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立誓之后,陈阿福的心仿佛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定与力量。他随着周正捕头和王婆婆一同离开了土地祠,将王婆婆安全送回了她在县城边缘、略显清寂的住处后,便重新挑起那担瓷器,踏上了未完的旅程。
这一次送货,阿福走得格外沉稳。臂膀上的伤口渐渐结痂,心中的波澜也慢慢平复,但那份对张老捕头的感激与敬仰,以及立下的誓言,却如同烙印般深深铭刻在他的心底。沿途的山川草木,在他眼中似乎也多了几分不同的意味,那条古老的驿道,不再仅仅是谋生的途径,更承载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将王婆婆赠予的平安符,小心地系在了扁担内侧不易磨损的地方,让它随着自己的脚步,一起经历风雨,见证路途。每当感觉疲惫或遇到难行路段时,他总会下意识地摸一摸那平安符,仿佛能从中感受到一份来自冥冥之中的护佑与鼓励。
在邻县顺利交卸了瓷器,结算了工钱,阿福婉拒了瓷坊掌柜留他歇息两日的建议,心中惦念着对张老捕头的承诺,踏上了返程之路。
时光流转,半月时间倏忽而过。深秋的寒意愈发明显,但天空却常常是湛蓝高远,正是赶路的好天气。阿福归心似箭,并非全然为了回家,更是为了再去那座土地祠看一看。他特意计算了行程,绕道前往祠庙所在的那段山路。
还未走近祠堂所在的山腰,远远地,阿福便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平素这里人迹罕至,唯有风声鸟鸣,今日却隐隐有嘈杂的人声传来,其间似乎还夹杂着官差的呵斥与兵器碰撞的轻微铿锵声。
阿福心中一动,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难道是周捕头他们又在附近巡查?还是……发生了别的什么事?
他快步踏上最后一段坡路,祠堂的轮廓清晰地出现在眼前。然而,祠前院内的景象,却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
只见不大的祠堂院内,赫然站立着七八名身着公服、腰佩朴刀的官差,他们手持铁尺锁链,神情肃穆,将三个被粗糙麻绳捆得结结实实、如同粽子般的汉子围在中间。那三个汉子垂头丧气,衣衫破损,脸上带着青紫和灰败,正是半月前那个雨夜,在这祠堂之内,欲以毒酒害他性命的络腮胡、瘦脸和矮胖三名歹徒!
周正捕头就站在他们面前,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冷峻,正沉声指挥着手下:“仔细搜身,确认没有暗藏利器!带回县衙,严加看管!”
“周捕头!”阿福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与惊愕,放下担子,快步走进院内。
周正闻声回头,看到阿福,那张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脸上,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畅快而欣慰的笑容:“阿福兄弟!你来得正好!看看这是谁?”
阿福走到近前,目光逐一扫过那三名被捆缚的歹徒。络腮胡汉子抬起头,眼神与阿福一碰,立刻如同被火烧一般迅速躲开,里面充满了不甘、恐惧与彻底的颓丧。瘦脸汉子则低垂着头,身体微微发抖,不敢与任何人对视。那矮胖汉子更是面如死灰,仿佛已经认命。
“真的是他们!”阿福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既是源于旧日恐惧的余波,更是大仇得报、沉冤得雪的激动,“周捕头,你们……你们真的抓到他们了!”
“哈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周正朗声一笑,拍了拍阿福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办案成功的自豪与对阿福的感激,“说起来,此番能顺利擒获这伙为恶多端的黑风帮余孽,阿福兄弟,你当居首功!”
他详细解释道:“那夜之后,我根据你提供的三人详细体貌特征、他们使用的诡异毒药,以及判断他们可能就在这祠堂附近山林中有临时巢穴或藏匿点的线索,布下了天罗地网。这半月来,我派出了精干人手,明里在附近村落走访探查,暗里则在这片山林要道日夜蹲守、乔装跟踪。”
周正的目光转向那三名歹徒,冷然道:“这伙贼人果然狡猾,那夜逃窜后,并未远遁,而是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藏匿在离此不远的一个极为隐蔽的山洞之中。他们自以为得计,还想等风头稍过,再出来作案。我们的人蹲守多日,终于在今天清晨,趁他们其中两人出洞寻找食物、另一人在洞内看守赃物之时,分头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一举成擒,人赃并获!”
他指了指旁边地上堆放着的几个包裹,里面露出一些金银首饰、铜钱以及几件沾着污迹的衣物,显然都是他们劫掠而来的不义之财。
“经过初步审讯,这三人对多次在虔化、于都两县交界处的驿道上,抢劫过往行商、脚夫,并杀害其中数人的罪行供认不讳!与他们之前犯下的几桩悬案特征完全吻合!如今铁证如山,等待他们的,将是大宋律法的严惩!”
听着周正的叙述,阿福只觉得胸中一口积压了半月的浊气,终于长长地舒了出来。看着这群昔日嚣张跋扈、视人命如草芥的恶徒,如今如同丧家之犬般被官差押解,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扬眉吐气之感,以及一种正义终得伸张的强烈欣慰。
天空湛蓝,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祠堂院内的每一寸土地上,也照在阿福因激动而微微发红的脸上。他仿佛看到,那笼罩在古驿道上空的邪恶阴云,正在这一刻,被这股凛然正气,彻底驱散。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中国古代奇闻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