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御风推开行政大楼二层会议室的门,沈昭华正站在通讯终端前点头示意。他没有停顿,径直走向主位,将平板置于桌面,屏幕自动唤醒,显示着“西部枢纽项目财政审查”主界面。窗外天色渐暗,玻璃映出室内灯光与远处尚未点亮的跑道轮廓。
财政厅审查组首席专家已坐在长桌另一端,面前摊开三份标满红笔批注的预算书。他抬头,目光如钉:“陈工,你们申报的1.2亿元成本优化方案,我看了三遍。每一项都压在国标边缘,有些甚至低于行业基准线。这不是优化,是冒险。”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评审席上几名成员交换眼神,有人低头翻页,有人轻敲笔帽。
陈御风未答。他指尖划过平板,调出一组三维应力模型。“我们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有数据支撑。”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第一项,跑道基层采用航天级玄武岩纤维增强结构,替代传统钢筋网片。这项技术源于第217章试验段验证,沉降值稳定在2毫米以内,抗疲劳寿命提升40%。”
大屏同步展开剖面图,地质层与材料分布逐层叠加。他继续道:“第二项,排水系统采用非对称布设,避开隐伏断层带。这是基于1967年战备机场原始预案与当前地形比对的结果,减少开挖量38%,同时提高抗灾冗余。”
首席专家冷笑:“这些听起来像科研报告,不是工程预算。你告诉我,为什么其他项目不敢这么省?”
“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真实塌方。”陈御风抬眼,“三天前试验段出现裂缝,原因查明是砂料含活性二氧化硅。我们立刻启用系统推演的替代配方,加入固结剂与惰性骨料,现在芯样强度达标,成本反而降低15%。”
他切换界面,弹出动态成本模型。“更重要的是——这笔节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输入参数后,曲线开始攀升,“未来五年客流预计年均增长12.6%。每节省一元建设成本,可转化为3.7名额外旅客的承载能力。十年周期内,相当于新增860万人次运力,拉动区域Gdp超百亿。”
红蓝双线在屏幕上交错上升,一条代表投入压缩,一条象征运力扩张。评审席有人身体前倾,紧盯图表变化。
“荒谬!”首席专家拍桌而起,“你是把财政拨款当成金融杠杆在玩!基础设施建设讲的是安全冗余,不是收益率!”
话音未落,会议平板突然震动,弹出视频请求。陈御风点击接受,沈昭华出现在画面中央,身后是沈氏集团战略会议室的环形背景墙。
“各位评审老师好。”她语调平稳,“我是沈昭华。在此宣布,沈氏控股集团决定追加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智慧航站楼二期建设。”
室内哗然。首席专家伸手欲言,她抬手制止:“资金不附加任何经营干预条款,唯一条件——项目正式命名为‘沈氏国际机场’。”
“这不合规矩!”专家怒道,“命名权岂能由企业主导?这是国家重点项目!”
“所以我只提品牌权益,不涉管理权限。”沈昭华目光直视镜头,“协议附件已上传系统,可随时查阅。若因冠名问题阻碍进度,这笔资金将立即转入第三方托管账户,待争议解决后再行释放。”
空气凝滞。评审委员们低声议论,有人翻看协议文本,有人查看资金担保函扫描件。
陈御风起身,拿起签字笔。金属笔身在灯光下泛着冷光,笔尖悬于协议签署栏上方。
“我们接受。”
笔尖落下瞬间,窗外骤然亮起——整条主跑道照明系统首次全功率启动。蓝白光带如刀锋劈开暮色,贯穿荒原,直指 horizon 线。控制塔楼顶的导航灯同步闪烁,频率与心跳共振。
会议室无人再语。首席专家盯着窗外,嘴唇微动,终未出声。
陈御风放下笔,未盖笔帽。它静静躺在协椅旁,笔尾朝上,像一枚竖立的箭矢。他望向那道横贯黑夜的光之长廊,左手轻抚腕表表面。机械齿轮咬合运转,分秒不差。
沈昭华的影像已消失,但她的最后一句话仍悬在空气中:“名字只是开始。”
此时,调度中心传来加密通讯提示音。陈御风未动,仅用眼角余光扫过平板右下角弹窗:【航班量限预警触发,AI调度核心待激活】。
他缓缓将签字笔收入夹克内袋,动作沉稳。窗外灯火通明,室内只剩电流低鸣。评审组开始整理文件,有人低声询问后续流程,有人沉默收拾公文包。
一名年轻评审员忽然开口:“陈工,如果……我是说如果,境外资本联合做空我们的航空基建股,怎么办?”
陈御风转身,手按在门把手上。
“让他们来。”他说,“我们早就在系统里,给他们准备好了清算路径。”
门被拉开,走廊灯光涌入。他的身影一半在光中,一半在影里。
签字笔的金属棱角,在口袋深处轻轻抵住掌心。
喜欢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