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八点刚过三分钟,陈星燃的手机就开始震动。
不是来电,也不是群消息,而是各大平台推送接连炸开。他正靠在剪辑室的椅子上,嘴里含着半根草莓味棒棒糖,眼睛盯着主屏右下角的时间倒计时——那是第五期节目正式上线前最后的缓冲。
“开始了。”他轻声说,把糖往左边腮帮子挪了挪。
屏幕瞬间刷新,播放量从零跳到百万只用了四十秒。弹幕像被点燃的引线,一条接一条往外冒:“妈呀这开头就哭?”“那个小男孩抱着旧书包的样子我扛不住!”“这才是真人秀该有的样子吧!”
周小胖几乎是滚进来的,手里还拎着一袋刚买的冰可乐,“老大!b站实时热度冲进前三了!抖音话题榜第一!微博热搜挂了四个词条!”
陈星燃没动,手指滑动调出第三方数据面板。播放曲线是一条近乎垂直上升的直线,没有丝毫迟疑。他点头:“发出去。”
“明白!”周小胖立刻打开电脑,把早就准备好的收视率对比图上传社交平台,配文只有十个字:**我们不靠水军,只靠观众愿意看。**
不到十分钟,这张图被转发超过二十万次。有媒体号跟评:“三年来首档开播即破圈的素人综艺。”也有网友截图自家小区群里聊天记录:“我妈从来不追星,今晚居然主动问我要账号密码。”
但很快,风向又起波澜。
某娱乐博主发长文质疑:“单日播放量八千万?同期竞品才三百万,是否存在刷量嫌疑?”底下立刻有人附和:“数据太整齐,像是安排好的。”
陈星燃瞥了一眼,嘴角微扬。他调出系统界面,心念一动,切换至“未来舆情预演”。画面左侧显示接下来六小时的发展轨迹:那篇质疑文章会在两小时后被央视新闻客户端转载,并加上一句点评——“数字背后是真实的情感共鸣”。
他收回视线,对周小胖说:“让他们吵。等会儿自然有人替我们说话。”
---
夏洛璃的消息是在九点十七分来的。
她发了个语音过来,声音带着点刚结束采访的疲惫:“文化周刊的人刚走,问了好多关于设计理念的问题。我把‘旧房改造+国潮元素’那套逻辑讲了一遍,还给他们看了你改过的平面图。”
陈星燃回了个“ok”的表情包。
他知道这一步很关键。网络热不代表破圈,只有传统媒体入场,才算真正登堂入室。
果然,半小时后,那家权威文化周刊的公众号推文上线,标题是《一间老屋的重生,为何让千万人落泪》。文章没提陈星燃的名字,却详细拆解了节目中每一处空间设计背后的人文考量,甚至引用了一位建筑学教授的观点:“这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一次城市记忆的修复。”
秦叔也在这时候传来消息:“我把技术备案资料同步给了他们记者,包括材料成本、施工周期、邻里协调记录。全部可查。”
陈星燃看着屏幕上不断攀升的转发量,终于把嘴里的棒棒糖吐了出来,换上新的柠檬味。
这一局,稳了。
---
第二天早上七点,全网已经没人再讨论“是不是剧本”这种问题。
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我家也能改吗”系列视频。一个东北大叔拍了自己用节目里同款拼色墙漆翻新厨房的过程;一对年轻夫妻照着收纳方案重新布置出租屋;更有甚者,直接拉了个微信群,叫“跟着《明星改造家》自救计划”,五百人满员只用了半天。
有个视频特别火:镜头晃得厉害,背景是南方某个老旧小区的阳台,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女孩踮脚摸着新装的晾衣杆,笑着说:“爸爸说,现在衣服干得快了,妈妈就不会咳嗽了。”
这条视频底下最高赞评论写着:“原来改变生活,真的不需要很多钱。”
周小胖刷到这儿的时候,眼眶有点发红。他转头看向陈星燃:“咱们……是不是做了件挺牛的事?”
陈星燃正低头整理背包,闻言抬头笑了笑:“你才发现啊?”
“但我没想到真能影响这么多人。”周小胖挠头,“我以为最多就是火一阵子。”
“火一阵子叫爆款。”陈星燃拉上卫衣拉链,“能让普通人觉得自己也能变好,这才叫内容。”
话音未落,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某主流电视台的官方通告:《明星改造家》第五期收视率确认为同时段全国第一,市占率达31.7%,创近三年非黄金档综艺节目新高。
紧接着,一条新闻标题冲上热搜:“00后少年成内容操盘手,幕后策划曝光引行业震动”。
配图是他之前在剪辑室工作的模糊背影, caption 写着:“十六岁,三百页笔记,一个人撑起一档国民级综艺。”
秦叔打来电话,语气少见地激动:“刚才行业协会打电话,说想邀请你参加年度创新论坛。”
“不去。”陈星燃直接拒绝,“太正式,我不擅长讲话。”
“那你总得露个脸吧?”夏洛璃不知什么时候进了剪辑室,手里拿着一杯豆浆,吊坠在灯光下闪了闪,“现在全网都在找你,你说你是小编剧,谁信?”
“我不需要谁都信。”他耸耸肩,“只要节目是真的就行。”
---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停下。
中午十二点,一家头部新媒体发布深度报道,《少年智创者:陈星燃如何重构综艺规则》。文中首次完整梳理了他的创作路径——从小说到剧本,从策划到执行,甚至提到他曾匿名投稿给多家影视公司却被拒的经历。
文章最后一句写道:“他不是流量的追随者,而是规则的重写者。”
下午三点,另一篇热文刷屏:《全能戏精?不,他是这个时代最清醒的内容生产者》。作者分析了他过往所有作品的时间节点与社会情绪的契合度,得出结论:“这个人似乎总能在大众还没意识到需求之前,就把答案交了出来。”
舆论彻底沸腾。
有人开始扒他过去的笔名、投稿记录、甚至早期网文评论区留言。一个五年前的帖子被翻出来,下面是他留的一句话:“我想做个能让普通人被看见的故事。”
如今,这句话被做成海报,配上节目的画面,在社交平台疯狂传播。
周小胖一边看一边笑:“老大,你现在是顶流了,比林婉清还热。”
“别瞎扯。”陈星燃皱眉,“她才是真正的艺人,我是幕后。”
“幕后也被扒出来了。”夏洛璃坐到他旁边,把豆浆递过去,“你现在走在街上,估计会被认出来。”
“那就戴帽子。”他接过豆浆喝了一口,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把那份花絮放了吧。”
“哪份?”
“通宵剪片那次的监控录像。”
周小胖眼睛一亮:“懂了!‘十六岁的策划案,写满三百页笔记’这个梗可以起飞!”
两小时后,那段视频上线。
画面里,陈星燃穿着同一件灰色连帽卫衣,头发乱糟糟的,面前摊着厚厚一叠纸,右手边堆着空糖纸和泡面盒。时间戳显示是凌晨四点二十三分,他还在一笔一笔画分镜草图。
配文很简单:**没人规定天才必须西装革履。**
这条动态瞬间引爆话题。无数学生转发:“看完我决定今晚不打游戏了。”有老师在朋友圈感慨:“原来现在的年轻人能做到这种程度。”
就连一向毒舌的秦叔都发了条仅他可见的朋友圈:**这小子,比我当年强。**
---
傍晚,风浪渐平。
剪辑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空调低鸣。周小胖瘫在椅子上刷手机,嘴里叼着吸管,时不时笑出声。秦叔和夏洛璃坐在角落低声讨论下一季的方案,语气轻松了许多。
陈星燃站在窗边,手里捏着一张吃完的糖纸。
他把它折成了一艘小船,轻轻放在窗台上。外面天色微橙,阳光斜斜地洒进来,照在那艘小小的纸船上,也照在他半边脸上。
他没说话,只是静静看了一会儿,然后转身拿起背包。
“走了?”周小胖抬头问。
“嗯。”他说,“明天还得上课。”
夏洛璃抬起头,看着他背影:“你就不多待会儿?现在可是巅峰时刻。”
他拉开门,回头笑了笑:“
这才刚开始。
喜欢八岁萌娃携系统,文娱圈步步为赢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八岁萌娃携系统,文娱圈步步为赢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