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引发的热潮尚未平息,星火科技依旧处于一种高速运转的兴奋与忙碌之中。然而,这天下午,一位特殊访客的悄然到来,却仿佛在喧嚣的涡流中心投下了一颗定海神针,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沉静而厚重的氛围。
前台一如既往地忙碌,电话声和来访者的咨询声此起彼伏。小张正熟练地处理着一位投资者的预约请求,抬眼间,看到两位老者走进了大门。
走在前面的那位,身着半旧但干净整洁的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老花镜,眼神温润却透着一种洞察世事的清明。他身后跟着一位稍年轻些、学者气质的男士,手里拎着一个普通的公文包。
两人气质卓然,与周围科技公司的现代感略显不同,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场。
“您好,请问二位有预约吗?”小张保持着职业微笑起身询问。
那位年轻的学者上前一步,温和地说道:“你好,我们想拜访一下林烨先生。没有提前预约,冒昧前来。”
小张正想按照流程请他们登记并询问来意,那位身着中山装的老者却微微一笑,开口了,声音平和却自带一种力量:“小姑娘,麻烦你告诉林烨一声,就说华科院的周振邦,过来随便看看。”
“周振邦”三个字,如同带有魔力,让小张瞬间怔住了。作为星火的员工,她或许不认识所有投资人,但绝不会没听过这个名字——华科院院士,国家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领军人物,被誉为“华国芯”的奠基人之一!
她瞬间紧张起来,语气都带上了几分恭敬:“周……周院士!您好!您快请坐!我,我马上通知林总!”
小张几乎是手忙脚乱地请二人在接待区坐下,端上茶水,然后立刻用内部线路直接拨通了林烨办公室的电话,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林总!林总!前台……华科院的周振邦院士来了!说要见您!”
电话那头的林烨显然也愣住了,沉默了两秒才反应过来,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周老?你确定?……好!我马上下来!请务必招待好!”
林烨放下电话,心脏竟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了几下。周院士的大名他如雷贯耳,是真正国宝级的科学家,是他学生时代就景仰的学术泰斗。这样一位人物,毫无征兆地突然到访,其意义绝非“随便看看”那么简单。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衣着,压下心中的波澜,快步走向电梯。
来到前台接待区,看到那位正安静坐着喝茶的老者,林烨立刻确认,这就是在新闻和学术期刊上见过多次的周老。他快步上前,微微躬身,伸出双手,语气充满了敬意:“周院士,您好!我是林烨。您大驾光临,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我们好准备迎接。”
周老放下茶杯,站起身,笑着和林烨握了握手,他的手温暖而干燥:“林总,打扰了。没什么大事,就是刚好在附近开会,顺路过来看看。听说你们搞出了点有意思的东西,年轻人,了不起啊。”他的目光落在林烨身上,带着长辈对出色晚辈的欣赏和探究。
“您过奖了。您能来,是我们的荣幸。”林烨真诚地说,“请您二位到我办公室坐坐?”
“办公室不急。”周老摆摆手,目光却已经饶有兴致地打量起公司的内部环境,“方便的话,先带我去你们研发的地方看看?让我这个老头子,也开开眼界,感受一下新鲜血液。”
“当然方便!”林烨立刻应道,“您这边请。”
他没有叫任何其他高管作陪,只亲自领着周老和他的弟子李博士,走向研发中心。
此时的研发中心,依旧保持着发布会后的高效运转状态。工程师们或在调试设备,或在激烈讨论,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代码。周老的到来,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直到有人认出了这位经常出现在教科书和新闻联播里的面孔,顿时引起了一阵低低的惊呼和骚动。
周老似乎并不喜欢兴师动众,他对那些想要起身打招呼的工程师们微笑着点头示意,示意他们继续工作。
他的脚步放得很慢,目光仔细地扫过每一张工作台,每一台仪器,甚至墙上的项目进度表。他看到了一些国际顶尖的测试设备,也看到了桌上散落的国产元器件样品,他的目光在某些细节处会多停留几秒,微微颔首。
“这些Ad\/dA转换器,用的是国内锐创微电子的?”周老在一个测试台前停下,指着几颗芯片问道。
负责该测试的工程师吓了一跳,没想到院士一眼就能认出具体型号,连忙恭敬回答:“是,是的,周院士。我们对比过好几家,这家性能指标和性价比最好,林总要求我们尽量支持国内供应链。”
周老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走到“玄武”芯片的测试区,周老驻足的时间更长了些。他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波形图和测试数据,问了好几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涉及芯片架构、功耗优化策略、甚至封装散热的细节。王皓紧张得手心冒汗,但还是尽可能清晰地回答了问题。
周老听得非常仔细,偶尔会插问一两个更深入的问题,直指核心关键,显示出极其深厚的半导体功底,让王皓和在场的研发人员暗自佩服。
最后,周老的目光被展示台上几枚“星火指环”工程样机吸引了。
“这就是你们那个‘小玩意儿’?”周老拿起一枚,在手中仔细端详,摩挲着陶瓷的温润感和金属腰线的细节,“做工很扎实,不像有些电子产品,轻飘飘的。”
“您过奖。”林烨答道。
“来,教我老头子试试。”周老饶有兴致地将指环戴在自己略显干瘦的手指上,尺寸略有些松,但他并不在意。
林烨亲自拿来一台连接好的测试手机,简单讲解了一下如何集中意念进行操作。
周老像个好奇的学生,依言尝试。他先是尝试了最基础的输入,看到屏幕上的光标随着他的意念移动,打出几个字,脸上露出了孩童般新奇的笑容。
接着,他又体验了智能家居操控,用意念开关旁边的台灯,玩了一下切水果游戏。他的动作有些缓慢,但非常专注,每一次成功操作,都会让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全程,他话都不多,更多的是在观察、体验和思考。但他偶尔提出的问题,却总是能问到点子上,比如:“这个识别延迟,主要瓶颈是在信号采集还是算法处理?”“不同人群的脑电信号基线差异很大,你们的自适应校准机制是怎么做的?”“长时间佩戴,对皮肤微循环有没有影响?”
这些问题,远超普通用户甚至科技爱好者的层面,显示出他对技术落地应用中可能遇到的真实难题的深刻理解。
林烨一一认真作答,心中对这位长者的敬意更深。这不仅仅是一次参观,更像是一次非正式的、高水平的技术评审。
简单的体验过后,周老小心地摘下指环,放回原处,轻轻叹了口气,感慨道:“后生可畏啊。我们当年搞科研,条件艰苦,很多想法受限于工艺实现不了。你们现在好了,能把想法做得这么漂亮,还能推到市场上,让普通人用上,真好。”
他的语气中,有欣慰,有感慨,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走吧,”周老对林烨笑了笑,“去你办公室坐坐,喝杯茶。有点事情,想跟你聊聊。”
林烨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他恭敬地侧身引路:“周院士,您这边请。”
喜欢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