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站在省设计行业峰会的后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外套的纽扣。身上这件量身定制的米白色西装,是丈夫上周偷偷下单的,说“我老婆现在是要站在台上分享的人,得穿得衬得起这份底气”。想到这儿,她嘴角弯了弯,刚抚平的衣角又泛起一点暖意。
后台的电子屏上正播放着前一位嘉宾的演讲,标题是《数字化设计的未来趋势》,满屏的代码和数据看得人眼晕。林晚低头看了眼手里的演讲稿,最后一页的“宝妈创业”几个字被她用荧光笔标了道浅黄——这是她犹豫了三天才定下的核心主题,比起那些高大上的行业术语,她更想讲讲重生后那些“一边给孩子换尿布,一边改设计图”的真实日子。
“林总监,下一个就到您了。”工作人员的提醒让林晚瞬间回神,她深吸一口气,将演讲稿折好塞进西装内袋,踩着高跟鞋走向舞台入口。聚光灯的光晕在她脚边流动,隐约能听到台下传来的交谈声,夹杂着几句“听说她是做亲子设计的”“还是个三个孩子的妈妈?”,没有质疑,更多的是好奇。
走上舞台时,林晚特意放慢了脚步,目光扫过台下的观众席。第一排坐着省设计协会的会长张老,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朝她点头微笑;中间区域有几个熟悉的面孔,是之前一起制定行业规范的同行;最后几排则坐着不少年轻设计师,手里的笔记本已经翻开,眼神里满是期待。
“大家好,我是林晚,来自‘晚晴亲子’工作室,同时也是一家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不过今天,我更想以‘三个孩子的妈妈’这个身份和大家聊聊。”开场白落地,台下瞬间安静下来,连翻笔记本的声音都轻了几分。林晚走到舞台中央,没有急着按ppt遥控器,而是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点开了一张照片。
大屏幕上瞬间出现一张略显凌乱的书桌:左边放着半杯凉掉的咖啡,中间摊着一张儿童房设计草图,右上角压着一张幼儿园的接送卡,最底下还露出半截孩子的涂鸦画。“这是我重生后第一年的书桌,”林晚的声音带着笑意,“每天早上六点半送大女儿上学,回来给小女儿喂奶粉,趁两个孩子午睡的时间改设计图,晚上等丈夫回来搭把手,再熬夜写工作室的运营计划。那时候没人相信,一个围着孩子转的宝妈能做好设计,连我自己都怀疑过——直到我接到第一个亲子设计订单。”
她按下遥控器,ppt切换到第一张正式页面,标题是《从“妈妈的需求”到“设计的温度”》。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林晚没有堆砌专业术语,而是讲了三个故事:为自闭症儿童设计“安全角”时,如何跟着孩子妈妈蹲在地上观察孩子的活动轨迹;为二胎家庭设计收纳空间时,如何让大女儿主动参与画图,最后把她的涂鸦融入设计;还有去年冬天,为山区幼儿园设计活动室时,孩子们冻红的小手捧着热茶,说“姐姐的设计让屋子变暖和了”的场景。
台下的观众听得入了神,张老手里的钢笔停在笔记本上,眼神里满是动容;几个年轻设计师时不时点头,有人悄悄擦了擦眼角。当林晚讲到“最好的亲子设计,不是把房子装得有多漂亮,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小角落”时,台下突然响起一阵掌声,起初是零星的几声,很快连成一片,甚至有人站起来鼓掌。
林晚停下话头,鞠躬致谢,心里的暖意快要溢出来。她刚想继续往下讲,突然听到台下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是“砰”的一声闷响,伴随着有人惊呼“张老!”。林晚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朝第一排看去——张老正捂着胸口,身体慢慢向后倒,手里的钢笔滚落在地,笔记本摊开在“林晚 宝妈创业”那一页。
“快叫救护车!”林晚几乎是瞬间冲下舞台,高跟鞋踩在台阶上发出急促的声响。她跑到张老身边时,已经有两位同行围了过来,其中一位是医生的家属,正蹲在地上查看张老的状况。“脉搏有点弱,好像是心脏问题!”那位同行的声音带着焦急,“他口袋里好像有药,但手抖得打不开!”
林晚立刻蹲下身,轻轻掰开张老的手指,从他的西装内袋里摸出一个棕色药瓶。瓶身上没有标签,只有一行用马克笔写的小字“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她迅速拧开瓶盖,倒出5粒药丸,小心地放进张老的嘴里,又让人递来一瓶温水,帮他慢慢咽下。
“救护车还有多久到?”林晚抬头问工作人员,声音冷静得不像刚从舞台上冲下来。“已经在路上了,大概五分钟!”工作人员的话音刚落,张老突然咳嗽了几声,眼睛慢慢睁开,虚弱地看向林晚:“小……小林,你刚才的话……还没讲完呢……”
林晚松了口气,握着张老的手笑了笑:“您先好好休息,等您康复了,我再跟您慢慢讲。”这时,台下的观众已经安静下来,有人举着手机录像,有人在低声议论,还有几个年轻设计师主动站到舞台两侧,维持着现场秩序。林晚回头看了眼舞台上的大屏幕,ppt还停留在山区幼儿园的照片上,孩子们的笑容格外明亮。
就在这时,张老突然伸手抓住林晚的手腕,力气比刚才大了些:“小林,我刚才听你说,想把亲子设计带到更多地方?”林晚点头:“是的张老,我们正在筹备乡村亲子民宿的设计项目,想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有好看又安全的活动空间。”张老眼睛一亮,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信封,塞进林晚手里:“这是协会‘乡村设计扶持计划’的申请表,本来想会后给你的……现在看来,不用等了。”
林晚捏着信封,指尖传来纸质的温热,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暖流。她刚想道谢,就听到张老又说:“不过,这个计划有个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亲自带队去乡村调研,至少待一个月。你家里有三个孩子,丈夫又忙,能行吗?”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在林晚心里激起一圈涟漪。她下意识地想到家里的三个孩子:大女儿下周要期中考试,小女儿刚上幼儿园还在适应期,最小的儿子才刚满周岁,正是黏妈妈的时候。如果自己去乡村待一个月,家里的担子就全压在丈夫身上,婆婆的身体也刚好转,能不能帮忙照顾孩子还是个问题。
台下的观众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人小声议论:“一个月确实太长了,她家里还有这么小的孩子”“要是换做我,肯定舍不得”。林晚握着信封的手紧了紧,目光扫过台下的年轻设计师,突然想起自己重生时的决心——当初那么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有团队支持,有家人理解,难道还要因为“舍不得”而放弃吗?
“张老,”林晚的声音坚定起来,“我能行。”话音落地,台下再次响起掌声,比刚才更热烈。张老满意地点点头,闭上眼睛休息,救护车的鸣笛声也恰好从场外传来。医护人员推着担架走进会场时,林晚帮忙把张老扶上担架,看着他被抬出会场,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回到舞台上时,林晚的西装外套已经有些皱了,头发也乱了几缕,但她的眼神依旧明亮。“很抱歉刚才打断了演讲,”她拿起话筒,声音比之前更沉稳,“不过也借着这个小插曲,想跟大家说一句:做设计和做妈妈一样,都需要勇气——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时候,还能选择往前走。”
台下的掌声再次响起,这次持续了很久。林晚按下遥控器,ppt切换到最后一页,上面只有一行字:“设计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空间里自在生长。”她鞠躬致谢,准备走下舞台时,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丈夫发来的微信:“老婆,演讲顺利吗?对了,妈刚才说,老家的亲戚想找你帮忙设计房子,说是……要做亲子民宿?”
林晚脚步一顿,手指停在手机屏幕上。老家的亲戚?亲子民宿?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她心里一动——自己刚决定去乡村做调研,老家就有人想做亲子民宿,是巧合,还是……她抬头看向台下,张老刚才坐的位置已经空了,但那封红色的申请表还在她手里,透着一丝让人期待的暖意。
走到后台时,工作人员递来一杯温水,笑着说:“林总监,您刚才太厉害了,不仅演讲讲得好,还救了张老。对了,张老走之前让我跟您说,协会副会长的任命书,等他出院就给您送过去。”林晚接过水杯,心里又是一暖,刚想道谢,手机又震动起来,这次是工作室的骨干发来的消息:“林姐,不好了!之前签约的乡村幼儿园项目,施工队突然说要涨价,不然就停工!”
温热的水杯贴在掌心,林晚的眉头轻轻皱起。一边是突如其来的副会长任命和老家的民宿邀约,一边是施工队临时涨价的危机,还有家里三个等着她回家的孩子——接下来的日子,似乎又要开始一场新的“战斗”了。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嘴角却悄悄扬起:没关系,重生后的每一次挑战,不都是通往更好未来的台阶吗?
喜欢重生二宝妈:逆袭开挂新人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二宝妈:逆袭开挂新人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