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早朝,
史弥远整了整朝服,稳步出列,先是躬身拱手,朗声道:“圣上圣躬康泰,国祚绵长!臣有一事,关乎皇家声誉与社稷安稳,斗胆启奏。”
待赵扩点头示意,他才缓缓转身,目光扫过群臣:“近日朝野上下,无不对济王赵竑交口称赞。
济王宅心仁厚,每闻民间疾苦便彻夜难眠,常于宫中垂询地方灾情,此等圣贤之风,实乃我大宋之幸!!
老臣以为,若能恳请圣上恩准,让济王亲赴民间走访,既能让济王亲耳聆听百姓心声,亲眼洞察地方利弊,将圣贤之心化为治世之能,更能彰显我皇家体恤苍生的仁政,让百姓愈发感念圣上的恩德,为济王日后辅佐朝政积累无量声望,实乃一举多得的美事。”
台下百官皆点头称赞,赵扩却仍是一幅浑浑噩噩的模样!
赵均双手交叉立于赵扩身侧,低头不语!
史弥远话锋微转:“只是……济王自小便长居宫闱,养尊处优,虽曾出使北虏,却从未经历过民间的风霜险恶。
虽然如今国富民安,百姓路不拾遗,可济王此行安危,实乃重中之重。”
他深深一揖,声音愈发响亮:“为保济王殿下万无一失,臣斗胆恳请圣上设立锦衣卫,精选天下忠勇精锐之士,严加训练,专司护卫济王殿下出行安危。
此机构直归圣上亲掌调遣,任何人不得擅自干预,既能彰显圣上对济王的拳拳爱护与器重,又能让殿下安心深入民间,无后顾之忧地为圣上分忧、为百姓谋福。还请圣上圣裁!”
赵扩坐在御座上目光涣散,许久,像是才勉强抓住史弥远话里的核心,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扫过阶下百官:“设……设锦衣卫?还要专护济王?”
他顿了顿,眼神又飘向殿外的晨光,似乎对这朝堂议事的重量毫无感知,只随意般开口:“诸卿……诸卿觉得呢?史相说的,是个稳妥法子吗?”
殿内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
谁都清楚这位官家素来昏聩,此刻问话更像是例行公事,而非真要征询意见。
更不要说满朝文武,十之八九皆是唯史弥远马首是瞻。
不过瞬息,便有近半官员齐齐出列,躬身附和:“圣上,史相所言极是!济王殿下贤德,关乎国本,设锦衣卫护其安危,既显圣上仁父之心,又能安朝野之心,实乃万全之策!”
赵扩听着耳边的附和声,脸上没什么表情,只又转头看向身侧的赵均,语气随意得像在问家常:“竑儿,你……你也觉得可行?”
赵均始终垂着头,听到问话,他才缓缓抬头,声音平静无波:“父皇圣明,竑儿并无异议。”
赵扩得了这话,不再多想,挥了挥手,含糊道:“既……既然你们都觉得好,那就……那就照史相说的办吧。”
史弥远站在阶下,眼底飞快闪过一丝得色,随即又躬身谢恩:“臣谢圣上圣恩!臣定当尽心筹办锦衣卫,护得济王殿下万无一失!”
旨意既下,史弥远隔日便递上了锦衣卫的人事章程,
指挥使一职毫无悬念地落在了他的心腹,素有冷面阎罗之称的殿前司统制郑楷头上,此人既懂武艺又擅监察,是史弥远手中最得力的暗刃。
而副指挥使的位置,史弥远则顺水推舟让给了赵昀(小林子),
可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锦衣卫余下的七十二个名额。
正当百官琢磨着如何托关系递帖子,想把自家子弟塞进这新贵机构时,
赵均却先一步拦住了史弥远,“史相公,晚辈深入民间需走州过县,车马、食宿、随行医官皆需耗费,若全从国库支取,恐遭百姓非议皇家劳民伤财。不如将这七十二个名额明码标价,所得银两专款专用,既不占国库分毫,又能让百官世家有机会为晚辈安危出一份力,岂不是更好?”
史弥远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眼底浮出笑意。
赵均这分明是借着锦衣卫的由头明摆着要钱,连遮羞布都懒得扯。
可转念一想,史弥远嘴角的笑意又深了几分:爱钱的皇子才更好掌控!贪财便有软肋,有软肋便能拿捏,总好过那些看似无欲无求、一心只谋贤名的对手,让人摸不透心思,反倒难办。
史弥远会心一笑:“济王考虑周全,既不耗费国库,又能让百官共襄盛举,此法甚妙。此事老夫就不参与了,一切听凭济王安排。”
锦衣卫卖名额的消息当晚便传遍了朝堂与世家。
谁都清楚,赵均是官家属意的下一任储君,眼下巴结他,便是为日后的从龙之功铺路。
更何况锦衣卫是圣上亲批的机构,进了这里,就算皇家亲信,哪怕只是个普通校尉,日后也少不了升迁机会,更是放置眼线的绝佳良机。
如此一举多得之事,世家大族,朝廷百官无一人愿意错过!
于是短短三日,济王府门外的马车便排起了长队。
赵均将收钱、登记的差事全权交给了赵昀,
原本明码标价的名额,赵昀全改成了竞拍模式。
百户之职起拍价五千两,每轮加价不得低于五百两,
校尉名额起拍两千两,加价无下限,价高者得。
负责唱价的侍从站在王府门前的高台上,每报一次最新出价,台下便响起一阵压低的议论声,却没人愿意中途退出。
参知政事李知孝原本只打算出一千两黄金拿下百户名额,可听到平江府陆氏喊出八千两时,当即红了眼,咬牙道:“一万两!我李家再加两千两!”
话音刚落,人群后突然传来一声沉稳的嗓音:“一万五千两。”
众人转头一看,竟是江南沈家的管事,手里还捧着沈家的玉佩为证,“我家主人说了,为表心意,再加五千两为济王殿下置办出行仪仗。”
很快百户的位置就喊到了十万两黄金,最终落到了山阴陆氏手中!
而校尉名额的竞争更激烈,几个中小世家为了争一个名额,从两千两一路抬到了六千两,最后被新晋的礼部侍郎家以十五万两白银拿下,侍郎最后还亲自赶来,对着王府大门躬身道:“犬子能入锦衣卫,全赖济王殿下恩典,这点心意,不成敬意。”
赵昀坐在王府偏厅里,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竞价声,手里的毛笔不断在名册上记录着出价与姓名,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
每记一笔,他便会把银票仔细收好,分成两摞,
偶尔有侍从进来禀报“某家又追加了多少礼品”,
赵昀都会一一记下,
竞拍现场,赵均自始至终没露面,
这大宋的官员可真是富甲一方,出手更是阔绰!
最终七十二个锦衣卫的位置足足卖出三百七十八万两白银,以及十万两黄金!
这一切收入全归赵昀调度,大半作培养真正的锦衣卫之用!
余下部分,赵昀着亲信偷偷送到京湖制置使赵方手中,以作军费!
喜欢穿越南宋皇太子,开局邂逅俏黄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南宋皇太子,开局邂逅俏黄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