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阳的指尖在昏迷中抽动了一下,掌心那道浅痕渗出血珠,顺着指缝滑落,在云台青石上砸出一个微不可察的暗点。他的呼吸极轻,像是被什么压着,每一次起伏都牵动经络深处的裂痛。三股气息围着他,一静、一锐、一肃,如三道无形的环,将他牢牢护在中央。
老子袖中的紫气仍在缓缓流转,缠绕玄阳手腕,一缕缕注入灵根。那气如丝,不疾不徐,却压得玄阳识海发闷。通天教主的剑意依旧贴着他脊背游走,像一道不肯散去的锋刃,护着他将断未断的经脉。元始天尊的玉符还贴在额前,那“守”字微光未熄,压制着识海中残存的虚无侵蚀。
可就在这种被层层包裹的安稳里,玄阳忽然感到一丝异样。
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体内——那根断裂的万灵拂尘,残留在他识海深处的一丝灵丝,竟在灵根受损的剧痛中微微震颤起来。那震颤极细微,却像一根针,刺破了三清护持所形成的沉寂。
痛。
灵根裂处如被火灼,护体紫气却如寒水浸骨。两股力量在他体内交织,一压一托,本该是疗愈,此刻却让他生出一种被束缚的错觉。守,是压,是镇,是不让动。可若守只是不动,那当攻临之时,如何接?
他忽然想起拂尘挥出的那一瞬——不是退,不是挡,而是扫。扫尘,亦是破妄。那一挥,既是守,也是攻。
识海震荡未平,魔神留下的虚无痕迹仍在侵蚀。他不敢凝神,怕一动念就被抹去。可就在这种半昏半醒之间,那拂尘残丝的震颤越来越清晰,仿佛在回应他体内每一道裂开的经络。
他试着不再抗拒痛,而是顺着那痛感反溯——灵根裂处,气血逆流,阴阳二气几乎停滞。可就在那停滞的缝隙里,紫气下沉,剑意上提,玉符居中镇压,三股外力竟在无意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牵引。
守,不是静止。守是蓄势。
攻,也不是躁动。攻是守的延续。
他闭着眼,心却动了。在识海深处,他以神识为笔,开始重演符阵。不是画,是“听”。听那三股气息如何交织,听那拂尘残丝如何共鸣,听灵根裂处,阴阳如何挣扎着轮转。
旧符阵以“万煞”为核心,重防御,符纹层层叠叠,如墙如壁。可墙再厚,被攻破也只是时间问题。真正的守,不该是被动承受,而该是——在守中藏攻,在静中待发。
他想起通天教主那一剑——不是斩向魔神,而是斩向“虚无”本身。那一剑,不是攻,也不是守,而是破界。
若符阵也能如此呢?
他以老子的紫气为基,模拟“守”的脉络;以通天教主的剑意为引,勾勒“攻”的轨迹;以元始天尊的玉符为轴,定下秩序的中枢。三者交汇,却无法融合——旧符阵的结构顽固抵抗,仿佛在说:符阵只能是守,攻是外道。
可就在他几乎要被识海中的冲突撕裂时,那拂尘残丝忽然剧烈一震。
他猛地“看”到了——拂尘挥出的轨迹,不是直线,不是弧线,而是“一扫即回”。起手是攻,落点是守,中间那一瞬的破空,才是真正的杀机。
守攻一体,不是并列,而是循环。
他不再强融,而是以心代手,在识海中画下一道符纹——横为守,竖为攻,交叉处不封不闭,反而留出一道旋转的缝隙。那符纹成形刹那,竟自行演化,如井字,却内藏轮转之势,阴阳二气在其中自然流转,攻守交替,无始无终。
旧“万煞符阵”轰然瓦解。
新阵未成形于外,只存于识海,无声无光,却如呼吸般自然。它不靠符纸,不靠法力,而是直接与灵根共鸣。每一道裂开的经络,都在这新阵的牵引下缓缓接续,痛感未减,却不再失控。
云台之上,风静。
玄阳的手指忽然又动了一下,指尖一缕极淡的符光溢出,细如发丝,无声无息地垂落。那光不攻不守,却让云台地面的青石微微一震,发出一声极低的嗡鸣,像是某种回应。
老子一直闭着的眼,缓缓睁开。
他看着玄阳指尖那缕光,又看了看云台地面——那青石表面,竟浮现出一道极淡的符纹痕迹,形状如井,却隐隐轮转。那纹路一闪即逝,仿佛从未存在。
“守中有攻。”老子轻声道,声音如风拂过,“静中藏动。”
通天教主一直按在剑柄上的手,忽然松了。他低头看着玄阳,见其眉心符纹虽仍暗淡,却已不再紊乱,反而透出一股沉静的流转之意。他嘴角微动,低笑一声。
“此阵。”他说,“可破虚无。”
元始天尊未语,只将手中玉符轻轻一收。那“守”字光芒敛尽,化作一道白气,没入袖中。他目光落在玄阳额前,见其皮肤下隐隐有符纹游走,如血脉新生,秩序自成。
玄阳依旧未醒。
可就在他掌心,那道因抽动而裂开的伤口,血珠正缓缓凝聚,将落未落。就在血珠坠下的瞬间,他指尖那缕符光忽然一颤,竟在空中划出一道极短的横线,随即消散。
云台地面,青石再次微鸣。
老子袖袍微动,一缕紫气悄然收回。通天教主解下的外袍仍盖在玄阳身上,衣角垂地,轻轻覆住他那只流血的手。元始天尊转身,三宝玉如意在袖中轻响一声。
风穿过云台,吹动玄阳残破的青衫。他手腕内侧那道陈旧符痕,依旧微烫,如仍在回应百里之外的劫难。
可这一次,那热度不再只是护命的烙印。
它开始与识海中的新阵共鸣。
喜欢洪荒万符之祖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洪荒万符之祖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