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掠过林梢,玄阳睁开眼,指尖轻点虚空。一道极淡的符光一闪而逝,没入天际。
他起身,万灵拂尘在肩后微颤。脚下的村落已渐有生气,孩童诵符声随风传来,断续却坚定。那声音里没有敬畏,也没有神化,只是寻常人家每日必行的一件事——画符安宅,以心定形。
这便是道入凡尘的模样。
他不再停留,抬步向前。足尖轻点崖石,身形如一片落叶随气流升腾,不借云霞,不引雷音,仅凭拂尘一引,便破开九重天幕,直抵紫霄宫外。
宫门虚悬于混沌之上,无阶无栏,唯有两根玉柱托着一方匾额,字迹古朴,不见笔锋。玄阳立于门前,通天箓在背后微微震颤,似有所感。他闭目片刻,将方才所闻童谣凝成一念:“人治人世,符不出高台。”此意无形无相,却顺着天地脉络悄然渗入即将开启的议事法则之中。
片刻后,宫门无声开启。
殿内六席已列五位。老子端坐正位,目光垂落,似睡非睡。元始天尊立于左列,衣袍肃整,眉宇间隐有决断之意。通天教主立于右列,剑意敛于袖中,冷眼扫过空席。女娲坐于侧位,手中轻抚一块残片,色泽暗红,隐约可见人形轮廓。镇元子未至,唯有一道地书虚影浮于角落,旋即消散。
玄阳步入殿中,不趋前,不叩拜,只立于殿角阴影处。他未曾登圣位,却因师承与道行,得老子默许列席。诸圣皆知其来意——非争权,亦非夺势,只为守一人族自决之机。
元始天尊率先开口:“三皇当立,五帝需择。今人族初兴,根基未稳,宜广纳贤才,共理天下。”
话音落下,殿中气息微变。
玄阳不动声色,心中已明其意。所谓“广纳贤才”,实为西方教铺路。此前数日,准提曾遣使者暗递梵音,欲推两名弟子入五帝之列,言称“慈悲济世,不分东西”。若应允,则人族治权将被外力渗透,符道初燃之势恐遭压制。
女娲指尖一顿,欲言又止。她深知此议背后波澜,然圣人间博弈,稍有不慎便起纷争。她望向老子,等待裁断。
老子仍闭目,仿佛未闻。
通天教主冷笑一声:“贤才?斩妖护民者是贤,还是空谈因果、借机夺运者是贤?”语毕,袖中剑意微吐,地面青砖裂开一线。
玄阳此时缓缓抬起右手,在身侧虚划一笔。
无光,无响,无人察觉。但那一笔落下,一道无形符印已沉入殿基深处——“名实相符”。凡居帝位者,必有德、有功、有人心所向;若无其实,纵得天授,亦难承命。
此符非攻非防,却是对“天命”二字最根本的界定。
刹那间,殿中气机一凝。原本浮动的议论之意如遇壁垒,难以再进半分。
老子终于睁眼,目光扫过众人,轻声道:“道法自然。”
四字出口,如钟鸣谷应。
元始天尊神色微动,终未再言。他知道,这一局已无法强推。西方教虽有意图,但此刻强行施压,只会激起众怒,反损阐教威信。
女娲松了一口气,低头看向手中残片。那上面的人形轮廓微微亮起一丝微光,仿佛回应某种冥冥中的召唤。
议事至此,大局已定。三皇由人族内部推举,玄门辅佐;五帝人选限于洪荒本土,禁外来插手。此规虽未明写,却已在道意层面烙下印记,日后若有违背,必遭天谴。
诸圣陆续起身。
元始天尊离殿时脚步略沉,袍角带起一阵微风,卷动案上简册。他未回头,但袖中手指微微收紧。
通天教主临行前看了玄阳一眼,点头示意。两人无需多言,彼此心意已通。
女娲缓步而出,经过玄阳身边时低语一句:“你今日所为,不止护了人族,也护了造化的本意。”
玄阳未答,只微微颔首。
老子最后起身,行至玄阳面前,停顿片刻。“你留在这里。”他说完,转身离去,身影融入紫气东来的长廊尽头。
殿中只剩玄阳一人。
他站在原地,望着空荡的议事席位,良久不动。方才那一笔“名实相符”,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耗损心神。符道越纯粹,承载之意就越重。他以凡身近圣境,每一步都在与天地规则抗衡。
但他不悔。
片刻后,他转身走向南天门。
门外云海翻涌,下方大地苍茫。东方一处山谷中,火光初现,炊烟袅袅,一个新生部落正在搭建屋舍。那里,有一缕极为微弱的气息正在凝聚——伏羲残魂尚未完全复苏,但已有觉醒之兆。
玄阳取出万灵拂尘,在空中虚画一笔。
这一笔不落纸,不引雷,也不生光。它只是轻轻一点,如同种下一粒种子。符意顺笔而出,飞向那片山谷,悄然落在一座刚立起的祭坛之上。
坛中泥土微动,一道模糊的身影缓缓浮现轮廓。
玄阳收回拂尘,迈步向前。
他没有御风,也没有腾云,只是一步步踏出南天门。每一步落下,脚下云气便退开一尺,仿佛天地自动为他让路。
青衫猎猎,拂尘轻扬。
当他走到天界边缘时,忽然停下。
远处,一道金光自西而来,速度极快,却在临近南天门时骤然减缓。那是一名僧人模样的存在,手持七宝枝,面带慈悲笑意,正是准提道人。
他遥遥拱手:“符道昌隆,可喜可贺。贫僧听闻人族将立五帝,特来送上祝福。”
玄阳站在云头,望着他。
准提笑容不变:“不知可愿听我一言?”
玄阳抬起拂尘,指向东方。
喜欢洪荒万符之祖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洪荒万符之祖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