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对“曦光族”记忆的第一次主动回应后,银辉在珍珠星云的核心区域又停留了一段时间。他需要巩固自己与庞大记忆库的连接,并更熟练地掌握那些初窥门径的守护者权能。他像一个刚刚继承了古老图书馆的管理员,需要熟悉每一个书架的分类,理解那些特殊藏品的意义,并学会使用维护这座知识圣殿的工具。
“忆守者”的核心意识如同一位沉默而耐心的导师,不再进行直接的引导,而是任由银辉在记忆的海洋中自行探索,只在他可能迷失或触及某些极其危险、不稳定的记忆残片时,才会传来一道温和的警示波动。
银辉发现,随着他对守护者身份认同的加深,他感知“存在印记”的能力变得更加精细。他不仅能感知到强烈的文明回响,甚至能捕捉到一些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留下的、极其微弱却独特的“痕迹”。一道穿越了数万光年的思念波动,一个被遗弃的探测器在虚空中发出的、持续了数个世纪的孤独信号,甚至某个艺术家将自身情感倾注于一件艺术品后,那作品本身携带的、超越物质的情感烙印……这些细微的“印记”,如同星空中的尘埃,渺小却无数,共同构成了宇宙情感背景辐射的一部分。而他现在,能隐约“听”到这些尘埃的低语。
他也开始尝试更复杂地运用“信息重构”。他不再仅仅满足于重现历史场景,而是试图去理解不同文明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将一些非暴力、侧重于理解世界和提升生命层次的技术或哲学思想,从它们独特的表达形式,转化为更通用、更易于被其他碳基智慧生命理解的“概念模型”。这并非为了传播技术,而是为了加深他自己对“生命多样性”的理解,也是为记忆库增加更丰富的解读视角。
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无数或辉煌、或悲壮、或奇特的文明记忆。他见证了一个将机械与血肉完美融合的共生文明的兴衰;体会了一个完全生活在高维碎片中的能量生命对“实体”世界的困惑与好奇;也感受到了某个痴迷于数学之美的文明,最终将自身整个星球计算成一个巨大公式后,那戛然而止的、混合着极致理性与莫名空虚的终局……
每一次深入的“共鸣”,都让他对生命的顽强与宇宙的浩瀚多一分敬畏,也让他守护者的“心光”变得更加凝练和深邃。他仿佛不再仅仅是银辉,他的灵魂中,开始承载起亿万年时光与无数故事的重量。
就在他沉浸于这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时,一份特殊的“共鸣”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并非来自某个辉煌的文明整体,而是一段极其微弱、断断续续、仿佛随时会熄灭的个体印记。它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强大种族,其波动模式甚至有些……熟悉。银辉集中精神,小心翼翼地追溯着这道印记的源头。
印记中蕴含的信息碎片很少,充满了绝望的挣扎与最后时刻的不甘。它来自一个被称为“寻星者”的弱小种族个体,这个种族天生对星辰有着超乎寻常的亲和力,但自身科技水平有限。这个个体似乎是他们种族中最杰出的导航员,在一次孤注一掷的深空探索中,他们的飞船遭遇了未知的空间乱流,最终失事。在意识消散前,这名导航员用尽最后的力量,将他计算出的、一个据说蕴含着“生命起源奥秘”的星域坐标,以及他们种族传承的、关于利用星辰引力进行超光速航行的独特理论雏形,化作了一道执念的印记,抛向了宇宙。
这道印记在虚空中漂流了不知多少岁月,微弱得几乎无法被察觉,最终被“忆守者”捕获,保存了下来。
让银辉感到熟悉的是,这个“寻星者”种族对星辰引力的理解和运用方式,与他自身星裔血脉中某种本能的天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仿佛是同一棵知识树在不同土壤上生长出的分支。
而那个被标记为蕴含着“生命起源奥秘”的坐标,更是让他心神震动。根据记忆库中的星图对比,那个坐标位于银河系一个非常偏僻、几乎没有任何观测价值的暗淡区域,与“寻星者”母星所在的星域相隔极其遥远。一个科技并不发达的种族,是如何计算出这个坐标的?又为何如此坚信那里藏着生命的终极答案?
这份尘封的、来自一个弱小种族最后希望的坐标,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银辉心中激起了涟漪。这似乎不是一个需要他去“回应”的请求,更像是一个等待被验证的……谜题。
喜欢全球梦魇:我的信徒是众生潜意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全球梦魇:我的信徒是众生潜意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