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带着团队在外奔波看厂,带回一个个或可行或需否决的选项,但一个更根本、更战略性的问题,始终萦绕在林烨、陈薇和核心管理层的心头:星火科技的生产之路,究竟该走向何方?是咬牙投入巨资自建工厂,彻底掌控命运?还是与成熟的代工巨头合作,借船出海,快速满足爆发需求?
这个问题,像一道分水岭,摆在星火科技面前,选择任何一条路,都将深刻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轨迹、财务结构和风险 。
一场由林烨主持,陈薇、吴坤(刚从外面赶回)、周伟、财务总监、以及特意邀请的两位外部供应链顾问参加的高层战略会议,在气氛凝重的会议室里召开。
吴坤首先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我支持自建!必须自建!”他嗓门依旧沙哑,但态度异常坚决,“咱们的技术有多敏感,坤哥我心里清楚!‘玄武’芯片的设计、‘星曦’的算法和硬件集成,这都是咱们的核心机密!交给别人代工,就算签再严格的保密协议,能百分之百放心吗?质量控制咱们自己说了算吗?交付周期能完全可控吗?到时候人家稍微卡一下产能,或者工艺上出点幺蛾子,咱们就得抓瞎!看看之前巨象断供传感器的事儿!命脉必须抓在自己手里!”
他带来的生产经理老王也补充道:“而且,很多特殊的生产工艺和测试流程,是为了咱们产品特性定制的,代工厂未必愿意为了我们单独调整生产线,或者会收取极高的费用。”
财务总监则立刻泼了一盆冷水:“吴总说的有道理,但自建工厂的代价呢?”他调出提前准备好的财务模型投影在屏幕上,“且不说买地建厂的天文数字,光是达到目前需求所需的基础生产线设备投入,就是这个数!”他指向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这还不包括后续持续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折旧。我们的现金流虽然改善,但远不足以支撑如此巨大的投入。除非进行一轮大规模的战略融资,但这会极大稀释股权,而且资金到位、工厂建成、产线磨合到满产,周期至少需要18-24个月!远水能解近渴吗?”
这时,一位外部顾问开口了,他倾向于合作模式:“我认为与华星光电这样的国内顶尖代工企业合作,是目前更优的选择。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大规模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星火可以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定义,将重资产和生产管理的包袱甩出去,轻装上阵,快速抢占市场窗口期。虽然单机利润会薄一些,但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快速迭代来弥补。风险共担,起步更快。”
陈薇一直安静地听着,此刻她缓缓说道:“合作模式的优势很明显,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但劣势同样不容忽视:除了坤哥说的保密和可控性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会逐渐丧失对生产工艺的理解和积累。长远来看,这会不会制约我们未来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当我们的技术路线越来越独特时,代工厂是否还能跟上?而且,我们的利润空间确实会被挤压,在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也会受制于人。”
周伟从技术角度补充:“我同意薇姐的看法。特别是对于‘玄武’后续芯片和更复杂的脑机接口设备,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协同优化会越来越重要。如果制造完全外包,这种深度协同会变得困难。”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下午,各方观点激烈碰撞,利弊得失被反复权衡,但始终难以达成共识。自建,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漫长的周期,但掌控力强;合作,能快速上线、减轻负担,但受制于人、利润薄。
最终,林烨没有强行做出决定,他揉了揉眉心:“这是个战略级的决策,不能草率。大家回去再深入思考一下,尤其是财务部和供应链团队,分别就自建和合作两种模式,做出更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财务测算。散会。”
夜深人静,办公楼里只剩下林烨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面前摊开着两份厚厚的文件:一份是吴坤团队整理的《自建工厂初步规划与预算》,另一份是陈薇团队整理的《与头部代工厂合作模式分析及风险评估》。
白板上,左边写满了自建的优势(掌控力、保密性、长期成本、技术协同)和劣势(资金、时间、管理复杂度);右边则列满了合作的优势(速度快、轻资产、风险分担)和劣势(利润薄、受制于人、技术脱节)。
他陷入深深的沉思,反复权衡,试图找到一个最优解,或者一个能够平衡短期需求与长期战略的中间道路。
这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陈薇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走了进来。
“就知道你还没走。”她把馄饨放在林烨面前,“楼下那家宵夜摊还没收,给你带了碗荠菜鲜肉的,没放香菜。”
林烨这才感到胃里空空如也,感激地笑了笑:“谢谢薇姐,正好饿了。”
陈薇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对比,轻声问:“还在想生产线的事?”
林烨点点头,用勺子搅动着馄饨,热气氤氲了他的眼镜片:“难选。坤哥有他的道理,财务的担忧也是实情。感觉像是要在‘饿死’和‘毒死’之间选一个。”
陈薇被他的比喻逗笑了:“没那么夸张。其实,或许我们不必非此即彼。”
林烨抬起头:“嗯?你有什么想法?”
“也许可以探索一种混合模式?”陈薇沉吟道,“比如,我们可以先与华星光电这样的顶级代工厂建立深度战略合作,解决当前的产能危机和市场需求。但同时,启动一个小规模的自建产线计划,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先建立一个‘试制与核心工艺研发中心’。”
林烨眼睛一亮:“继续说。”
“这个中心规模不用大,但设备要精良。它的首要任务不是大规模生产,而是进行新产品的试制、关键工艺的研发和验证、特殊订单的生产,以及为我们自己的生产管理团队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陈薇越说思路越清晰,“这样,既利用了代工厂的规模优势快速上市,又保住了我们最核心的工艺技术和研发迭代能力。等将来时机成熟,资金更充裕,我们可以将这个中心扩建成真正的量产工厂,实现平稳过渡。”
林烨听完,沉思良久,缓缓点头:“这个思路好!有点像‘以合作求时间,以自建谋未来’。既解决了眼前的生存问题,又为长远的发展埋下了种子。资金压力也会小很多。”
他顿时觉得胃口大开,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那碗馄饨,仿佛吃下去的不是宵夜,而是解决问题的灵感。
陈薇看着他,笑了笑:“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详细规划。但至少,我们不必被困在二选一的死胡同里了。”
吃完馄饨,林烨觉得思路清晰了许多。他送陈薇到电梯口,回到办公室,重新站在白板前,在自建与合作两个选项之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双向箭头,然后在旁边写下了两个词:“过渡”与“融合”。
窗外的城市已经沉睡,但林烨的心中,却因为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方向而亮起了一盏灯。前方的路依然挑战重重,但至少,不再是迷雾重重。
喜欢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