧虑,或沉思,帝国的车轮在短暂的停顿后,再次沿着始皇与张苍共同设定的新轨道,轰然前行。
张苍并未立刻离开。
他独自立于略显空旷的论政台下,仰望着那不久前还承载着激烈思想交锋的高台,心中并无太多胜利的喜悦,反而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与对未来道路的更深层次思索。
赤松子那“人心何以规?”的诘问,如同刻在脑海中的警句,时时提醒他这“大秦之道”未来可能面临的真正挑战。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为这庄严肃穆的宫前广场增添了几分孤寂与深邃。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侧,仿佛本就与周围的空气融为一体。
张苍心中一凛,霍然转头,只见赤松子不知何时已站在一旁,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葛布道袍,依旧是那副仙风道骨、超然物外的神态,正含笑看着他。
夕阳的金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虚幻的光晕。
“赤松先生。”张苍迅速收敛心神,恭敬地行了一礼。
对于这位真正触及思想深层次问题的道家高人,他保持着足够的敬意。
赤松子微微颔首,目光在张苍身上停留片刻,那目光澄澈依旧,却似乎比在论政台上时,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意味,像是长辈在审视一个初露锋芒、却前路漫漫的后辈。
“张小友,”赤松子开口,声音空灵,与这黄昏的氛围奇异地融合,“论政台上,言辞交锋,各为其道,望小友勿怪老夫言语唐突。”
“先生字字珠玑,发人深省,苍唯有感激,何来怪罪。”张苍诚恳道。
他深知,若非赤松子那石破天惊的一问,他或许还沉浸在“规律论”和“礼入于法”的初步成功中,难以看到其下隐藏的、关乎人性本质的巨大风险。
赤松子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仿佛看透了世事变迁的笑容。
“小友之论,融汇百家,自成一体,以‘法’为干,统摄万机,更将天道阐释为可知之规律……其气魄之宏大,构思之精妙,确已触摸到‘道’之皮毛。”
“皮毛”二字,他说的很轻,却让张苍心中微微一动。
他知道,这并非贬低,而是一种基于更高境界的评价。
“然,”赤松子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悠远而深沉,如同从古老的岁月长河中汲取智慧,“道之运转,阴阳相济,刚柔并存。小友所构建之秩序,以律法为骨干,追求明晰、统一、高效,此乃‘刚’之极致。”
他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咸阳宫的巍峨,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图景:
“然,刚强者,易折。弦绷得太紧会断,冰结得太厚易碎。世间万物,过犹不及。绝对的秩序,追求极致的掌控,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稳定与强大,却也失却了应对无常变化的韧性,失去了容纳生命本身那份混沌与偶然的空间。”
他向前微微一步,声音压低,却如同重锤敲打在张苍的心坎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此言虽俗,却蕴含至理。律法亦然——法至密,则无民。”
“法至密,则无民?”张苍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眉头微蹙。
“不错。”赤松子颔首,“律法条文若过于繁密,事无巨细皆要规范,则民间稍有不慎,便触法网。官吏执法,若只知僵硬照搬律条,不懂权衡变通,不体察人情世故,则看似维护了法的尊严,实则可能制造无数冤屈,逼得百姓无所适从,喘不过气来。届时,民非国之本,反成律法之囚徒,此非治国,实乃役民。秦之速亡,岂非法网太密之故乎?(注:此为赤松子基于历史观察的感慨,并非已知结局)”
这番话,如同冰水浇头,让张苍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他想起自己之前在陈县,为了快速建立秩序,某些律法的执行是否也过于刚性?
是否在追求“绝对公平”的过程中,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性与情感的复杂性?
“故而,”赤松子最后凝视着张苍,语气带着一种殷切的警示,“望小友谨记,在推行你这‘大秦之道’时,于那刚强的律法骨架之内,需为这变幻莫测的人间,留出一丝‘柔弱’变通之余地。允许一些无伤大雅的模糊,容忍一些无关宏旨的瑕疵,给予执法者一定的、基于‘道义’而非纯粹‘律条’的裁量空间。刚柔并济,张弛有度,方是长久之道。”
他顿了顿,说出最后的赠言:
“望小友,好自为之。”
言毕,赤松子不再多言,对着张苍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包含着期许、警示,还有一丝超脱的淡然。
随即,他转过身,宽大的道袍在晚风中轻轻拂动,步履依旧轻盈,向着宫门外的方向走去。
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仿佛逐渐融入了那金色的光芒里,几个恍惚间,便已消失在咸阳宫巍峨的阴影与远处街巷的人流之中,再无踪迹可寻。
来得突然,去得飘忽,真如神龙见首不见尾。
张苍站在原地,久久未曾动弹。
赤松子的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刚强的秩序易折”、“水至清则无鱼,法至密则无民”、“留一丝柔弱变通之余地”……这些充满道家智慧的警示,与他所信奉的律法明晰、公平正义的理念,似乎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张力,却又仿佛指向了一个更高级的、平衡的境界。
他追求的秩序,是为了让天下百姓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更有希望,而不是将他们变成律法刻度下的标准件。
如果律法本身成为了压迫的工具,那与他所要对抗的“神权”、“旧贵”又有何本质区别?
这并非否定律法,而是对律法执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执法的刚性,还要有体察人情的柔性智慧。
“好自为之……”张苍喃喃自语,感受着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论政台的胜利,只是开始。
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这套融合了百家、兼顾了刚柔的“大秦之道”,真正地、有温度地推行下去,让它既能维护帝国的强大秩序,又能滋养这秩序之下的亿万生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赤松子的赠言,如同一记清越的钟声,在这思想统一后的第一个黄昏,为踌躇满志的张苍,敲响了寓意深远的警钟。
喜欢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