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崖的春天,来得比山外更晚一些。当山谷外的野花早已烂漫,崖壁背阴处的残雪才悄然消融,汇入那条日渐丰沛的溪流。然而,对于“山虎小队”而言,这个春天带来的生机,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更是整个队伍状态的焕然一新。有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家”,所带来的变化是深刻而积极的。
新环境带来的变化
最显着的变化是休养生息。大牛手臂上的伤疤已经愈合,只留下一道深色的印记,阴雨天不再疼痛。他重新拿起了步枪,虽然还不能进行高强度训练,但已经可以承担固定的哨位任务。狗蛋的脸色红润了许多,不再是病恹恹的蜡黄,清澈的眼睛里重新有了孩童的光彩。他和小黑在安全的谷地里追逐蝴蝶,清脆的笑声为这片曾经死寂的山谷注入了难得的活力。其他队员也终于从连续奔波和战斗的极度疲惫中缓过劲来,因营养改善和充足睡眠,脸上逐渐有了血色,眼神不再那么空洞和焦虑。夜晚,躺在干燥温暖的草铺上,听着溪流潺潺和同伴安稳的鼾声,这种安全感是之前颠沛流离时无法想象的。
其次,是系统化的军事训练得以展开。谷地中央那片平整出来的训练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哨声便会准时响起。林烽、老赵、赵铁锤三人分工合作,对队员们进行严格的操练。
* 从最简单的立正、稍息、左右转开始,强化令行禁止的意识。最初,那些原溃兵出身的队员散漫惯了,动作稀稀拉拉,但在林烽严厉的目光和反复纠正下,也逐渐变得整齐划一。这种形式主义的训练,看似枯燥,却是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
* 老赵重点训练精准射击,如何利用地形,如何节约弹药,如何一击致命。赵铁锤则发挥其正规军连长的特长,教授班组战术配合:如何交替掩护前进,如何利用火力压制,如何冲锋和撤退。新老队员混合编组进行演练,起初配合生疏,闹出不少笑话,但在一次次磨合中,默契度不断提升。
* 老赵和铁柱会带领大家实地讲解山谷内外各处地形特点,以及已经布设的陷阱位置和识别方法,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战时和日常活动中有效利用和规避。
训练是艰苦的,汗水浸透衣衫,泥土沾满裤腿,但没有人抱怨。因为他们知道,多流汗,战场上才能少流血。看着自己和同伴们的动作越来越熟练,配合越来越默契,一种集体的力量和自信在悄然生长。
第三,是物资管理的规范化。再也不用担心半夜被敌人摸哨而抱着武器睡觉,再也不用为下一顿饭在哪里而发愁。一个最大的岩洞被正式定为仓库,所有粮食、弹药、药品、工具都被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由识字的陈先生或林烽自己用木炭记录在木板或兽皮上)。建立了严格的分配制度,每日口粮定量发放,武器弹药按需配给,告别了以往“打完就吃、吃完再找”的混乱和无序。这种秩序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和安心。
然而,宁静祥和之下,潜在的危机如同暗流,时刻提醒着林烽不能有丝毫松懈。
首要问题是隐蔽性。几十号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固定地点,痕迹难以完全掩盖。每日升起的炊烟,尽管选择了背风隐蔽处,并通过挖掘排烟通道试图分散,但长期以往,难保不被空中或远处高地的敌人观察哨发现。训练时的喊杀声、枪声,也可能传出山谷。林烽不得不制定极其严格的纪律:限时炊事,控制声响,并派出暗哨长期监控山谷周边制高点。
其次是水源与食物的可持续性。山泉清澈甘冽,取之不尽,这是最大的幸运。但粮食问题依然严峻。库存的粮食在坐吃山空,必须寻找稳定的补给渠道。依靠缴获风险太高,向周边村庄购买数量有限且容易暴露。林烽开始考虑在谷内寻找合适的角落,秘密开垦几小块菜地,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同时,他也派人与山外的王老汉、甚至通过隐秘渠道与陈老爷联系,试探能否建立更稳定、更隐蔽的物资交换途径。这需要极高的信任和谨慎。
另一个隐患是队员的心理变化。有了相对安逸的“家”,部分队员,尤其是早期加入、经历过最艰难时期的老兵,可能会产生安逸思想,警惕性下降。觉得工事坚固,陷阱密布,鬼子找不到,找到了也打不进来。这种思想是致命的。林烽时常在训练间隙和晚间休息时,给大家敲警钟,反复强调日军扫荡的威胁和根据地的脆弱性,组织学习其他地区抗日根据地被破坏的教训,加强战备教育,确保警钟长鸣。
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林烽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一次具体的战斗或一次物资的缴获。他开始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思考鹰嘴崖根据地的意义和发展。
他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家”绝不仅仅是一个避难所。它是一个平台,一个可以增殖力量的基地。在这里,可以系统化地培训新兵,将普通的农民训练成合格的战士;可以尝试修理和保养武器,甚至未来条件允许时,进行最简单的军工生产;可以积累和储存战略物资,为更大规模的行动做准备。
他的脑海中开始勾勒更长期的规划蓝图:如何将鹰嘴崖建设成一个能一定程度自给自足的坚强堡垒。除了秘密种植,还可以考虑在隐蔽处搭建畜栏,养殖一些鸡鸭或兔子;如何进一步改善防御工事,比如在崖壁上开凿更隐蔽的射击孔,储备更多的滚木礌石;如何将那条秘密逃生通道建设得更加可靠,并开辟多条备用路线。
“家”这个字,带来的不仅仅是温暖和安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保护这个“家”,保护这里面每一个信任他、跟随他的弟兄,让他们能活下去,能继续战斗,成了林烽肩上最重的担子。这份责任,驱使着他必须思考得更远,谋划得更深。
夜幕再次降临,山谷中篝火的光芒被严格控制在最低限度。林烽站在崖壁上一处经过伪装的哨位里,俯瞰着下方黑暗中隐约的营地轮廓。溪流声、虫鸣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哨兵换岗的低声口令,交织成一片宁静的夜曲。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个“家”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队员们辛勤的汗水和坚韧的意志。它是希望,是基石。
就在这时,脚下传来轻微的响动,“闪电”矫健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他身边,用头蹭了蹭他的腿,喉咙里发出一种示警性的低呜,目光警惕地望向山谷入口方向远处的黑暗山林。
林烽的心微微一紧。他摸了摸“闪电”的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尽管“闪电”的预警级别不高,可能只是野兽或零散人员,但这无疑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危机并未远离,鹰嘴崖的宁静只是暂时的。
他握紧了冰冷的步枪,目光穿透沉沉的夜色,投向那片未知的、充满威胁的黑暗。
“有了家,就更不能失去它。” 林烽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无比的坚定,“必须利用这宝贵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他知道,为守护这个来之不易的“家”而进行的残酷斗争,或许很快就要到来。而他和他这支初具雏形的队伍,必须做好准备。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