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大本营的电报室,红灯彻夜未熄。赵罗看着李锐发来的战报,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曹州的炮战困境,核心是炮弹威力不足,而炮弹的消耗速度,更是超出了预期,仅一天的炮战,复国军就消耗了三百余发炮弹,相当于之前攻克归德-宿州防线的总消耗量。
“传我命令,军工工坊全员三班倒,优先生产十二磅穿甲爆破弹,原材料从各地紧急调运,不惜一切代价,保障前线供应!” 赵罗对参谋下令。可他心里清楚,军工工坊早已超负荷运转,自北伐以来,步枪、火炮、弹药的订单堆积如山,工人们每天工作超过十二个时辰,不少人已经累倒在机床旁。
次日清晨,赵罗亲自来到徐州城外的军工工坊。刚走进厂区,就听到机器的轰鸣声与工匠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铸造车间里,工人们赤着上身,顶着熔炉的高温,将烧得通红的铁水倒入炮弹模具;组装车间里,女工们坐在工作台前,熟练地给炮弹安装引信;机床车间里,几名工匠趴在机床上,已经睡着了,手里还握着工具。
工坊总管王铁匠匆匆赶来,脸上满是疲惫:“大都督,您怎么来了?工坊里脏乱,您快回去吧。” 赵罗摆了摆手,走到一名睡着的工匠身边,轻轻为他盖上一件外衣。“王总管,最近工人们辛苦了。” 赵罗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我知道大家已经撑不住了,但前线的弟兄们,更需要炮弹保命。”
王铁匠叹了口气:“大都督,我们都知道。工人们都是自愿三班倒,有的工匠累晕了,醒了又接着干;还有些女工,孩子还在襁褓里,就带着孩子来工坊,趁孩子睡觉的时候干活。只是……原材料快不够了,特别是制造穿甲弹的优质钢材,库存只够生产五百发了。”
赵罗点点头:“优质钢材我已经让水师从日本紧急采购,蒸汽船正在返航,三天内就能抵达淮安码头,然后通过运河运到这里。另外,我给工人们写了一封信,你帮我宣读一下,告诉大家,他们的辛苦,前线的弟兄们记着,江淮的百姓记着。”
赵罗的信,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的真诚:“军工工坊的弟兄姊妹们,前线的炮声,是你们手中的铁锤敲响的;弟兄们的胜利,是你们用汗水浇筑的。每一发炮弹,都能为前线减少伤亡;每一件武器,都能让胜利早来一天。我赵罗在此承诺,战争结束后,为每位工匠分配土地,建立工匠学堂,让你们的孩子有书读,让你们的手艺传下去。复国军不会忘记你们,华夏不会忘记你们!”
王铁匠在工坊的空地上宣读了这封信,工人们听得热泪盈眶。一名年轻的工匠站起来,高喊:“大都督放心!我们就算不睡觉,也要把炮弹造出来!” “对!不睡觉也要造炮弹!” 工人们齐声呐喊,疲惫的脸上重新燃起斗志。
工坊里的机器再次加速运转,熔炉的火光映红了夜空。累倒的工匠被抬到临时休息室,喝碗姜汤,稍微休息就立刻回到岗位;女工们把孩子交给临时托儿所的嬷嬷,转身投入组装工作;运输队的马车日夜不停,将原材料运进工坊,将成品炮弹运出去。
与此同时,前线的补给线也在超负荷运转。淮河与黄河的蒸汽明轮船,每隔六个时辰就有一艘抵达前线码头,船上装满了炮弹、粮食和药品;马车夫们赶着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疾驰,不少马累死在途中,车夫们就扛起炮弹,徒步走向阵地;安全局的护运队与清军的袭扰部队展开多次激战,用生命守护着补给线的畅通。
李锐收到第一批加急生产的穿甲爆破弹时,激动得手都在颤抖。他立刻下令:“炮兵连,用新炮弹,瞄准曹州城墙上的荷兰重炮炮台,给我狠狠打!” 十二门线膛攻城炮同时发射,穿甲爆破弹呼啸着飞向城墙,精准命中炮台的钢筋混凝土掩体。“轰隆!” 一声巨响,炮台的顶部被炸开一个大洞,里面的重型攻城炮被炸毁,清军士兵与西方顾问的尸体被埋在废墟下。
“打得好!” 平行壕里的士兵们欢呼起来。王小六看着远处坍塌的炮台,心里清楚,这胜利的背后,是后方工人们用血汗换来的。他握紧手中的步枪,对着徐州的方向,默默敬了一个军礼。
夜色中,军工工坊的灯光依旧明亮,如同黑暗中的星辰;前线的炮声再次响起,带着复仇的怒火,也带着胜利的希望。后勤的重压,没有压垮复国军,反而让前线与后方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