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夏还是觉得有些太累了。
“不累,真不累,比不上我之前的一半累,我会走路就开始干活,起早贪黑,还吃不好穿不暖,在夫家更是猪狗不如。
哪像现在,中午忙一会、晚上忙一会,别的时候都闲着,吃的也好,顿顿有肉,最主要的心情也好,以前哪敢想这种日子。
小夏,你就让我做吧,不做不得劲。”
“你做也行,工钱要加啊,不然我可不让你做。”
母女仨的卖身契还在小夏手里,主要怕男人会找过来,所以想等两个姑娘长大了再给。
但张小夏也跟她们约定好了,每个月按时发工钱,原本兰花死活不要,张小夏吓唬她如果不收,就不让她干活了,她才勉强答应。
“回头再说,还不知道能不能挣到钱呢。”
“你也先不急,我先跟铁匠铺定个炉子,不然不好做。”
张小夏画了个草图,来到打铁匠铺子,干活的是父子两个,之前她的炉子就是在这里定做,沈夜白那天晚上吃过后,第二天还让廖掌柜过来,问她要了炉子的做法和蘸料的调法。
也不白要,给了300两。
听廖掌柜说,他们东家打算在京城的铺子试试拨霞供,也以羊肉为主打,京城气温低,寒冷时间长,有钱人云集。
而且离草原近,羊肉口感更好,不像清水镇难得能吃一回羊。
说不定能把他们在京城的那座不温不火的酒楼给做起来。
张小夏得了钱高兴,把知道的火锅蘸料的方子都教给了廖掌柜。
她现在口袋里的银子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有一千多两了。
铁匠铺的人看到张小夏很热情,因为客如云在他这里定了100个铜炉,都是张小夏给介绍的。
“小夏来啦,这次又要做什么?”
“叔,做个这样的炉子,你看看,锅底是平的,能拿下来,下面跟灶膛差不多,烧柴火的地方,好不好做?”
“看着应该不难,我试试。”
“谢谢叔。大概我等几天过来拿?”
“5天差不多。”
“好嘞,我先走了叔。”
订好了炉子的事情,接下来就是等了。
中途二嫂过来接手,她回了村里一趟。
马上七月了,天越来越热,久未下雨,河床露出的河面部分也越来越多,稻子蔫哒哒的。有的田里甚至出现了裂缝。
七月正是稻子抽穗、开花、扬穗的重要时候,如果再不下雨,今年的稻子就完了。
村口老伯正在挑水,一条条压弯的扁担,把肩膀勒的青紫,倒进田里的水湿不到一小块,立马全部都渗进了泥里。
明知毫无希望,老伯还是不放弃,一担担的去挑。
稻子是一家人的命,没得吃下半年全家人都得饿死。
张小夏心情沉重起来。
路上遇到了里正,也是愁眉苦脸。
“里正叔怎么了?是不是干旱的事?”
“哎,也不知道老天爷什么时候会下雨,再这么干下去,今年的收成全完了。现在地里除了红薯长的好些,没受太大的影响,菜都比往年长的差,这还是天天跟在后面浇水,要是没人浇几天就得干死。”
“有什么法子吗?”
“能有什么法子,再干下去,河里也快没水了,上头村子听讲要把河给堵住,那怎么行,我正准备找村里的壮劳力一起上去商量,估计也不好说,以前也有为抢水的事情打过架,还死过人的。”
张小夏回家,老张头带着老大、老二,每人手里都拿着个东西准备出门。
“爹,大哥、二哥,你们去干啥?”
“刚里正来喊我们,上头村竟然想断我们的水,不给我们活路,既然活不了,大家都别活了。”
老大义愤填膺,本来这些天就着急上火的不行。
张小夏脸色严肃起来:“大哥,你这话不对,你有媳妇孩子,谁让你做事这么冲动的?还有爹,你一把年纪了,怎么能带头?这一大家子你不管不顾了是吧?”
“大家都去,我们总不能当缩头乌龟吧?”
张小夏无语,男人总是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变成好战分子,不分老少。
“里正让你们先去商量,没说要打架,你们一个个拿着扁担、锄头干什么?商量不了,给人家一锄头是吧?”
王凤英拍着大腿从屋里出来:“我嫁给你辛苦一辈子,现在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了,死老头子,你是想把我们家往坑里推啊。”
李秀儿也抱着孩子在边上抹眼泪。
“你走了我就给孩子再找个爹。”她边哭边骂。
几个男人面上挂不住,放下手里的东西。
“对不起,媳妇,别哭了,我们先好好说,不打架。”
里正聚集了不少人,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心里知道这趟估计不会顺利。
“都不许带家伙,带家伙的都给我放下来,别还没被天灾干倒了,先自己把自己干倒了。”
有些人不情愿。
“凭什么,他们不会那么好讲话,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人以为咱们大山村的人好欺负。”
“欺负欺负,你拿着柄大柴刀,谁敢欺负你,到时候正要一刀一个,跟砍西瓜似的,晚上也不用回来,直接去县衙大牢,秋后就可以问斩了。”
里正一顿阴阳怪气。
男子脸色几经变换,终究还是把柴刀给了一旁等着的媳妇。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放下了手里的农具。
许婆子看见张小夏在,凑过去:“小夏,待会一起去看看?”
“许婆婆,恩,要去的,不然我不放心。”
杨李氏事不关己,反正她又不种田也不种菜,都干死了好,谁都没得吃。
她大不了去镇上找儿子。
怪事的是,张郎中一家这次也没有参与,他家在村里田地算是多的。
张小夏没错过张秋月脸上得意的笑。
心里大致能猜到,如果她知道要干旱,肯定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
小夏也偷偷存了不少粮食,因为她家每天来来往往的车子多,所以没有特别引人注目。
今年村里大部分人都种了不少红薯,有这个,饿不死人。
许婆子凑到小夏耳边说:“张郎中家买了好几车粮食,我亲眼所见,他们家估计知道些什么。”
“能下雨当然更好,不下雨我们也要想法子,再不济还有红薯,许婆婆你放心,饿不死人。”
“我信你的话,幸亏儿子听我的种了两亩地的红薯。”
喜欢穿成极品小姑,退亲后种田致富忙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成极品小姑,退亲后种田致富忙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