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倾倒玄武岩纤维骨料的声响还在工地上回荡,陈御风已穿过安检门,步入指挥塔主楼。他没有停留,径直登上顶层控制中心。金属楼梯每一步都踩在时间节点上,左腕机械表指针与主控屏同步跳至上午九点整。
全息沙盘启动,西部空域三维模型铺展而开。航路如丝线交织,现有四条进离场程序在屏幕上呈放射状分布。陈御风调出系统签到所得的“未来空域动态建模数据”,指尖划过投影界面,十二组新航路自不同方向切入,形成环形分流结构。
“当前方案将单一跑道起降容量提升两倍。”他的声音平稳,“新程序基于气象自适应算法,可实时调整飞行间隔与高度层分配。”
民航局空管代表立即起身:“现行国际标准下,单跑道无法承载十二条航路。雷达信号重叠风险极高,一旦发生飞行冲突——”
“不会发生。”陈御风打断,“传统管制依赖地面指令主导避让。我们的系统由机载端发起协同决策,每一架飞机都是网络节点。”
对方皱眉:“导航设备未升级,AdS-b更新率不足,如何支持高密度数据交互?”
陈御风不答,转头看向张建军。后者点头,按下通讯键接通空军调度频道。
三分钟后,远程雷达捕捉到三个高速目标自西北、东南、正北方向逼近空域。歼-10c编队接到验证指令,正以非标准航线穿越积雨云层。
“能见度低于五百米。”技术员低声通报,“云中湍流强度达到b级上限。”
主控大屏切换为实时飞行数据流。三架战机分别沿新规划的第七、第九、第十一航路切入,横向间距压缩至三点二公里,垂直间隔仅三百米。自动驾驶系统持续微调姿态角,规避风切变扰动。
第一架战机突破云底,下滑道截获成功。紧随其后,第二架完成航向对准,第三架仍在云中但轨迹稳定。三机以九十秒间隔连续接地,刹车反推开启瞬间,防撞系统日志显示全程无接近告警。
控制室内一片寂静。
大屏同步更新模型数据:航班调度间隔从现行一百八十秒压缩至九十秒,理论最大起降量由每小时二十架次升至六十二架次。模拟运行七十二小时内,准点率从72.3%跃升至98.6%,延误累计时间减少91%。
军方观察员摘下耳机,默默取下军帽放在桌前。民航专家组面面相觑,最终无人再提出异议。
陈御风调出下一阶段预测模块,接入沈昭华远程推送的导航基站部署图。她已协调华为团队完成低轨卫星增强信号覆盖测试,首批六十座5G-A基站将在七日内完成联调。
“空域效率不只是航路数量问题。”他继续说道,“而是整个通信、导航、监视体系的重构。我们不再依赖‘看见才能指挥’,而是实现‘未见即预判’。”
张建军走到他身边,低声问:“你什么时候拿到的这些数据?”
“签到地点是原空军七号预警站旧址。”陈御风目光未移,“那天系统提示,该位置曾记录过一次超视距协同拦截案例,奖励解锁了部分未来空管协议包。”
张建军沉默片刻,轻声道:“你飞的不是航线,是未来。”
话音落下,他转身离开指挥塔。门合上前,最后一道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陈御风未动,手指在桌面上轻敲,节奏与系统心跳频率一致。沈昭华的通讯窗口仍悬浮在侧屏,她刚刚结束与北斗导航中心的三方会议,正准备拨通材料供应链协调电话。
“新型骨料运输进度正常。”她说,“铁路专列已通过秦岭隧道,预计今晚十一点抵达支线站台。”
“通知搅拌站提前校准配料系统。”陈御风回应,“明天上午八点开始浇筑西区联络道。”
“明白。”她顿了一下,“赵天翔刚才试图接入项目管理后台,Ip地址跳转了三次,最后停在境外中继节点。”
“留着。”陈御风盯着屏幕上的航班流预测曲线,“让他看到一部分真实数据,再掺些伪参数进去。等他上报情报时,他们的评估模型就会出现结构性偏差。”
沈昭华嘴角微扬:“老规矩,放饵钓鱼?”
“不是钓鱼。”他纠正,“是让他们自己游进网里。”
通讯切断。控制室只剩他一人。其余技术人员已转入分控区执行日常调度任务,主厅灯光调至低照度模式,唯有全息沙盘依旧明亮。
他站起身,走向观测窗。刚降落的三架歼-10c正在滑行道有序脱离,尾流卷起细小尘旋,在阳光下短暂扭曲空气。远处,新一批运输车队正驶入原料卸载区,黑色骨料倾泻而下,撞击声穿透玻璃传来。
手机震动。周子豪发来实验室最新报告:试验段混凝土芯样经七十二小时养护后,抗压强度达设计值的1.8倍,碱骨料反应抑制效果稳定,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未捕捉到任何异常应变信号。
陈御风打开平板,将数据同步上传至住建部监管平台,并附注说明:新型材料首次应用于国家级战略基建项目,建议纳入后续行业技术指南修订草案。
此时,调度终端弹出一条紧急消息:西南空管局通报一架货运航班因发动机喘振申请优先降落,原定进近顺序需临时调整。
他立即调出实时空域图。该航班位于航路交叉节点,若按传统处置方式,至少影响后续五架次起降安排。
陈御风输入指令,激活“星流”AI调度核心。系统三秒内生成最优解:引导故障航班切入备用第八航路,同时命令两架待起飞航班延迟三分钟退出,另两架空中等待航班升高一层高度层进行绕行。
所有调整自动推送给相关机组与管制单位。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也未触发任何冲突预警。
大屏刷新,航班准点率曲线轻微波动后迅速回升,最终定格在98.4%。
他靠在窗边,视线落在即将封顶的塔体钢结构上。焊接火花仍在闪烁,机械臂缓缓移动,将最后一段桁架吊装到位。
这一刻,地面基础已稳,空中秩序重构。
真正的枢纽,从此刻开始运转。
远处滑行道末端,一架民航客机拉起抬头,主轮离地瞬间,阳光穿过机翼边缘,在指挥塔玻璃上投下一闪而过的光斑。
喜欢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