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到站,门打开的瞬间,陈星燃把草图塞进包里,一跃而下。夏洛璃跟在后面,手里攥着那张画着剪影的设计稿,指尖时不时摩挲一下右下角那行小字。
“风雨同路,不如共舞。”
她没说话,但嘴角压不住地往上翘。
回到工作室,周小胖已经抱着薯片蹲在剪辑室门口,嘴里哼着最近爆火的综艺bGm,见两人回来,立马弹起来:“哥!你可算回来了,评审团反馈炸了!”
陈星燃挑眉,叼上一根草莓味棒棒糖:“怎么个炸法?”
“不是水军那种刷屏,是真有人在论坛发长文,说节目让他们觉得‘被听见了’。”周小胖滑动平板,调出一条热帖,“你看,这位大哥说他给妈妈报名改造,结果真的中选了,现在全家天天守着更新,连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开始聊节目流程。”
夏洛璃接过平板扫了一眼,轻哼:“总算有点正经反馈了,之前净是些‘导演是不是收钱了’‘这设计根本不实用’的酸话。”
“现在不一样了。”周小胖翻到另一条,“有个听障观众留言,说字幕加了情绪标注后,他们也能‘看’懂笑点了。还有个乡村老师提议,能不能让留守儿童参与房间设计——这想法绝了!”
陈星燃没吭声,转身拉开椅子坐下,打开系统界面。心念一动,切换至未来三天预演频道。
画面快速滚动:热搜榜上,《明星改造家》再次冲进前三;某权威媒体发布观察文章,标题写着“观众评审团如何重塑综艺生态”;一条弹幕反复闪现:“当初靠观众赢回来的节目,现在又把观众关在门外?”
他眼神一沉,默默关闭直播窗口。
几秒后,他从斜挎包里抽出一叠纸,啪地拍在桌上。
“这是过去三周评审团的所有书面反馈。”他翻开第一页,红笔批注密密麻麻,“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每期都看?不是走形式,是真有人在认真想这个节目能变得更好。”
周小胖愣住:“可……咱们有系统啊,未来什么火不火的,你不都知道吗?”
“我知道趋势,但不知道人心。”陈星燃抬头看他,“系统告诉我下一个爆款是‘沉浸式家庭改造’,但它没告诉我,为什么一个听障观众看到字幕上的‘哈哈’符号时会哭出来。”
屋子里安静下来。
夏洛璃靠在墙边,看着陈星燃把一张张反馈贴上投影墙。有老人写:“我一辈子没被人问过意见,这次我说了,他们听了。”有单亲妈妈说:“我不是只想要新家具,是想让孩子知道,妈妈也可以被尊重。”
“这些声音,比任何数据都准。”陈星燃指着屏幕,“我们以为我们在做节目,其实他们在教我们怎么做人。”
周小胖低头啃着薯片,忽然不嚼了:“我昨天还说……观众懂什么策划。”
“这话我也想过。”陈星燃笑了笑,“直到看见这条。”
他点开一段匿名视频留言。画面里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老式木椅上,手有点抖:“我儿子说我瞎掺和,可我在节目里提了个小建议——把开关装高一点,轮椅也能碰到。今天他们回访,真的改了。我这辈子没上过电视,但今天,我觉得我的话改变了节目。”
视频结束,屋里没人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夏洛璃轻声问:“接下来呢?”
“下期主题定了。”陈星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六个字:“为无声者造屋”。
“我们要请特殊群体家庭参与改造,不只是帮他们装修,是让他们的需求被看见。”他顿了顿,“还要加个新环节——‘观众提案角’,每期请一位评审团成员来现场解读创意来源。”
周小胖眼睛亮了:“那岂不是等于把观众推到台前?”
“本来就是他们的节目。”陈星燃转着笔,“我们只是执行者。”
夏洛璃盯着白板看了很久,忽然笑了:“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星耀那边还在搞‘专家评审制’,说什么‘大众审美需要引导’,结果人家观众用脚投票,全跑我们这儿来了。”
“因为他们把观众当数据。”陈星燃靠在椅背上,“我们把观众当人。”
当天下午,新一期脚本初稿完成。
评审团特别鸣谢名单从原来的三行扩展到了两页,陈星燃亲自核对每一个名字,连错别字都改了一遍。
“有必要吗?”周小胖凑过来,“反正也没人注意。”
“有人注意。”陈星燃指着其中一行,“这位刘阿姨,连续五周提交建议,每条都手写,字特别工整。她说她文化不高,但不想说得不对。”
周小胖不说话了,默默接过文件开始校对。
傍晚六点,第一版宣传片剪辑完成。
镜头里,一位坐轮椅的女孩亲手按下灯光开关,灯亮那一刻,她笑着比了个耶。字幕缓缓浮现:“你说的,我们都记着。”
发布不到半小时,转发破十万。
评论区清一色刷着:“这才是综艺该有的样子。”“求开放更多名额!”“我要报名当评审团!”
陈星燃坐在剪辑室,一口一口舔着柠檬糖,盯着实时数据曲线一路飙升。
手机震动,夏洛璃发来消息:“明天评审团见面会,别迟到。”
他回了个“oK”,顺手把那条老人留言的截图设成了系统背景图。
深夜十一点,其他人陆续离开。
周小胖临走前探头看了一眼:“你还不走?”
“再看会儿。”陈星燃头也不抬。
“嘿,以前你熬夜是为了改稿子,现在倒好,是为了看观众留言。”周小胖咧嘴一笑,“越来越不像小孩了。”
门关上,灯光只剩一盏。
陈星燃靠在椅背上,闭眼休息。脑海里闪过无数条弹幕、评论、私信,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声音,此刻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系统里。
而在那些愿意认真说话的人手中。
凌晨两点,他重新睁开眼,打开未发送的邮件草稿。
标题写着:《关于建立“观众创意基金”的初步构想》。
内容第一条:“每一期采纳的观众提案,将获得实际资金支持落地实施。”
他敲下最后一句:“不是我们在做节目,是大家一起在创造一种新的可能。”
发送。
刚点完确认,手机又响了。
是一条新私信,来自一个刚加入评审团的高中生:
“学长,我爸妈都说追星追剧都是浪费时间,可我看这个节目,第一次觉得普通人也能影响世界。谢谢你让我们说话。”
陈星燃盯着屏幕看了很久。
然后他摘下嘴里的糖棍,轻轻放在桌角。
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城市灯火依旧明亮,远处广告牌上正播放着《明星改造家》的宣传短片,画面定格在一群观众举着“我说的,他们听了”的手写牌子。
他掏出一颗新糖,拆开包装,塞进嘴里。
甜味在舌尖化开的时候,他轻声说了句:“不是谢谢你们说话。”
“是谢谢你们,一直没放弃相信。”
第二天上午九点,评审团见面会准时开始。
三十位成员坐在会议室里,有学生、有上班族、有退休教师,还有上期节目刚改造完房间的那位听障女孩。
陈星燃站在前面,没拿讲稿,也没穿往常的卫衣,而是换了一件干净的白衬衫。
“很多人问我,这个节目到底想干什么。”他开口,声音不大,“我想了很久,答案是——让更多人的声音,不再被当成噪音。”
底下有人笑了,气氛松了下来。
“下期节目,我们会邀请三位特殊家庭参与改造。”他继续说,“而且,从这一季开始,每一条被采纳的建议,都会在片尾标注提出者的名字。”
女孩举起手,用手语表达:“我能当提案代表吗?”
翻译员转述后,陈星燃点头:“当然可以。你是第一个主动报名的。”
会议进行到一半,夏洛璃悄悄走进来,把手里的热可可放在他手边,杯底压着一张便签:“别光许愿,记得喝水。”
他瞥了一眼,笑了。
散会后,大家陆续离开。
陈星燃送最后一位老人出门,对方握着他的手说:“小伙子,你们做的不是装修,是给人希望。”
他点点头,没多说什么。
回到剪辑室,他打开新一期脚本,翻到最后一页。
原本空白的致谢部分,现在工整写着一行字:
“献给所有敢于说出‘我觉得可以更好’的人。”
他盯着那句话看了一会儿,拿起笔,在下面加了一句:
“你们才是这个节目的导演。”
喜欢八岁萌娃携系统,文娱圈步步为赢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八岁萌娃携系统,文娱圈步步为赢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