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普军的兵力远超当年拿破仑的部队,而毛熊国力却比那时更加虚弱。
除了要应对普鲁士的威胁,毛熊还面临汉军的边境压力、哥萨克骑兵的骚扰,以及国内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
这种四面楚歌的局势,令毛熊上下陷入空前恐慌。
国内有识之士很快意识到,如果不妥善应对这些危机,恐怕整个国家都将面临覆灭的风险!
消息传到沙皇宫廷,无论是沙皇本人,还是军方高层,都再没人提及被围困在叶卡捷琳堡的顿河军团。
对他们来说,顿河军团固然重要,但与整个国家的安危相比,显然不是最优先的考虑。
汉军十几万部队远在数千里之外,而东欧方向的百万普军却已兵临城下。
毫无疑问,毛熊必须将防御重心转向普鲁士,否则一旦让其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毛熊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不断调兵围剿国内的哥萨克骑兵,另一方面紧急征兵,组建新军,并将这些部队调往东欧前线,试图构筑防线,抵挡即将到来的普鲁士大军。
为了保住国家,毛熊几乎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资源,甚至连那些一向吝啬的地主和贵族,也都纷纷出钱出力,协助沙皇对抗普鲁士。
因为普鲁士的政治体制与毛熊完全不同,它是由容克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联合主导的国家。
如果他们击败毛熊,必然会对国内的封建制度造成冲击,甚至可能废除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农奴制,这将直接损害贵族阶层的根本利益。
因此,为了自身利益,他们也不得不全力以赴!
此时,在第二帝国的首都柏霖。
威廉一世在高卢完成称帝仪式后,率军返回新生的德意志帝国。
凭借击败宿敌高卢的巨大胜利,他在国内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甚至超过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腓特烈大帝。
11月伊始,威廉一世趁着大获全胜的威势,亲率二十万德军,从凯旋门下庄严通过,接受柏霖与德意芷数百万民众的热情欢呼。
柏霖的凯旋门,又称勃兰登堡门,是腓特烈大帝时期所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最初为纪念七年战争胜利而立。
后来,高卢军队击败普鲁士,见到这座凯旋门后,将其顶部的驷马战车雕像掠走,运回本国首都,并依样建造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凯旋门。
由于高卢的凯旋门声名远播,大多数人一提到“凯旋门”三个字,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铁塔城的那一座。
但实际上,普鲁士的这座门也叫凯旋门,同样承载着迎接凯旋将士的象征意义。
此时的威廉一世刚刚在高卢皇宫完成加冕仪式,正处于人生巅峰时刻。
借着这一战所取得的辉煌战果和空前声望,他得以强势出手,废除国内那些与普鲁士离心离德的邦国制度,凭借个人威信和军事实力,将原本松散的北德意芷联邦统一为一个崭新的帝国——德意芷第二帝国!
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芷国家,是无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德意芷人世代期盼的梦想。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历经几代人流血牺牲,才终于迎来今日的历史转折点。
而如今,这份几代人的奋斗成果,竟在他手中得以实现,这让威廉一世心潮澎湃,仿佛自己就是命运选中的天命之人,是德意芷唯一可以依靠的支柱!
一旁的帝国宰相俾斯麦见皇帝情绪高涨,便轻声提醒道:“陛下,战争尚未结束,我们还有一个敌人未被击败!”
“哦?你是说东边的毛熊吗?”
威廉一世转头问道。
“正是,毛熊是高卢的盟友。
战争一开始,他们就在菠兰地区集结了数十万大军,意图趁我之虚发动攻击。
虽然我们严密布防,成功挫败了他们的计划,但他们的存在,始终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
听罢,威廉一世缓缓点头。
毛熊地广人多,几乎占据了整个东欧,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作为邻国,任谁都会感到不安。
更何况,这个国家对德意芷充满敌意,无视多年友好传统,竟与高卢联手对付自己。
这使威廉一世对毛熊深感失望,认定他们是一个背信弃义、不讲道义的国家。
眼下正是德军士气高涨、兵力充足的绝佳时机,若能趁势出击,消除这一潜在威胁,无疑将极大保障帝国未来的安全。
况且,此时毛熊正与天朝交战,若是能联手出击,东西夹击之下,战胜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你说得有理,战胜高卢后,毛熊将成为我们最大的隐患。”
威廉一世沉思片刻后说道:
“你立刻给天朝发一封电报,打听一下他们的战况,看是否可以配合我们,对毛熊发起联合进攻。”
毛熊疆域辽阔,战略纵深极深,若只从一个方向进攻,胜算极低。
这一点,半个世纪前拿破仑已用血的教训告诉了世人。
作为欧洲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天才,拿破仑的才华与成就举世公认。
即便威廉一世性格高傲,也深知自己难以望其项背。
当年拿破仑亲率五十万大军远征毛熊,一路势如破竹,却最终败在了毛熊无边的领土、严酷的寒冬与漫长的补给线之下。
如今,若德军贸然进攻毛熊,也极可能重蹈当年高卢人的覆辙。
更何况,现在已是11月,东欧气温骤降,北方地区甚至已开始飘雪。
在这种极端气候下发动战争,极可能还未击垮敌军,自身先被严寒击溃。
因此,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一旦失败,恐怕就将步拿破仑帝国的后尘,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败。
当年拿破仑率军出征时气势如虹,谁曾想一场大败竟让辛苦打下的江山顷刻间土崩瓦解。
威廉一世自然不愿看到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一次征讨毛熊的军事行动而功亏一篑。
要解决毛熊战略纵深过大的问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联合一个强援,从东西两线同时发动进攻,对毛熊形成夹击之势。
如此一来,毛熊东西两面受敌,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靠纵深空间进行战略撤退来拖垮敌人。
无论他们往哪个方向退兵,都会面临其中一方的猛烈攻势,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难以再施展当年对抗拿破仑时所用的焦土战术。
“是,陛下英明!”
俾斯麦很快理解了威廉一世的意图,那就是联合天朝,与毛熊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力求在寒冬降临前结束战事,避免德军陷入严寒带来的灾难。
收到汉斯人的电报后,林文露出了笑意。
“第二帝国这一代的决策者,比后来的威廉二世要理智得多,他们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也懂得如何选择盟友和做出取舍。”
外交部长顾维钧微笑着说道。
同样是面对东边的毛熊这个劲敌,第二帝国初建时的策略与一战、二战时期有着天壤之别。
在历史上,第二帝国成立后,俾斯麦始终致力于促成与毛熊的同盟关系,以确保后方稳定,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在此战略基础上,德意志与奥匈帝国、毛熊建立了三皇同盟,共同对抗日不落帝国与高卢等西方国家。
然而在这个时空,尽管俾斯麦与威廉一世原本也抱着同样的外交目标,但由于天朝崛起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毛熊与德意志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
最终,两国不仅没能结盟,反而成了势同水火的敌对双方。
德意志因此被迫分散军力,应对东线的威胁。
而且,现在的局势几乎与历史上第三帝国在二战期间所面临的局面如出一辙。
在这两个历史剧本中,汉斯人都必须同时应对东线与西线的强敌,并且都迅速击败了西边的高卢,从而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毛熊。
然而小胡子的盟友脚盆人实在拉胯,他们在侵入天朝后陷入泥潭,虽然占据了不少土地,但因天朝幅员辽阔,脚盆兵力有限,始终无法完成彻底占领。
同时,由于东北苏军的存在,脚盆不得不在东北部署大量关东军以防不测,这使得他们在天朝战场上的攻势更加乏力。
他们也曾试图挑衅毛熊,结果在诺门罕一役中被苏军重创,装甲部队的威力令日方印象深刻。
从此之后,脚盆人便失去了配合第三帝国从东方夹击毛熊的兴致。
试想,若脚盆人更有实力,能迅速击败天朝,再集中力量配合德军夹击毛熊,那二战的结局或许将大不相同。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德意志的运气要好得多。
他们的盟友不再是不可靠的脚盆人,而是如今的天朝!
在击败了由日不落国主导的联军,并成功挑起脚盆国内战后,天朝自身的安全问题已彻底解决。
如今世界上,再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对天朝发动大规模入侵。
在远东地区,天朝已然成为无可争议的区域霸主。
这使得天朝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将全部力量投向北方,全力应对毛熊这一宿敌。
对天朝来说,从商周时代起,北境蛮族的威胁便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喜欢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