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狡黠一笑:“二哥,乐成,难道就不能赊账吗?你们别钻入牛角尖啊,我骗他们过来,就没想过给钱。”
卧槽?
李平瞪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李长青,自己陷入了惯性思维,竟然一时间没想到这一招。
“有把握?”李平脸色认真。
“六七成,不过得二哥你配合我。”李长青说道,眼里满满的自信。
“没问题,你让我如何配合都行。”李平摸了摸下巴,又沉思片刻,问道:“能赊账多少匹战马?”
李长青竖起五根手指头:“五百,我来的路上四处打听过,据我所知,五百是这伙蒙古商人能赊的极限。”
五百嘛!
也不算少!
加上祖润远答应的,一共也就六百匹战马,勉勉强强可以组建一支三百左右的骑兵队,何况还有缴获的战马。
这一刻。
李平的野心又膨胀了。
原先打算组建一百五十的骑兵,如今已然满足不他的胃口,他要扩张到三百,兵源他并不着急。
因为现在光是统计的兵源人数,就已经抵达两千人。
当然,这少不了他逐渐蚕食附近的原因,毕竟从头至尾吞并就没有停歇过。
尤其是在关外。
朝廷那群士族想管都管不了。
更何况野战击败一千清军,同时还有吴三桂一百精锐骑兵。
李平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事绝对会传到朝廷,虽然千人战不算什么大战役,但打这一战的人很特殊。
说不定。
崇祯还会给自己封个官。
想到这里,李平嘴角不由翘起一抹弧度,随后又和李长青,李乐成商量一番,便让李长青去叫人。
很快。
李长青带着一名穿着蒙古服装,一脸络腮胡子,身材魁梧的大汉走了进来。
那大汉虽然看上去五大三粗,但眼睛却透露着狡诈和算计,一看便知是个不会吃亏的主。
他恭恭敬敬上前,对着李平行礼,并且自我介绍道:“您好,我叫茂努海,是一个走马商人,我的马匹很好,它们很健壮,我想,你一定会满意我的马。”
茂努海不但完成自我介绍,还不忘向眼前之人推销自己的产品。
在来时路上。
他便听李长青说,李平如何雄才大略,如何身姿挺拔。
其实他原先是不相信的。
但当直面李平这一刻,他深深感受到了那股恐怖气场。
此人不简单!
看来不能漫天要价了!
不过,和这种人做生意有保障。
“请坐!”
李平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谢谢!”
茂努海行礼,走至一旁坐下。
李平看向茂努海,按照原先和李长青商量好的,开口道:“你的马,我听长青说了,价格我也了解到了,据我所知,你们蒙古缺粮食,我想用粮食和你们换战马,不知意下如何?”
那茂努海眼睛一亮,他其实不想要银子,反而想要粮食,正如李平所言,他们蒙古缺少粮食。
“我很愿意用粮食交换,甚至我还可以给你优惠。”他诚恳的说道。
李平笑着点头,继续道:“不过,当下我没这么多粮食,你应该也看见了,外面的土地上种满了粮食,到了秋天便能丰收,我想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赊账?
茂努海不是傻子,他瞬间便听出了李平话中意思。
但他却犹豫了起来。
自己该信眼前之人吗?
虽然自己在辽东有赊账的客户,但那是老客户。
这李平是才成长起来的新势力。
值得信任吗?
在一阵纠结过后,茂努海一脸认真的问道:“我能相信你吗?”
李平笑了笑:“当然能。”
随后拿出一把上了年纪的刀,轻轻抚摸着,脸上浮现出追忆,自顾说道:“我家一直以来,都是军户,从小到大经常饿肚子,我父亲的父亲,一直将这柄刀当作传家宝,算得上是我家最珍贵的东西……”
茂努海看着那把破刀,嘴角微微一抽,虽然他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还是假,但那柄破刀,绝对一文不值。
李平见时机差不多了,话锋一转,继续道:“我可以立字据,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愿意交一部分定金。”
听到这话,茂努海脸色才缓和一些,不知怎么的,他总有种上贼船的感觉。
想了想,他还是忍不住问道:“定金几成?”
李平竖起两根手指,说道:“两成,剩余八成秋后结清。”
两成?
茂努海刚缓和的脸色又紧绷了起来。
他有种被耍的感觉。
“李大人,您是真心实意做生意吗?我很有诚意,但两成,老实说,我有些后悔过来这一趟,如果我们是经常交易,或许我会同意,但我们是第一次,我不相信你会信守承诺。”
李平微微蹙眉。
这蒙古商人比想象中还要难搞定。
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李长青,忽然对着茂努海说道:“茂努海兄,其实我理解你的担心,你应该也知道,现在粮食有多贵,要不我们给你银子,五成,你看如何?这样会够意思了吧!”
一旁的李平瞬间猜到李长青要干什么,随即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之所以只给两成粮食,是因为考虑到我们自己要吃,如果银子可以给五成。”
这一唱一和,算是彻底拿捏住了茂努海,因为他很清楚粮食现在的行情,一天一个价。
更何况现在战火纷飞。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
他最后轻叹一声:“两成就两成吧,你们有多少马匹?”
“五百上上等马。”李长青说道。
听到这个数字,茂努海意味深长地看向他,说道:“长青兄,你真是精明。”
李长青哈哈一笑,不再说话。
其实。
茂努海之所以愿意答应交易,最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李平。
在来的路上。
他打听了关于李平的所有信息。
尤其是击败一千清军这事。
让他认为。
李平是一个有智慧的雄主,而这种人通常都会信守承诺。
当然,这是他的经验判断。
就在几人商讨完交易的时候,陈二娃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平哥,外面来了好多当官的。”
喜欢明末:从辽东开始,打造盛世帝国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明末:从辽东开始,打造盛世帝国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