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城休整期间,兖州方向的战报不断传来。陈璘的水师舰队多次尝试靠近兖州码头,都遭到城头炮台的猛烈阻击,清军依托泰山地形,将炮台建在半山腰的岩石上,炮位隐蔽且视野开阔,水师的蒸汽舰难以锁定目标,反而被击沉一艘运输船,伤亡数十人。
“兖州城比曹州更难啃。” 李锐看着兖州的地形地图,语气凝重。兖州城背靠泰山,东、南、西三面被黄河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城墙虽不如曹州高大,却依托山势修建,城墙与山体相连,部分炮台直接开凿在岩石中,炮弹根本无法摧毁;更关键的是,清军在兖州的兵力比曹州多一万余人,其中包括五千八旗精锐和两千荷兰顾问训练的新式火器营,配备了十门荷兰造十八磅重型攻城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五天后,复国军陆军主力抵达兖州城外,与水师舰队汇合。李锐与陈璘在水师旗舰“振海号”上召开军事会议,商议攻城策略。“兖州的炮台都建在半山腰,陆军的炮火难以覆盖,水师的蒸汽舰又因黄河水位限制,无法靠近山脚。” 陈璘皱着眉头,“咱们的线膛炮射程只有八百步,而清军的十八磅炮射程超过一千步,他们能打到咱们,咱们却打不到他们。”
“那就把炮架到山上。” 李锐指着泰山的一处低矮山峰,“那座山峰距离兖州城的西炮台不到七百步,咱们可以在山上搭建反炮阵地,用穿甲爆破弹摧毁清军的炮台。”
可攀登山峰并非易事。泰山的山体陡峭,且清军在山间设置了哨卡,一旦发现复国军的踪迹,就会用滚石和弓箭攻击。“我带工兵营和步兵第一连,连夜攀登山峰,清除哨卡,搭建炮位。” 王铁牛主动请缨。
当晚,王铁牛带着五百名士兵,背着绳索和工具,悄悄向山峰进发。山间的小路狭窄陡峭,士兵们互相搀扶着,小心翼翼地前进。走到半山腰时,突然遭到清军哨卡的袭击,滚石从山上滚落,几名士兵躲闪不及,被砸中滚下山崖。“还击!” 王铁牛下令,士兵们举起步枪,对着哨卡射击,清除了清军的守卫。
凌晨时分,部队终于抵达山顶。士兵们立刻开始搭建反炮阵地,用铁锹挖掘炮位,用沙袋加固掩体。天快亮时,四门线膛攻城炮被蒸汽马车运到山脚,然后由士兵们用绳索和木架,一步步抬上山顶。
天亮后,清军发现了山顶的反炮阵地,立刻用西炮台的十八磅炮发起攻击。炮弹呼啸着飞向山顶,炸开的岩石碎片飞溅,几名士兵当场牺牲。“校准炮位,还击!” 赵刚大喊,士兵们顶着炮火,调整炮架角度,对准西炮台发射穿甲爆破弹。
穿甲爆破弹精准命中西炮台的岩石炮位,炸开一个大洞,里面的十八磅炮被炸毁。“打得好!” 山顶的士兵们欢呼起来。可没过多久,清军的南炮台和东炮台同时开火,炮弹密集地落在山顶,反炮阵地的沙袋掩体被炸毁,一名炮手被弹片击中,双腿被炸断。
“坚持住!” 赵刚抱着受伤的炮手,眼泪直流,“继续射击,摧毁所有炮台!” 士兵们红着眼睛,继续操作火炮,对着清军的炮台发起反击。双方的炮战在山间回荡,炮弹的呼啸声、爆炸声,震得山体微微颤抖。
与此同时,后勤压力再次凸显。山顶的反炮阵地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炮弹,运输队需要沿着陡峭的山路,将炮弹一步步抬上山顶,不少士兵累倒在途中。徐州的军工工坊依旧灯火通明,工人们日夜不停地生产穿甲爆破弹,可炮弹的消耗速度,几乎与生产速度持平。赵罗再次给工人们写信,鼓励他们坚持:“兖州的炮战,是决定北伐胜负的关键。每一发炮弹,都在为华夏的未来铺路。你们多造一发炮弹,前线的弟兄们就少流一滴血。”
在后方工人们的支持下,山顶的反炮阵地持续发挥作用。三天后,清军的东、南、西三座炮台被全部摧毁,水师舰队终于得以靠近兖州码头,对兖州城的南门发起炮击。复国军的平行壕也开始挖掘,朝着兖州城的西门推进。
托尔布津阵亡后,兖州的清军守将是鳌拜的亲信,名叫穆里玛。他看着城外的复国军阵地,心里充满了焦虑。西方顾问建议他:“将军,复国军的炮火越来越强,咱们的炮台已被摧毁,不如收缩兵力,坚守城池,等待北京的援军。” 穆里玛点点头:“传我命令,放弃城外据点,所有兵力撤回城内,加固城墙防御,准备巷战!”
清军的撤退,让复国军的平行壕得以顺利推进。王小六的班在平行壕里挖掘时,发现了清军留下的大量弹药箱,里面装满了荷兰造的开花弹。“班长,这些开花弹怎么办?” 一名士兵问。王小六笑着说:“留着,待会儿用它们打清军!”
夕阳下,复国军的炮位已经逼近兖州城的西门,山顶的反炮阵地依旧在轰鸣,水师的蒸汽舰在黄河上巡逻,炮口对准城内。兖州城的天险,在复国军的炮火与坚持下,渐渐被突破。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攻城战,才刚刚开始。穆里玛在城内集结了三万兵力,准备与复国军展开巷战,一场更残酷的战斗,即将在兖州城内打响。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