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度82%,特征与……”
通信频道中的声音戛然而止。
陈御风指尖在调度台边缘轻点,目光锁定频谱波形图。上一轮扫描残留的脉冲信号仍在缓存区跳动,轮廓与某型退役气象探空仪的发射频率高度吻合。他调出三年前西北空域同类设备回收记录,输入比对指令。
“确认为残余回波。”他按下通话键,“关闭b7备用监听信道,算力全部转入夜航训练模块。”
指令下达后三十七秒,系统反馈完成资源重分配。五代机夜间调度协同算法已嵌入飞行控制中枢,等待实测验证。
他起身离开塔台,藏青色夹克下摆划过控制台边缘。走廊灯光随步伐明灭,脚步未停。
模拟器中心舱门开启时发出轻微气压声。陈御风步入驾驶舱,坐定,系紧肩带。意识沉入系统界面——【签到地点:高级飞行模拟器(曾用于歼-10首飞训练)】,【飞行贡献值达标】,【奖励解锁:激光引导着陆系统】。
数据包瞬间注入思维。毫米波雷达阵列布局、惯性导航补偿逻辑、地形高程数据库调用路径逐一浮现。他闭眼三秒,将整套运算流程在脑中推演一遍,随后睁开,手动调整接地速率曲线参数,将允许误差压缩至±0.3米。
操作完成,他摘下头盔,走出模拟舱。
地勤人员正待上前对接数据,却被他抬手制止。“直接推送到歼-20b原型机飞控系统,覆盖原ILS协议栈。”
“可张副院长还没……”技术人员迟疑。
“我来负责。”陈御风已走向停机坪方向。
深夜的机场跑道被浓云笼罩,无星无月。沈昭华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美军观察组刚向国防科工局提出临时观测申请,理由是‘例行技术交流’。”
“让他们看。”陈御风脚步未缓,“把全程录像设为公开信道直播,码率调至最高。”
她沉默两秒:“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否认。”
通话结束,他抬头望向歼-20b静立的轮廓。机体表面涂层吸收所有光线,像一块悬浮的暗铁。座舱盖开启,他攀梯而上,关闭舱门,切断外部照明电源。
hUd显示屏熄灭。
头盔综合显示器亮起,绿色激光轨迹线在视野中央生成,由远及近勾勒出跑道三维轮廓。系统提示音响起:【激光引导系统激活,GpS信号屏蔽,外部参考丢失,进入全盲模式】。
“西部塔台,歼-20b请求进场许可。”他按下送话键。
塔台内,张建军站在监控屏前,手指捏紧钢笔。屏幕上,飞机雷达回波已进入最后进近段,距离跑道一公里,高度不足百米。
“他关了所有辅助显示。”副官低声说。
张建军盯着飞行轨迹线,纹丝不动。
机舱内,陈御风右手握杆,左手置于油门。风速突变,机体轻微偏移,激光轨迹随之扭曲。系统自动修正延迟0.4秒,他提前半拍施加反向操纵量,机身回归预定下滑道。
距地三十米,空速稳定在187节。
十五米,起落架触地瞬间,主轮与地面摩擦产生微小震动,被传感器捕捉并反馈至控制系统。接地偏差0.28米,低于设计极限。
跑道灯依旧熄灭。
飞机滑行减速,最终停稳。舱门开启,陈御风摘下头盔,递给等候的地勤。他转身,朝塔台方向微微点头。
掌声从塔台内部传出,起初零星,继而连成一片。
张建军没有鼓掌。他走到墙边,凝视那幅“天命由人不由天”的书法良久,随后拿起电话:“封存本次所有飞行数据,等级升至绝密,编号LZ-239。”
指挥中心内,沈昭华关闭直播窗口,将原始录像打包上传至国防科工局备案通道。她拨通一个号码:“准备应对美方技术质询,重点说明三点:第一,该系统完全自主;第二,测试符合国际航空安全标准;第三,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技术核查。”
挂断电话,她看向窗外。远处停机坪上,歼-20b已被拖入机库,仅剩一道车辙印指向黑暗深处。
陈御风登上通勤车,靠坐在后排。车内灯光昏暗,他闭目,意识再度接入系统界面。进度条正在缓慢推进:【飞行贡献值累积中,下一阶段权限即将解锁】。
片刻后,提示音响起:【即将解锁:微表情识别系统】。
他未做回应,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节奏与刚才降落时的操纵频率一致。
车辆驶过货运通道拐角,前方航站楼轮廓渐显。大屏滚动信息尚未更新,无人察觉刚刚发生的突破。
车窗映出他的侧脸,左腕机械表指针指向凌晨两点十七分。
此时,太平洋彼岸的军事分析室里,一段视频正在反复回放——画面中,战机在绝对黑暗中精准触地,无任何外部光源辅助。美军观察员暂停播放,放大激光轨迹截图,低声下令:“立即启动project Nightfall逆向评估程序。”
而在国内某研究院地下三层,一份标注“极密”的报告正被打印出来,标题为《关于激光引导着陆系统实战化部署的可行性建议》。打印机吐出最后一行字,纸张边缘微微卷曲。
陈御风的签字笔落在办公桌上,笔帽朝下,笔尖沾着一点未干的墨迹。
喜欢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