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御风站在展台中央,右手掌心托着那块嵌有机械表的折叠基板。实验室最后一道安全检测信号刚刚熄灭,外部通道的电磁屏蔽门缓缓闭合。他没有说话,只是将基板轻轻放在透明展台上。
展台底部亮起一圈蓝光,顺着金属边缘蔓延。时间十字——“2028”与“2038”的交叉刻痕——开始发光。全场灯光骤然调暗,所有镜头对准展台中心。
基板表面的雨滴纹路微微颤动,第一层金属片从边缘向上翘起,像一片被风吹动的叶片。紧接着,第二层、第三层接连展开,金属结构自动锁定角度,层层递进。三秒内,百米级跑道模型完全铺开,表面流转着与歼-20尾迹一致的虹彩光泽。
闪光灯瞬间炸响,咔嚓声连成一片。一名金发记者猛地站起身,手里的笔掉在地上:“这不可能!材料延展速度超过分子键重组极限!”
没有人回应他。摄像机已经捕捉到跑道内部的自修复通道正在运行,微裂纹在生成的瞬间就被周围材料填补。
国际航空杂志主编霍然起身,当众撕碎手中的宣传册,纸片撒了一地。“这种结构根本无法承受曲率引擎的冲击波!你们是在拿飞行员的生命开玩笑!”
沈昭华从嘉宾席起身,缓步走上主台。她没看那位主编,而是抬起左手,翡翠戒指轻触展台控制屏。一道加密验证通过,酒泉基地三天前的秘密测试录像开始播放。
画面中,“天命-x”验证机正以全推力状态冲上折叠跑道。起降全程的应力分布图同步显示,材料在承受极限压力的同时,内部能量网络持续激活修复机制。飞机平稳升空,跑道毫发无损。
录像结束,全场寂静。
沈昭华转向主编,声音清晰:“两年前,你们说我们的五代机航电系统是抄袭;一年前,你们说‘龙鳞’材料是吹嘘。现在,请重新定义什么叫航空法则。”
主编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出声。
后排几名西方记者交头接耳,有人已经开始连线总部要求追加专题报道。
就在此时,一名代表团成员举手发言:“这项技术尚未经过国际认证流程,存在不透明风险。我们提议发起联合审查,暂停其推广。”
陈御风终于开口:“审查可以,但不会改变结果。”
他抬起右手,接入“飞行王朝系统”。全息投影瞬间覆盖整个会场穹顶,五十个红点逐一亮起——那是他曾签到过的地点:酒泉基地、阿波罗11号登月点、战机遗址、空域禁飞区……
每个红点下方,同步浮现出海外订单数据流。
“德国请求引进折叠接驳桥,编号d-07,已接入本地基建网络。”
“巴西订购小型化应急起降平台,三套,部署于亚马逊雨林救援站。”
“阿联酋提出共建月面中继站,初步协议已完成签署。”
数据流不断刷新,红点数量从五十增至六十三。每一份订单都附带实时坐标、交付周期和技术参数。
陈御风看着台下众人:“这些不是申请,是通知。新的标准已经运行,欢迎加入。”
话音落下,窗外轰鸣声由远及近。十二架歼-20编队低空掠过发布会现场,机身涂装统一更新为“天命-法则”,飞行轨迹划出空间折叠函数的标准曲线。
会场内的全息地球投影仍在运转,红点闪烁频率加快。某国代表迅速打开平板,试图截取数据流,却发现所有信息都带有动态加密水印,无法复制。
沈昭华退回嘉宾席,指尖轻敲桌面。她的翡翠戒指仍留在控制屏感应区,投影光斑在指节间来回跳动。
陈御风站在原地,右手按在机械表上。投影中的“天命-法则”航线不断延伸,穿过大气层,指向月球静海方向。
一名记者突然提问:“你们如何保证这项技术不会被滥用?”
陈御风没有立即回答。他调出系统界面,切换至签到记录总览页。页面最顶端显示着一行数字:**累计飞行贡献值:987,654**。
“每一项技术解锁,都来自真实签到。”他说,“每一次应用,都需要匹配对应权限。滥用的前提是能复制这个过程——你们谁去过阿波罗11号着陆点签到?”
记者沉默。
另一名记者追问:“如果其他国家也想建立类似系统呢?”
“那就让他们自己去找未来的科技资源。”陈御风平静地说,“我们不卖技术,只输出标准。”
此时,投影突然弹出一条新提示:【检测到境外Ip批量抓取数据包,来源锁定为某国际咨询公司服务器】。
陈御风手指轻点,系统自动启动反制协议。所有公开数据流瞬间切换为模拟版本,包含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虚假参数。真正的核心技术路径已被隐藏。
会场后方,一名戴眼镜的女记者快速记录着什么。她肩头别着微型录音设备,左手小指上的蛇形尾戒微微反光。但她没有察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右下角,正闪过一道极细的红色警示条——数据已被溯源标记。
沈昭华注意到那个方向,眼神微冷,但未动声色。
陈御风低头看了眼手表。表盘上的时间十字依旧稳定发光。他记得三天前在实验室第一次看到这一幕时,周子豪说过一句话:“这不是我们造出来的,是它自己选择要醒。”
现在,它醒了。
全球都看见了。
一架歼-20完成通场后拉升爬升,机腹下方投下一枚金属胶囊。胶囊精准落入展台旁的接收槽,自动解锁,露出内部一块刻有“首块折叠基板纪念版”的铭牌。
陈御风伸手取出铭牌,背面写着一行小字:“起点不在图纸上,而在敢不敢迈出第一步。”
他将铭牌放回展台,转身面向全场。
“今天不是发布一项技术。”他说,“是宣布一个事实——华夏不再追赶标准,我们在制定标准。”
沈昭华站起身,走到他身边。两人并肩而立,背后是不断滚动的全球订单列表。
投影中的红点又亮起一个新的坐标,位于北极圈内某废弃雷达站。系统提示音轻微响起:【新签到点激活,等待宿主确认】。
陈御风没有动作。他知道,下一步已经在路上。
会场灯光仍未恢复,只有全息投影照亮每个人的脸。一名年轻记者握紧笔,写下最后一行标题:《从模仿到定义:一场发布会改写航空史》。
他的钢笔在“定义”二字上用力一顿,墨迹晕开一小片。
喜欢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