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情况不太乐观,我怕……怕要办后事。”罗明的声音沉了沉,“我想麻烦您帮着叫几个人,罗亮和许凯,他们住得近,您去喊一声,让他们带件厚衣服,十分钟后到我小区门口汇合。”
“叫人是应该的,但光叫人不行。”许金平的声音突然稳了下来,带着长辈的决断,“立伟是我连襟,他出这么大的事,我哪能不去?我这就收拾东西,跟你们一起回洋河——丧事上需要人搭手,你一个晚辈扛不住,有我在,也能帮你姑妈拿拿主意。”
罗明心里一热,眼眶瞬间就有点发潮。他本来只想着麻烦姑父帮忙叫人,没想到姑父主动要一起回去,这份担当让他心里踏实了不少:“谢谢您,金平姑父,有您一起去,我心里也踏实。您收拾慢点,别慌,车大概半小时到小区门口,咱们一起走。”
“放心,我快得很。”许金平说着,听筒里传来翻找衣服的窸窣声,“罗亮住的板房、许凯的杂货铺我都熟,我先去喊他们,再回家拿东西,耽误不了。你在小区门口等我就行,路上我再跟他们说具体情况。”
“好,您路上注意安全,晚上路滑,骑车慢点开。”罗明又叮嘱了一句,才挂了电话。挂线的瞬间,他紧绷的肩膀松了些——有金平姑父这位长辈在,不仅多了个帮手,更多了个能拿主意的人,回老家面对那些事,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但心里还有一块石头悬着:城西保障房的质量管控,他走了,必须有人把好关。思来想去,只有大舅子李志文最合适——两人搭档三年,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每个质量节点都摸得门清,而且李志文性子稳,比谁都清楚“民生工程不能出岔子”的道理。
罗明翻到通讯录第二页,找到李志文家的座机号。拨号时,他特意放轻了动作,怕吵醒卧室里刚哄睡孩子的李秀云。电话响了两声就通了,听筒里传来李志文的声音,很清醒,没有刚醒的迷糊——罗明突然想起,最近项目部在赶四层楼板的浇筑,李志文主动盯夜间施工,这会儿说不定还在工地值班室。
“志文哥,抱歉啊,这么晚了还打电话打扰你。”罗明先道歉,语气里带着晚辈对兄长的客气,“我立伟姑父出车祸了,在洋河 IcU,情况不好,我得回洋河几天,工地上质量上的事,想托付给你。”
“明弟,你赶紧回去!家里的事比啥都重要!”李志文的声音立刻沉了下来,带着不容置疑的稳重,“工地你尽管放心,有我在,质量绝不让出半点差错。你跟我说,哪些节点要盯着?我拿本子记下来,明天一早就安排。”
“首先是砂样。”罗明立刻报出关键信息,语速不快,却每个字都清晰,“今天上午在砂石堆场取了 500g中砂样,用烘干箱烘了一半,明天一早你让小林盯着把剩下的烘完——必须是 105c恒温,烘够两小时,不能少一分钟,烘完称重算含泥量。结果出来让小林给我打传呼,我的传呼号是 126-,别等我回来再处理,含泥量超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这是底线。”
“砂样的事记死了:105c、两小时、称重算含泥量、小林传呼你。”李志文在电话那头应着,能听见笔尖划在纸上的“沙沙”声,“还有别的吗?你尽管说,我都记着。”
“然后是脚手架。”罗明的声音更沉了,梅雨季的隐患他比谁都清楚,“昨天下午我让工人调了三层东边那五根立杆的扫地杆,从 15cm降到 10cm,你明天早上务必亲自去复查——重点查扣件扭矩,必须达到 40N?m,差一点都不行。梅雨季踏板滑,脚手架要是松了,工人在上面作业太危险,而且会影响后续浇筑。”
“三层东边五根立杆,扫地杆 10cm,扣件扭矩 40N?m,我亲自去查,拧到标准值为止。”李志文的语气没有丝毫含糊,“还有别的关键节点吗?”
“最后是模板支撑,明天下午要浇筑四层楼板。”罗明顿了顿,把最关键的细节说出来,“验收的时候你盯着点:立杆必须用双扣件,间距不能超 1.2m,这是板厚 120mm的硬性要求;模板拼接的缝隙,尤其是梁和板交接的阴角处,之前贴了海绵条,你再逐处检查,有翘边的赶紧补,漏浆会导致楼板出现蜂窝麻面,后期修补都难。”
“模板验收:双扣件、间距≤1.2m、阴角海绵条逐处查,不合格绝不浇筑。”李志文重复了一遍,确认没漏,“明弟,你路上别着急,安全第一。工地上不管出啥小事,我都给你打传呼,绝不让你分心。”
“好,辛苦你了志文哥。”罗明的喉结动了动,心里满是感激,“等我回来,咱们找个馆子,好好喝一杯。”
“喝酒的事不急,先把家里的事处理好。”李志文笑了笑,语气软了些,“你姑妈那边要是需要帮忙,随时跟我说,工地上抽两个人过去也能行。”
挂了电话,罗明靠在墙上,长长舒了口气。工作上的关键节点都托付妥了,家里的亲戚也有长辈牵头帮忙,心里的慌乱像被雨水冲过的砂粒,渐渐沉了下去。他走到阳台,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窗,晚风裹着梅雨季的潮气吹进来,带着远处工地塔吊的金属凉意——那盏塔吊灯还亮着,像个沉默的守卫,立在夜色里。
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白天的工地:在钢筋加工区测扭力,在砂石堆场取样,在模板旁查支撑……可不过几个小时,生活就从“质量管控”切换到“亲人安危”,人生的无常像工地上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人措手不及。
“发啥愣呢?孩子都睡熟了,你赶紧换件厚衣服,别冻着。”李秀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拿着那件深灰色的工装棉袄,上面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淡淡味道,“我把馒头热好了,装在保温桶里,路上能吃。司机师傅快到了吧?”
《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