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星山庄的日子,在一种紧张而有序的节奏中缓缓流淌。自盟约初定,各司其职后,这座隐藏于深山的废弃庄园,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不再是避祸的临时巢穴,而渐渐有了几分抗邪基地的雏形。
练兵:从乌合到初具雏形
庄内原有的壮丁,加上陈啸林带来的几名北疆“夜不收”精锐,以及后来通过漕帮秘密渠道陆续送来的一些背景干净、对星陨教怀有深仇大恨的江湖子弟,组成了一支约莫三十人的核心护卫力量。这些人,良莠不齐,有庄户把式,有逃难武师,更有血性未泯的年轻人。
总教头自然是陈啸林。他的伤势在云霖的调理和山庄相对安稳的环境下,恢复得很快。每日清晨,天光未亮,山谷中还弥漫着寒气,校场(由一片平整的碎石地改建而成)上便响起了他沙哑却不容置疑的号令声。
“列队!挺直你们的脊梁!你们现在不是佃户,不是流民,是战士!面对的是杀人不眨眼的邪魔!”陈啸林独眼如电,扫过面前这群站姿歪斜、眼神或茫然或紧张的新兵。他深知,时间紧迫,无法按部就班训练,必须用最残酷、最实用的方法。
训练从最基础的站桩、队列、听从号令开始。陈啸林的要求极其严苛,动作稍有懈怠,便是毫不留情的呵斥,甚至亲自上前纠正,手法粗暴却有效。他摒弃了花哨的套路,直接传授北疆边军中最实用的搏杀技巧——如何用最小的力气刺出最致命的一枪,如何利用地形格挡闪避,如何结阵自保。
“记住!你们的命,不是用来逞英雄的!是为了守住这个庄子,守住你们身后需要保护的人!”陈啸林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粗略分成了刀盾手、长枪手、弓弩手几个小组,由几名“夜不收”老兵分别带领,进行针对性操练。校场上,终日尘土飞扬,呼喝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除了武艺,潜伏、侦察、传递暗号也是必修课。陈啸林将北疆“夜不收”的那一套简化后传授下去,如何利用草木阴影隐匿,如何识别追踪痕迹,如何利用鸟鸣、石块摆放传递简单信息。赵石头北上后,这部分训练由陈啸林亲自抓,他深知情报的重要性。
云芷也没闲着。她在山庄外围布下的“小五行迷踪阵”已初见成效,寻常人踏入特定区域便会晕头转向。她还在训练间隙,挑选了几名略有悟性的年轻人,传授最简单的识别阵眼、规避陷阱的方法,并开始构思在庄内关键位置布置一些小型的警示和防御符阵。
积粮:向山林索要生机
山庄的存粮本就不多,骤然增加数十张口,压力巨大。坐吃山空绝非长久之计。万剑声北上带走部分干粮后,储备更显捉襟见肘。
“向山要吃食!”陈啸林断然下令。在他的组织下,一支由庄客和护卫混编的狩猎采集队每日清晨出发,深入云雾山脉。
狩猎并非易事。大型猛兽不敢轻易招惹,主要目标是野兔、山鸡、獐子等。队员们设置陷阱,练习弓射,收获时好时坏。好在山中野菜、野果、菌菇丰富,熟悉山林的庄客带着护卫,仔细辨认可食用的种类,大量采摘回来。云霖则负责检查这些山货,确保无毒,并指导妇人晾晒、腌制,以备冬日。
山庄内有几处废弃的菜畦,也被重新开垦出来,撒上带来的菜种。虽然远水难解近渴,但总算是一线希望。山涧溪流中被投放了渔网,偶尔能捞上几尾鱼,给清苦的饭桌添些荤腥。
储备:点点滴滴皆是心血
物资的储备更是精打细算。从北疆秘密运来的第一批物资到了,主要是铠甲(皮甲为主)、制式横刀、强弓劲弩以及一批弩箭。数量不多,但装备核心护卫队已勉强够用。陈啸林亲自检查每一件武器,教导队员们保养之法。弩箭更是珍贵,射出的都要尽量回收,损坏的则由庄内铁匠(原庄客中有一老铁匠)设法修复或重铸箭头。
药材是另一大重点。云霖带着药童和几名手脚麻利的妇人,几乎每日都上山采药。止血的金疮药、解毒的草药、驱寒的姜汤料,分门别类,晾晒、研磨、配制,一点点积累。云芷布阵需要的一些特殊材料(如朱砂、特定矿石),也通过漕帮的渠道,冒着风险零星购入。
山庄的防御工事也在不断加强。围墙被加固,设立了望哨,夜间有明暗双岗。庄内开辟了紧急撤离通道和几个隐蔽的地窖,用于储藏最重要的粮食和武器。
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不确定性。训练中难免受伤,狩猎采集时可能遭遇危险,物资运输通道时断时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却日益坚定。他们很清楚,现在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更残酷的战斗积蓄力量。山庄的灯火,在深夜里总是亮着,那是守夜人的警惕,也是所有人心中不灭的希望。练兵积粮,蓄势待发,只待那北上寻药的消息,或是邪魔来袭的警讯。
喜欢逍遥游之烽火情歌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逍遥游之烽火情歌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