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眼下大陆确实急需支持。
1978年,改革开放刚起步,百废待兴。
那时的大陆,对每一笔外来资金都充满期待。
此时捐款,恰如雪中送炭,会赢得大陆方面的重视。
这不仅是善举,更是一笔未来的投资。
其次,秦迪心底也真想为祖国尽一份力。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他愿意做一些有益的事。
像希望小学、人才培养这类公益项目,他打算长期投入。
再者,有钱人做公益能赢得好口碑,这其实是一种塑造形象的方式。
对商业对手可以不留情面,哪怕背上恶名也无所谓。
但在公众面前,保持正面形象总归更有利。
比如,日后你公司推出的产品,老百姓会因为你的名声更愿意去购买。
更何况,秦迪本身就不缺钱。
他拥有投资眼这项能力,世界各大金融市场的资金都任他调用,就像自家提款机一样。
他真正需要的,是能扩大影响力的资产,是能真正掌控社会资源的资本。
光靠钱,买不来这些。
当秦迪提出捐款的想法时,
藿一东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笑着岔开了话题,开始聊别的。
等聊得差不多了,
李跑跑主动找到了秦迪。
“秦生,我手里有18.3%的青州英泥公司股份,你有兴趣接下吗?”
李跑跑笑得一脸和善,
加上他那副慈眉善目的样子,还真有点龙国传统中“儒商”的味道。
不得不承认,他在公众面前塑造的形象很成功。
如果秦迪是在十年前穿越,比如2010年之前,
那他可能真会对眼前这位李先生心生好感。
但好在他穿越的时间是2025年,那时候这位李先生的形象早已崩塌。
曾经的“超人”露出了真面目,原来是个“半城跑跑”。
根本不是什么超人。
“当然有兴趣。”秦迪笑着回答。“我愿意以每股2.1港元的价格收购。”
“不不不……不用那么高。”李跑跑依旧笑得很温和。
“秦生是我们华商的榜样。我当初买入的均价是1.34元,就按这个价格,拿回本金就好。”
秦迪却不打算占这个便宜。
他坚持用2.1元每股的价格收购,宁愿多花钱,也不想欠李跑跑这份情。
虽然李跑跑愿意卖股份,算是递了个好意,
但秦迪多出点钱,让李跑跑也能多赚些,人情就冲淡了。
将来真有什么矛盾,其他商人也不会说他不懂人情世故。
最后,秦迪坚持要出高价,否则就不买。
李跑跑只能卖了。
按2.1元一股成交,
李跑跑这一单净赚了1000万港币。
但他心里并不痛快。
青州英泥这样的公司,不是随便能遇到的。
失去它,换来的只是一笔小钱,人情也没能真正建立起来。
这笔买卖,他赚得毫无意义。
在整个港岛,能找到几家像青州英泥这样的公司?
再想找下一个目标,恐怕得花不少时间。
这让李跑跑很头疼。
可现实摆在眼前,头疼也没用。
秦迪的态度和行事风格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不会轻易放手青州英泥公司。
李跑跑于是放弃了从秦迪手中获取公司的念头,转而想和他拉近关系。
秦迪的决定出乎意料。
他宁愿多花一笔钱,也不愿在人情上欠账。
李跑跑也没辙。
只能认下这个结果。
一场富豪圈的早茶聚会,
最终以秦迪拿到李跑跑手中的青州英泥股票收场。
这批股份到手后,秦迪在青州英泥的持股比例逼近70%。
这个数字一出,哪怕港府,也无法驳回晨星投资提出的私有化申请。
换句话说,即便斯凯恩家族不愿出售手上的股份,也已无关紧要。
根据港府的法律规定,只要单一股东持股超过66.7%,
提出私有化退市请求时,其他股东无法反对。
66.7%,是法律上的“绝对控股”。
低于这个数字,哪怕超过半数,也只能说是“安全控股”。
真正掌握公司主导权的,是前者。
李跑跑显然深谙此道。
一开始想借斯凯恩家族之力牵制秦迪,守住青州英泥的人,是他。
眼看局势难挽,迅速抽身,连利益都可放弃,只为在秦迪面前留个好印象的,也是他。
和沈粥一样,
李跑跑是个彻头彻尾的资本玩家。
不是大众口中的“超人”。
这场早茶会,
就这样落幕。
秦迪一直在等。
等藿一东有所表示。
关于向内陆捐款的事,
老先生始终沉默。
秦迪见状,也不再多想,转身去做自己的事。
鳄鱼恤大厦。
几天前。
《天天日报》总部从九龙搬到了这里,40楼成为报社新址。
晨星公司也同步迁移,落在41楼。
再加上原本在这栋楼办公,现已调整到42楼的晨星投资与福德证券,
秦迪名下的几家公司,全都集中于此。
如此一来,他省去了来回奔波。
目前几家公司人员不多,体量不大,
集中办公,效率更高,管理更方便。
几家公司中,
他最看重的是福德证券。
其次是华夏星传媒,再次是晨星公司,最后是鳄鱼恤。
重视福德证券,是因为他已决定未来重心在金融证券领域,实业反而退居二线。
重视华夏星传媒,是因“舆论”二字的分量。
晨星投资反倒不是重点,它只是个壳,一个他用来掌控所有资产的壳。
但这个壳,也最值钱。
鳄鱼恤、晨星公司、福德证券、青州英泥——秦迪旗下四家企业的股权,全部归晨星投资持有。
至于鳄鱼恤……
陈骏那边和几个小股东仍不愿低头。
这几日,由于秦迪频频出镜,
他作为鳄鱼恤董事长的身份,
反倒让持续下跌一个多月的股价,略涨了些。
在彻底掌控鳄鱼恤公司之前,秦迪不会对这家公司投入任何新的资金。他只会不断地从这家公司抽调资源,消耗它的资金流。
那些因为秦迪的名声而跟风买入鳄鱼恤股票的人,最终都会失望。
他们不会从中获利。
只会赔钱。
除了之前提到的四家公司之外,秦迪最近还注册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这家公司才刚起步,员工都还没几个,目前正处于招募阶段。
自然谈不上什么重点发展。
秦迪的注意力,放在了那家人员不断扩充、规模持续扩大的证券公司上。
自从被秦迪收购后,福德证券一直在积极招聘。
起初,愿意来应聘的人并不多。
毕竟公司名不见经传,哪怕开出的待遇很优厚,也难以吸引大量人才。
最初二十多天里,公司员工人数也只从三十多人增长到了五十多人。
喜欢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