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砸在监控中心的防弹玻璃上,水痕扭曲了远处山脊线。陈御风指尖划过主控屏,调出赵天翔终端最后一次数据外溢的路径图。光标停在禁飞区西南角——KZ-907-4号无人基站,电子围栏三大主控节点之一。
“信号流向那里。”他说。
沈昭华立即切换至该节点的实时监控界面。画面中,基站外壳完好,外部气象读数正常,但底层日志显示过去十分钟内有三次未授权的远程唤醒记录。她手指轻点,将一组伪装成核心数据库密钥的虚假参数包注入节点缓存区。
“诱饵已部署。”她抬头,“他们如果要拿,就得靠近。”
周子豪此时从频谱分析仪前转过身,耳机还戴在头上。“刚才捕捉到一段微波脉冲,频率接近军用数据链,但调制方式是民用气象无人机常用的非加密模式。”他调出波形图,“有人用合法信号掩护非法载荷。”
陈御风闭眼接入飞行王朝系统。思维界面上,【电子围栏·全域防御协议】状态由灰转绿。他输入启动指令,确认签到地点为“KZ-907主控节点群”,系统反馈:【贡献值消耗500,权限解锁至L4,量子扰频模块激活】。
地面震动轻微传来。三秒后,一道蓝色光幕自西南角基站为中心,呈半球形向四周蔓延。沿途数架悬停于低空的微型飞行器撞上屏障,瞬间爆燃,火球在雨夜里炸开又熄灭。
“拦截成功。”沈昭华同步读取能量损耗数据,“每秒可处理300万次攻击请求,误判率低于0.003%。”
周子豪却突然抬手示意安静。他摘下耳机,调高热成像系统的增益倍数。屏幕右下角,一片低温区域中出现一道蠕动的阴影,距离主控室800米,正贴着岩石沟壑缓慢推进。
“生物体。”他声音压低,“体温被屏蔽,呼吸频率每分钟12次,移动轨迹直指基站通风井。”
沈昭华放大图像边缘。那人穿着特制隐身斗篷,表面涂覆吸波凝胶,连红外反射都被压制到极限。但每一次呼气时,口鼻前方空气产生微弱扰动,恰好被新升级的差分传感阵列捕捉。
“不是普通渗透。”她说,“路线精准,避开所有压力感应区。”
陈御风盯着那道影子,忽然开口:“让他们进来。”
沈昭华侧目:“你是说……放行?”
“关掉西南扇区屏障三秒。”陈御风手指轻按太阳穴,与系统建立深层连接,“把入口设在b7通道,那边有备用传感器阵列。”
沈昭华没有迟疑,输入三级跳变密码。全息界面上,蓝色光幕在b7区域短暂断开。几乎同时,周子豪监测到目标移动速度提升17%,呼吸节奏出现短暂紊乱。
“进去了。”他确认。
陈御风随即启动隐藏协议。【量子牢笼·待命模式】加载完成,提示音无声响起。该模块源自系统在某次战机遗址签到时获得的未来科技,原理是以纠缠态粒子构建虚拟囚笼,任何进入指定空间的电子设备或生物都将被锁定并反向追踪。
“现在等。”陈御风说,“他会去找‘核心数据’。”
沈昭华调整能量分布模型,故意让基站内部部分区域信号衰减,制造“防护薄弱”的假象。她在控制台上设定多重诱骗逻辑:一旦有人尝试提取数据,系统将自动释放一段包含伪造设计图的加密包,并附带隐形信标程序。
周子豪则切换至电磁环境监测模式。他发现入侵者携带的设备发出极低频脉冲,周期稳定,像是老式解码器在扫描频段。“对方不用现代工具。”他皱眉,“可能是为了规避量子探测。”
“反而暴露了。”陈御风冷笑,“先进系统会主动隐藏信号特征,只有确定目标位置后才会发起攻击。这种试探性扫描,说明他不确定数据在哪一层。”
沈昭华补充:“也说明他知道我们升级了防火墙,不敢直接联网破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监控画面中,那道人影已抵达基站内部夹层,停在一台伪装成空调机组的服务器前。他的手伸进怀中,取出一个拇指大小的金属装置,接口形状陈旧,属于十年前淘汰的军用标准。
“物理拷贝。”周子豪记录下动作细节,“他在插设备。”
陈御风眼神一凝。就在对方按下读取键的瞬间,他通过思维指令触发量子牢笼协议。整个夹层空间内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所有电子信号被强制冻结0.3秒。
系统反馈:【目标锁定,身份识别进行中……】
沈昭华迅速调取信标回传信息。数据显示,该设备曾在三年前某次边境电子战中出现,归属不明,但其固件编码与境外某情报机构使用的渗透工具库高度吻合。
“不是赵天翔的人。”她说,“是另一条线。”
周子豪忽然站起身:“等等,他的动作不对。”
画面中,那人插入设备后并未立即开始复制,而是用手掌覆盖接口处,似乎在等待什么。五秒后,他才缓缓松开手,屏幕上跳出一个进度条。
“他在等认证响应。”陈御风判断,“这个设备需要生物密钥激活。”
“也就是说……”沈昭华声音微沉,“它认的是另一个人的dNA或神经信号。”
陈御风回忆起赵天翔U盘上的银质纹路,以及烟头残留的唾液样本。两条线索看似独立,实则可能共用同一套身份验证体系。
“我们抓到了一个执行者。”他说,“但幕后还有更高权限的存在。”
此时,量子牢笼已完成初步定位。系统提示:【目标终端已植入追踪代码,撤离时将自动上传真实Ip坐标】。同时,电子围栏主控屏显示外围仍有四架微型无人机在徘徊,未被完全清除。
沈昭华重新加固屏障强度,将能量峰值提升至安全阈值上限。她调出全局拓扑图,发现东南方向出现轻微信号畸变,像是某种定向干扰正在形成。
“不是孤立行动。”她指出,“这是组合式突袭——先派生物体突破物理防线,再用无人机群制造电磁掩护。”
周子豪盯着频谱仪,突然提高音量:“他开始下载了!”
主屏幕上,进度条已走到12%。虚假数据包正被读取,信标程序悄然嵌入传输流。与此同时,量子牢笼的锁定精度持续上升,身份识别进度达到68%。
陈御风右手仍抵着太阳穴,维持与系统的深层链接。他能感知到量子扰频场正在压缩目标活动空间,如同无形绳索缓缓收紧。
“再等三分钟。”他说,“等他带着东西往外走,才是最佳反向追踪时机。”
沈昭华双手在全息界面上快速滑动,预设了三组动态拦截规则。一旦目标离开基站范围,电子围栏将在其行进路线上生成交错的能量网,逼迫其改变路径,延长暴露时间。
周子豪摘下耳机,换上骨传导监听器。他听到基站内部传来细微的机械运转声——那是老旧解码器散热风扇的声音,在静谧环境中异常清晰。
“他在加速。”周子豪说,“可能察觉到延迟异常。”
陈御风睁开眼,目光落在热成像画面上。那道人影已经开始折返,步伐比进入时快了近一倍。他的左手紧紧攥着那个金属装置,右侧肩膀微微下沉,像是负重前行。
“拿到了。”沈昭华低声说。
“放他出去。”陈御风下令,“不要触动警报。”
沈昭华手指悬停在封锁指令上方,最终缓缓移开。电子围栏在b7通道再次开启缺口,仅持续两秒。那人影一闪而过,重新隐入雨夜。
系统提示音无声响起:【量子牢笼脱离接触,追踪代码已激活,等待撤离信号回传】。
周子豪立即调出信标追踪界面。屏幕上,一个小红点从基站出发,沿预定路线移动。三秒后,信号短暂中断,随即在八公里外重新出现。
“跳频传输。”他确认,“对方有反追踪手段,但没能清除嵌入代码。”
沈昭华开始整理证据链。她将基站日志、热成像轨迹、频谱记录和信标数据打包加密,准备提交给内部监察组。同时,她保留了原始操作界面的实时监控权限,确保后续追踪不受干扰。
陈御风依旧站在主控屏前,注视着那枚缓缓移动的红点。雨水仍在拍打窗户,蓝光屏障在远处山脊线上静静闪烁。
沈昭华忽然抬头:“他走的路线……不是最近的出口。”
周子豪放大地图,发现目标正绕行至北侧废弃雷达站。那里早已断电,不在常规监控范围内。
“有接应。”陈御风说。
他刚要调用系统刷新签到位置,主控台突然发出短促蜂鸣。周子豪一把抓起耳机,脸色骤变。
“基站里还有动静!”
喜欢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