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五年,公历1936年5月。
南京。
初夏的金陵,空气中已然弥漫起一丝燥热。紫金山麓郁郁葱葱,秦淮河水波光粼粼,这座千年古都兼民国首都,此刻正笼罩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中。街头报童的叫卖声,似乎也比往日多了几分急促, “日寇增兵华北!”、“两广异动,中枢决议剿抚!” 的字眼,敲打着每个关心时局之人的心弦。
位于黄埔路的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此时已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但人们仍习惯称其黄埔军校)校园内,气氛却庄重而肃穆。大礼堂门前,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迎风招展,两侧卫兵持枪肃立,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今日,这里将举行一场特别的将官任命仪式。
礼堂内,将星云集。军政部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训练总监唐生智等一众大员端坐于主席台上。台下,前排是各军、师长及总部高级参谋,后排则是军校的教官和优秀学员代表。空气中混合着将校呢军装的羊毛味、皮革味,以及一种无声的凝重。
何应钦坐在主位,面色平静,目光扫过台下,最终落在前排一个格外年轻的身影上。那身影肩扛中将领章,在一群或鬓角染霜或面容沧桑的将领中,显得尤为突出。他,就是今日的主角——何志远。
何志远,字慕德,浙江绍兴人,民国前二年(1910年)生人(实际心理年龄远大于此)。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公派德国柏林军事学院进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学成归国。归国后,先在参谋本部担任了一段时间闲职,期间据说因其家族(主要是其叔父何应钦)的运作,以及其在德国期间与那位新崛起的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建立的“特殊友谊”,并为国家争取到了巨额军火援助,而备受瞩目。
此刻,何志远正襟危坐,年轻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有微微抿起的嘴角和深邃的眼神,透露出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内敛。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具年轻的身体里,装载着一个来自近百年后的灵魂。他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军事历史爱好者,意外穿越回1925年,成为了何应钦的侄子。从最初的震惊、彷徨,到逐渐接受现实,他立誓要利用自己对历史的先知和意外觉醒的“救国系统”,扭转这片土地即将遭受的浩劫。
系统的新手大礼包——五亿美金,被他毫不犹豫地动用:四点五亿用于在希特勒及其政党崛起最关键的时刻雪中送炭,不仅换取了希特勒深厚的私人友谊,更在其上台后,使德国对华军事援助力度史无前例地提升了35%,二十条毛瑟98K步枪生产线、三十条子弹生产线、轻重机枪、榴弹炮、冲锋枪生产线乃至飞机舰艇……这些宝贵的工业血脉正陆续输血般注入积贫积弱的中国。剩下的四千万美金,他则通过叔父何应钦的渠道,捐献给了国民政府,用于基础建设和军备,这为他赢得了高层一定的好感,但也引来了诸多猜测与审视。
“慕德,” 身旁一位相熟的老牌中将低声笑道,带着几分羡慕与调侃,“今日之后,你可就是咱革命军中最年轻的军长了,还是委员长特批的二级上将衔,真是后生可畏啊!”
何志远微微欠身,低声道:“世伯过誉了,志远方当努力学习,以期不负党国重托。” 态度谦逊,滴水不漏。他心知,这耀眼晋升的背后,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是叔父何应钦一系的力挺,是德械装备带来的诱惑,也是最高当局试图平衡内部、应对日益紧迫的日寇威胁的一步棋。他的88军,将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计划中完全按德式装备、编制、训练组建的样板军,是未来的拳头部队。但这也意味着,他和他未来的88军,将被置于风口浪尖。
“全体起立!”
司仪官洪亮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全场肃然起立。身着特级上将礼服的蒋介石,在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等人的簇拥下,迈着惯有的沉稳步伐走上主席台。他的目光锐利,扫视全场,在何志远脸上停留了一瞬,微微颔首。
仪式按部就班。军政部长何应钦首先宣读了国民政府的任命状:
“……查陆军中将何志远,年少有为,学贯中西,于党国忠诚卓着,于外交(对德)贡献殊勋……特任命何志远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军军长,叙陆军二级上将衔……该军下辖第122师、第133师、第166师,以及第333、335、336、338、354、355、356、366旅等部,着即日编练成军,务于民国二十六年一月前开赴华北,协同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巩固防务,以备非常……此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中正。”
“哗——”
尽管早有风声,但当任命正式宣布,台下仍不免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年仅二十六岁的二级上将、军长!统率一个齐装满员的德械军!而且明确要求在半年内形成战斗力并北上华北前线!这等待遇,这重担,在国民革命军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何志远深吸一口气,迈着标准的正步上台,立正,敬礼,双手从蒋介石手中接过用锦缎装饰的委任状。他的手很稳。
“志远,” 蒋介石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宁波口音,但异常清晰,“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汝年少有为,深受党国栽培,更与德意志领袖有旧谊,为国家争取莫大利益。此次委以重任,望尔刻苦砥砺,早日练成劲旅,北上御侮,莫负领袖(指蒋自己)及国人之期望!”
“是!委座!” 何志远声音洪亮,目光坚定,“职何志远,誓死效忠党国,必竭尽所能,练好兵,打胜仗,拱卫华北,绝不辜负委座信任,不负四万同胞之重托!日军若敢来犯,必予其迎头痛击!”
蒋介石凝视他片刻,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很好。具体整编事宜,会后与你何部长(何应钦)详细商议。有什么困难,可直接向军政部,向我报告。”
“谢委座!”
仪式结束后,何应钦的官邸书房内。
檀香袅袅,暂时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何应钦褪去了在公开场合的威严,看着自己这位愈发看不懂的侄子,语气复杂:“慕德,今日之后,你便是真正的方面大员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可知这其中分量?”
何志远恭敬地为叔父斟上茶:“侄儿明白。全赖叔父栽培,及……时运使然。”
“时运?” 何应钦轻轻哼了一声,“你那四千万美金,还有德国人突然加码的援助,才是真正的‘时运’!现在外面都在传,你何志远是财神爷转世,是德皇……哦不,是德国元首在中国的代理人。”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就连戴雨农(戴笠)那边,对你和德国人的关系,也好奇得很。”
何志远心中凛然,知道军统的触角无孔不入。他面色不变:“侄儿在德期间,只是适逢其会,略尽绵力。一切皆为党国,绝无二心。至于与希特勒先生的私谊,亦是建立在共同反共(此为当时国民政府官方立场,主角内心未必认同)及合作互利的基础之上。”
“嗯,你心中有数便好。” 何应钦点点头,转入正题,“88军的架子是给你搭起来了,但兵员、装备、粮饷,千头万绪。军政部会优先保障,但你也需尽快拿出个章程来。委员长要求明年一月北上,时间紧迫。宋明轩(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华北,与日本人摩擦日甚,局势一触即发。你这支德械军,是筹码,也是尖刀,用得好,可震慑日寇,用不好……” 他没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侄儿已初步拟定了整军计划,” 何志远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人员方面,请叔父支持,从中央军各精锐部队以及黄埔生中抽调骨干;装备方面,德方承诺的第一批装备已启运,预计两月内抵达;训练基地,侄儿认为放在武汉周边较为合适,便于接收装备,也利于部队适应性训练……”
就在叔侄二人商讨细节时,何志远的脑海中,那只有他能看见的系统界面悄然浮现:
【宿主:何志远】
【身份: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军军长(二级上将)】
【系统积分:初始积分1000(新手任务:获得军长任命完成,奖励积分1000)】
【当前任务:整编88军,初步形成战斗力。任务奖励:根据完成度发放积分、物资、随机科技图纸。】
【签到功能:已就绪(今日未签到)】
【抽奖系统:已解锁(当前可用:基础抽奖1000积分\/次)】
【系统商城:已开放(可使用积分兑换各类物资、科技、甚至……成建制部队召唤权限,需相应积分及前置条件)】
看着那1000积分和“基础抽奖”的选项,何志远心念微动,但没有立即行动。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漫长而艰难,淞沪、南京、徐州、武汉……一场场惨烈的会战在历史的轨迹上等待着。他需要这支88军,需要系统,更需要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时代里,运用智慧、勇气,甚至必要的手段,去汇聚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改变那注定的悲壮。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已经微凉的龙井,对何应钦道:“叔父,关于各师、旅主官的人选,侄儿有些想法……”
窗外的夕阳,将金陵城染成一片金色。一场风暴,正在东方天际积聚。而何志远的故事,刚刚翻开了第一章。
喜欢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