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写得有点乱,是因为作者君的思路出了点问题,还请各位书友见谅,不喜欢的可以选择直接跳过,不影响后续阅读)
“皇权特许、先斩后奏?锦衣卫的权利这么大吗?”
原随云是更加吃惊了,因为作为江湖人士,他对朝堂上的一些情况,的确是缺乏足够的认知,对锦衣卫相对熟悉和了解一些,但从来未曾听说过还有这等权利。
真要是如此的话,锦衣卫完全可以用一个个莫须有的罪名,对任何官员、江湖势力下手,掌握在某些人手中,完全能够成为排除异己的一柄利刃。
“可是不对啊,据属下所知,锦衣卫虽然有权利对朝廷官员还有江湖势力展开调查,但除非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否则也不敢胡乱动手吧,这与王爷所说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
在惊讶过后,原随云又感觉到有些奇怪,因为刘兴岳口中所说的锦衣卫与他印象中的锦衣卫完全不一样。
在大汉帝国,锦衣卫的确是威名赫赫,江湖势力和朝廷官员都畏之如虎,不愿意与锦衣卫打交道,很多人背地里更是称呼锦衣卫为朝廷鹰犬。
可在明里暗里,与锦衣卫对抗,抗拒调查和执法,乃至公然阻挠办案,武力对抗的可不在少数,每年都有许多锦衣卫成员因为各种原因死亡,死亡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
换句话来说,锦衣卫不过是大汉帝国一个比较强力的武力机构而已,根本就没有达到刘兴岳所说的那么强大,差得有些远了。
“本王其实也不相信,可这是从皇城司传来的消息,锦衣卫在成立的时候,先祖就立下了这样的规矩,赋予了锦衣卫极大的权限。”
“至于为何现在的锦衣卫完全没有这样的表现,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一个权力太大的武力机构,会让所有人感觉到恐慌的,不光是江湖势力,就连朝廷官员也深深忌惮,他们自然要联合起来,抵制锦衣卫。”
“你想想,近乎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锦衣卫的权利还能够保持得住嘛,自然是要被受到极大的削弱,至少要被很多双眼睛盯着、控制着,不能让他失控。”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兴岳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寒芒,虽然他也觉得锦衣卫的权力太大,的确不是什么好事,但江湖势力和朝廷官员们的行为,无疑是对皇权的对抗,这是任何一个皇帝乃至皇室成员都无法容忍的。
现在的刘兴岳,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权利的皇子,并不是皇帝,可这并不妨碍他站在皇帝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反正那张龙椅,早就已经被他当成囊中之物了。
“锦衣卫的确是被逼着要讲规矩,但特权一直未曾被取消,只是轻易不会动用罢了,可你不要忘记了,正四品的郡少府而已,背后或许有后台、靠山,但也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人物。”
“锦衣卫真要拿这个特权说事,谁都说不出锦衣卫的行为有什么错误,想要发难,也要看看能否对抗背后的人,这一次他们可不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点了点头,原随云不再提出质疑,这话其实是很直白的,锦衣卫是否动用特权、是否违规操作,事实如何并不重要,无非是背后势力的对抗。
如果那位倒霉少府背后有着权势滔天的大人物撑腰,锦衣卫这一次可就是捅了马蜂窝了,就算不死也要脱一层皮,拿出皇权特许都不管用。
可要是少府背后没有什么大人物,锦衣卫的做法就是合情合理的,毕竟这是锦衣卫的特权,皇室先祖亲笔御封的,属于绝对的程序正义,可不是挟私报复。
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比谁的拳头大,拳头更大的人自然就可以掌握话语权,关键不在于锦衣卫做了什么,在于背后的人拳头是否足够大。
“那王爷的意思是,下一步就调查锦衣卫?”
“只是本王的怀疑,而且章兴昌前脚查到丧魂谷,蔡康后脚就来了,时间节点有些太过于巧合了,昨天收到京城传来的消息,在少府灭门案发生之前,蔡康曾经回过北镇抚司述职。”
“表面上是正常公事,但根据皇城司的内部情报,蔡康在京城期间,曾经多次与老六手下的幕僚会晤,也许双方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
“蔡康与六皇子有接触?”
这个消息再次让原随云有些惊讶,他之前就有了解过,成年皇子们,但凡背后母族有些势力的,都得到了一定的参与朝政的权限。
年龄较大的皇子们,自然占了最大的便宜,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这几位都被赋予了参与朝政的权利,不但能够在朝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还可以凭借皇子的身份,插手各个机构的事务,权力可是不小的。
二皇子与六皇子,虽然没有得到参与朝政的权利,但收获也是极大的,一个协理锦衣卫,一个协理六扇门,两人都在大肆拉拢人员,安插亲信。
锦衣卫属于是二皇子的地盘,蔡康却与六皇子勾勾搭搭的,别管他是否真的投靠了六皇子,就这个消息传出去,二皇子都会将他视同背。
原随云有些想不明白,蔡康好歹也是天人境武者,还在锦衣卫任职多年,怎么头脑如此简单,不知道将事情做得隐秘一些嘛。
京城那是什么地方,高手如云,暗地里的动作想要瞒过人,可没有那么容易。
“不要这么吃惊,老二只是协理锦衣卫,有权利插手锦衣卫的事情,也有资格指导锦衣卫的各项事务,但却没有权力干预锦衣卫的人员任免还有处置,至少名义上没有。”
“蔡康不过是与老六府里的幕僚私下里有接触而已,不能说明任何东西,起码没有人会将这种事情放在明面上来说,老二也不能光明正大地对付蔡康,只能是私底下动点手脚罢了。”
“再说了,偌大一个锦衣卫,光是明面上的人员就有两三万人,老二不可能收服所有人员,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投靠了其他人的,多一个蔡康也不多,老二总不能将所有不投靠他的人都给处理了吧,他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原随云听得很认真,他虽然聪明,也有能力,但绝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江湖上,对于朝堂上的情况,还有各个朝廷机构,却是缺乏了一些了解和敏锐感知。
各位皇子的情报,还是他当初在京城的时候打听出来的,却也只是记住了,没有去细细思考过,这也算是他的一个缺点吧,对有些事缺乏了足够的敏感度。
“王爷,章兴昌是六扇门的紫衣捕头,而六皇子恰好是奉命协理六扇门,如果他也暗中投靠了六皇子,那蔡康来的时间巧合就不是巧合了。”
“或许是章兴昌意识到,要破税银火耗案,光靠他是不够的,需要寻求外援,蔡康就是六皇子给他准备的援军?”
刘兴岳神色未变,轻声说道:“暂且不提章兴昌是不是投靠了老六,你刚刚也说了,老六是奉旨协理六扇门,真要是派人支援章兴昌,完全可以从并州六扇门和京城总部派人,六扇门内可不缺天人境武者,何必要安排蔡康过来。”
“锦衣卫和六扇门的关系可不好,章兴昌若是寻求蔡康的帮助,不管案子破不破,都会在六扇门内部惹起公愤,老六要是敢这么做,六扇门内很多人都不会投靠他。”
两个机构之间,互相配合,联合破案的事情并不少,但双方是平等的,功劳也是按照出力多少分配,还是得到高层许可的。
眼下的情况不同,章兴昌只是大宗师修为,而蔡康却是天人境,两人若是合作,地位上不可能平等,总要分个高下出来,无疑章兴昌就属于弱势的一方。
让六扇门给锦衣卫打下手,而且这个案子还是汉帝下旨,安排给六扇门的,蔡康一来就拿走了案子的主导权,这样的事情六扇门绝对不会同意。
哪怕是老六下令,也不可能压下六扇门内部的反对意见,甚至还会导致他在六扇门内部的话语权削弱,老六可不会这么傻。
一想到这里,刘兴岳就继续说道:“章兴昌与蔡康是不可能合作的,他们没有合作的基础,不过你的担忧也很有道理,如果两人都是老六的人,他们完全可以在私下里联手。”
“不过也不需要太过担心,他们的目的是税银火耗,我们的目的是少府灭门案,没有什么冲突,他们想要干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不干涉我们的行动就不去管他。”
“蔡康这个时候来,肯定是老六的意思,看样子老六想要在长子县干点事情出来啊,就是不知道他的目标是谁。”
“王爷,那咱们接下来从何处入手?”
“呵呵,简单啊,既然怀疑事情与锦衣卫有关,那就先从锦衣卫下手,探探情况再说。”
“属下明白了,马上就去安排人暗中调查。”
其实到了现在,刘兴岳和原随云都没有任何证据,一切都只是猜测而已,甚至于连靠谱的线索都没有,就直接动手展开调查,只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证据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怀疑就足够让他们有所动作了。
等到原随云走后,刘兴岳亲手写了一封信,用火漆封口之后交给旁边的葵花公公。
喜欢九龙夺嫡:从掌控江湖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九龙夺嫡:从掌控江湖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