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傅曦那句石破天惊的“啊啊”成了家庭内部的最新笑谈,也给画展前略显紧绷的氛围带来了不少轻松的笑声。在万众期待中,林晓悠的《成长的诗行》个人画展顺利开幕,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媒体和艺术评论家们对作品中流露出的真挚母爱与生命力量给予了高度评价,画作前常常聚集着驻足良久的观众。林晓悠忙碌并快乐着,穿梭在画廊里,与来宾交流,接受祝贺,整个人都散发着自信与满足的光彩。
而家庭的另一项重要议程——小傅曦的早期教育,也在按计划进行。继亲子游泳课之后,他们又为儿子报名了早教中心的音乐启蒙课。旨在通过节奏、旋律和简单的乐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听觉和协调性的发展。
周六上午,音乐教室被布置得如同一个童话般的音乐王国。墙壁上画着五线谱和跳跃的音符,地上铺着柔软的彩色圆圈坐垫。几位老师和蔼可亲,弹着尤克里里,用轻柔的歌声欢迎每一位宝宝和家长。
小傅曦被傅景渊抱在怀里,一进入教室,就被这新奇的环境和轻快的音乐吸引了。他好奇地看着周围和他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以及老师们手中那个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小吉他”。
课程开始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家长们抱着宝宝,跟着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做一些轻柔的律动。比如,抱着宝宝随着音乐轻轻摇摆,或者握着他们的小手,跟着拍子拍掌。小傅曦起初有些拘谨,只是睁大眼睛看着,但很快就在爸爸妈妈的带动和周围欢乐的氛围中放松下来,小脑袋随着节奏一点一点,嘴里发出含糊的哼哼声。
接着,是发放乐器环节!今天准备的,是色彩鲜艳的沙锤和清脆的摇铃。
老师将一个小巧的、装着彩色珠子的透明沙锤递给小傅曦。小家伙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好奇地看了看,然后下意识地摇晃了一下。
“沙沙沙……”一阵细密而悦耳的声音从沙滩里传了出来。
小傅曦的眼睛瞬间亮了!他低头看看自己手里的“神奇玩具”,又用力地摇晃了几下。
“沙沙沙,沙沙沙……”
他发现了声音与动作之间的奇妙联系!一种创造的喜悦涌上心头。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摇晃,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节奏来摇晃沙锤,听着里面珠子碰撞发出的、或急促或舒缓的声音变化,小脸上露出了专注而兴奋的表情。
这时,林晓悠也拿到了一个银色的小摇铃,轻轻一摇,发出“叮铃铃”清脆的响声。
小傅曦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去。他看看妈妈手里的摇铃,又看看自己手里的沙锤,似乎在进行声音的对比。他摇晃一下沙锤(沙沙沙),再指指妈妈的摇铃,林晓悠便配合地摇一下(叮铃铃)。
这种声音的互动让他觉得有趣极了。
很快,在老师的指挥下,小小的音乐教室里响起了“交响乐”。当老师弹奏出舒缓的旋律时,家长们便引导宝宝轻轻摇晃沙锤,制造出如同春雨般的“沙沙”背景音;当旋律变得欢快时,大家就一起用力摇动摇铃,发出清脆响亮的“叮铃”声,将气氛推向高潮。
小傅曦完全沉浸其中。他努力地跟着节奏(虽然常常慢半拍或快半拍),用力地摇晃着手里的沙锤,小身体也跟着音乐的律动微微摇摆。他时而看看爸爸,时而看看妈妈,看到他们也和自己一样在“演奏”,便开心地咯咯笑起来。沙锤的“沙沙”声、摇铃的“叮铃”声、老师悠扬的歌声、家长们轻柔的哼唱,以及孩子们兴奋的咿呀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充满生命力的混响。
这混响并不总是和谐,有时会因为某个宝宝突然的用力过猛而出现不协调的杂音,或者因为某个孩子失去了兴趣而突然中止“演奏”,但真是这种不完美,才构成了最真实、最生动的童真乐章。
傅景渊看着儿子那投入、快乐的模样,心中满是柔软。他从未想过,简单的沙锤和摇铃,能带来如此纯粹的欢乐。他配合着儿子,有时轻轻握住他的小手,帮他稳定节奏;有时用自己的大手,假装也是一个“乐器”,在儿子面前晃动,逗得他笑得更欢。
课程在一首轻柔的摇篮曲中结束。小傅曦似乎还意犹未尽,紧紧攥着那个沙锤不肯松手,直到老师温和地表示下次还可以再玩,他才依依不舍地放开。
回家的路上,小家伙因为刚才的兴奋和运动,在车里就睡着了,手里仿佛还残留着摇晃沙锤的感觉。林晓悠和傅景渊相视一笑,都觉得这堂课充满了乐趣。
这次音乐课上的沙锤与摇铃,不仅仅是玩具,更是打开小傅曦音乐感知大门的钥匙。那充满童趣的混响,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美的种子。而对于父母而言,能陪伴并见证孩子在这奇妙声音世界里的每一次探索和惊喜,本身就是最美妙的旋律。
喜欢萌妻出逃:霸总追爱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萌妻出逃:霸总追爱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