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整个欧洲都震惊了,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他们对天朝的认知。
这场战事之后,人们赫然发现,天朝的实力远比过去想象的要雄厚得多。
它能在东欧把毛子打得节节败退,连求饶都来不及;
又能在北非一举击溃英法联军,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换句话说,天朝几乎在同一时间,将欧洲三大老牌强国——高卢、日不落和毛熊,全都按在地上狠狠教训了一顿!
而这三个国家,在欧洲向来是威震四方、不可一世的存在。
可结果呢?
面对汉家军队,竟如此不堪一击!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天朝作战的前线距离其本土极其遥远,甚至比英法从本国出兵的距离还要长上数倍。
即便如此,他们仍能以雷霆之势击垮西欧最强的两个军事联盟,这无疑说明——在综合国力上,天朝已经全面超越了这两个昔日霸主!
想到这里,不少国家心头一震,终于意识到一个现实正在逼近:
那个曾经主宰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恐怕要让位了!
而那些早就对日不落霸权心存不满的中小国家,也开始暗中动作频频,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悄悄与天朝建立联系,想要提前站队,搭上这趟崛起的快车。
这些小动作自然逃不过日不落和高卢的情报网络。
可问题是,即便他们看得清清楚楚,此刻也无力干预。
战场上的惨败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威信,眼下他们在西欧正与第二帝国激战正酣,根本抽不出手去制裁那些“叛离”的小国。
比起惩戒这些摇摆不定的小邦,眼下更大的危机迫在眉睫——
由于日不落与高卢擅自发动袭击,直接撕毁了此前与天朝签订的和平协议,如今天朝极有可能展开同等规模的报复行动。
就在日不落收到北非全军覆没的电报时,另一封急报也随之而来:
天朝舰队突然出现在锡兰海域,掩护海军陆战队登陆,迅速攻陷该岛。
日不落在南亚的海上力量被彻底歼灭,锡兰已然易主。
如果说北非失利只是重创,那这次才是真正的致命打击!
他们原本攻打北非,图谋苏伊士运河,为的就是更好地掌控南亚殖民地。
如今计划不仅破产,反而彻底激怒了天朝。
从天朝反击的速度和决断来看,显然是动了真怒。
若非愤怒至极,绝不会在如此短时间内果断出兵夺取锡兰。
一旦锡兰失守,日不落在南亚的统治便如危卵悬于高枝。
现在,天朝可以从四个方向同时威胁天竺,而日不落本土的援军却难以跨越万里,在汉军抵达之前赶到。
更何况,天朝主力舰队已进入地中海。
若日不落派兵增援天竺,天朝既可回师拦截,也可主动出击,扫清日不落在地中海的所有据点,将其变为自家势力范围,甚至可能由此发起对日不落本土的直接打击。
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都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因此,眼下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欧洲诸国的动向,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与天朝接触,竭尽全力阻止其进攻天竺。
否则,一旦天朝挥师南下,日不落帝国的根基,恐怕就要崩塌了!
此时,在第二帝国首都柏霖,德皇威廉一世听闻英法偷袭天朝反遭覆灭的消息后,忍不住仰头大笑,身旁的宰相俾斯麦也是满脸喜色。
“妙啊!这真是送上门来的天赐良机!”
威廉一世得知消息后心情大好,日不落国自寻死路去惹天朝,这下可真是踢到铁板了,闹出这么大的乱子!
接下来天朝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展开猛烈反击,那场面一定够他们喝一壶的!
而这对第二帝国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
帝国高层得到情报后立刻振奋起来,准备等天朝和日不落全面开战之际,在西线战场发动几轮强势攻势,把当初被英法联军占领的土地一口气全部夺回来。
反观协约国这边,这场惨败像一盆冰水浇头,从国内政坛到前线士兵,上下都弥漫着愤怒与失望。
“上面那些当官的到底在想什么?明明知道我们在西边跟德国人拼得你死我活,这时候还跑去招惹天朝,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我看就是闲得发慌!以为天朝像奥斯曼那样软弱可欺,随便派点兵就能打赢,结果呢?被打得丢盔弃甲,简直是咎由自取!”
“唉,这下完了。
原本还指望今年圣诞节能打完仗回家团圆,现在看样子别说今年了,明年能不能过个安稳年都说不准。”
“可不是嘛,德国人的战壕、铁丝网加上地雷区太难缠了。
咱们几次冲锋全被挡下来,自己死伤还特别重。
再这样打下去,不用敌人动手,我们自己就得耗光了!”
这种全新的堑壕作战方式,让整个欧洲的军队都措手不及。
以往哪见过这样的打法?双方阵地近得几乎能看清对方脸上的胡茬,却谁也奈何不了谁。
只要一方敢冲出来进攻,就会在开阔地上遭到毁灭性打击,伤亡之惨远超想象。
莱茵河战役中,英军曾对德军阵地发起强攻,结果一天之内折损两万多人,前线到处是倒伏的尸体,层层叠叠,惨不忍睹。
而防守的德军伤亡还不足两千,战损比竟达到惊人的十比一!
日不落国打了上百年的仗,何曾吃过这种亏?就连当年拿破仑横扫欧陆时,他手下那支被誉为战无不胜的法军,面对英军也从没打出过如此悬殊的比例。
他们并不觉得德国士兵比当年的法军更强,也不认为自己的军队变弱了。
反复推敲之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正是那条看似普通的战壕,彻底改变了战争规则。
日不落国反应还算迅速,吃了几次亏后很快意识到局势已变。
可其他欧洲国家就没这么快醒悟了。
在西线交战的德法两国,应对变化的速度明显滞后。
当英军吸取教训,不再轻易组织大规模冲锋时,他们的盟友法国人还在斯特拉斯堡一带执意发动新一轮进攻,结果不出所料,再次惨败收场,不仅损兵折将,差点连城市都被德军反过来拿下!
而德国方面,在连续击退英法进攻后信心爆棚,以为胜利全靠自己英勇无敌,于是趁势向协约国防线发起反扑。
虽然一度取得进展,但当进攻部队撞上敌方构筑完整的堑壕体系时,立即陷入僵局。
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也不得不终止攻势。
至此,无论是高卢人还是第三帝国的将领们终于明白:时代已经不同了!
在这种新式战争中,战壕配合铁丝网和机枪,能让防守一方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想要强行突破防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战局逐渐凝固,双方都缩在各自的壕沟里,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现在,德皇筹划一场大型反攻,最紧迫的问题便是——该如何打破这道困住所有进攻者的死亡屏障?
为此,他亲自赶赴第二帝国的总参谋部,面见了总参谋长老毛奇等高层将领,共同商议应对敌军堑壕战术的有效策略。
“陛下,堑壕作战的最大特点在于防御极为坚固。
战壕中的士兵既能藏身于防炮掩体以避开炮火轰击,也能伏于沟壑之中规避子弹扫射。
因此,我军必须集结压倒性火力,对敌实施毁灭性打击,最大限度地消灭其战斗人员,方有可能撕开防线!”
一位持传统军事观念的将军神情严肃地向德皇陈词。
在他看来,正面强攻、堂堂正正击败对手,才是军人应追求的荣耀之路。
然而,德皇听罢却眉头紧锁。
他对战场并非毫无了解——毕竟曾亲身指挥过部队作战,深知堑壕体系带来的巨大阻力。
若依此法推进,即便最终突破敌阵,己方付出的伤亡恐怕也将惨重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接连听取数位将领的意见后,德皇仍觉难以满意。
他沉声问道:“还有谁有不同见解?”
就在此时,一名年轻军官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属下以为,不妨向天朝寻求协助。
毕竟,这种战法正是他们率先发展并投入实战的。”
德皇闻言目光一亮,当即追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禀陛下,末将兴登堡。”
“要我们派人过去指导他们?”
当汉斯人提出的请求传到天朝时,军中一片惊讶。
德国军队素来以骄傲着称,对其自普鲁士时期延续下来的陆军传统更是引以为傲。
如今竟主动放下身段,向别国求教军事经验,实属罕见。
若非陷入极大困境、确无破解之策,绝不会迈出这一步。
“没错,他们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在与日不落帝国全面开战之际,他们在西线发动几轮大规模攻势,牵制住对方主力。”
“呵,嘴上说是支援我们,其实不过是想借机谋利罢了。”
“话虽如此,但他们若能在西线牵制大量敌军,客观上确实会减轻我方在南亚方向的压力,对我们染指天竺大有裨益。”
听着群臣议论,林文默默思忖。
协约国与同盟国在西线打得越激烈,对天朝就越有利。
原本按计划,此时应逐步将重心转向北美,着手对鹰酱用兵,图谋占领新大陆。
可既然日不落率先挑起战火,天朝就不能示弱。
否则列强皆会认为我朝可欺,今后动辄挑衅,甚至公然侵犯也无所顾忌。
于是他已决意改变战略,先取天竺。
相较而言,这片土地并不算富庶。
当地的阿三族群行事散乱,社会混乱不堪。
但这些人逆来顺受,对外族统治并无强烈抵触,极易接受外来支配。
正因如此,将其变为殖民地,效仿日不落实行经济榨取,作为天朝的商品销售市场和粮食供应基地,再合适不过。
凭借当地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惯于服从的性格,可驱使其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开采矿藏,并在工厂里制造低附加值的工业半成品。
如此一来,天朝既可大幅压缩生产成本,又能避免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设于本土,坐享其利而无需承担环境与资源损耗之责。
想到这里,林文心中已然明晰:未来的天竺,将是天朝的初级加工中心,专事廉价物品与零部件的批量生产。
只要在彼地保持足够的驻军力量,压制任何反抗苗头,确保统治稳固,那么定价权便始终握于我手。
天竺人辛勤劳作所创造的财富,终将源源不断地流入天朝囊中。
尽早拿下天竺,掌控这片土地,便能及早消除一个潜在的威胁。
喜欢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