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麓山自春秋时期发生大规模山体崩塌,主峰陷落,形成“沙麓墟”。至隋末,该地已变为“南北二十几里长的大沙岗”,山体虽存,但地貌以沙岗为主。
临时搭建的营寨隐蔽而有序,虽简陋,却秩序井然。士卒们默默擦拭着卷刃的兵刃,修补破损的甲胄,眼神中溃败的仓皇已褪,取而代之的是劫后余生的沉静与对前路的默然探寻。
一空地处,高鉴为高士达举行了简单的发丧仪式。一方临时削制的木牌权当灵位,高鉴亲自主祭,率众将官及士卒肃然跪拜。他未发一言,紧抿的嘴唇与低垂的眼睑却诉说着远比嚎啕更复杂的情绪——是对过往恩义的告别,亦是对败亡教训的铭刻。烟火袅袅,既祭亡魂,亦奠那已逝的高鸡泊时代。
仪式毕,高鉴即刻召集核心将领于中军大帐。
帐内火把噼啪,跃动的火光映照着高鉴凝神的面容,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投下坚毅的阴影。一张囊括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的粗糙地图在木案上摊开。韩景龙、刘苍邪、葛亮等将领肃立两旁,目光灼灼,尽数汇聚于地图上高鉴那根缓缓移动的手指。
他们刚经历覆巢之危,如无根浮萍飘摇于乱世。然而主位上的高鉴,眼中不见半分绝望,唯有近乎冷酷的清醒,一种于绝境中仍能审时度势的锐利。
“军中之粮,仅够五日之用。”高鉴声音平稳,仿佛陈述与己无关之事。他的手指精准落在地图一点——魏县。“此地,据黄河故道与永济渠交汇之冲要,漕运便利,灌溉发达,实为膏腴之地,仓廪积蓄必丰。”
指尖在“魏县”周围划了一圈,语气转而锐利,带着洞悉弱点的把握:“据斥候多次探查,武阳郡郡兵员额不过两千。连年辽东征伐,精锐抽调殆尽,现今所余,多是仓促招募的新丁,或为老弱充数,缺练少备。其中大部驻于郡治贵乡,近期调入魏县城内者,仅一百人而已!余者,不过是寻常衙役捕快,不堪一击。”
他蓦然抬头,目光如电扫过众将,果决道:“此乃天赐良机,此时不取,更待何时?拿下魏县,不仅能解我军燃眉之急,获补给,得休整,更可借此楔入河北边缘!若逡巡不前,坐困于此,待粮尽兵散,则万事皆休!”
“强攻?”刘苍邪眉头紧锁,看着远处那虽不雄伟却依旧需要付出代价才能逾越的城墙,摇了摇头,“我军疲惫,缺乏攻城器械,强攻伤亡太大,且易招致周边官军驰援。”
“不,”高鉴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那是在无数次险境中磨练出的、近乎本能的狡黠与果决,“老办法,里应外合,智取。” 他想起了当初攻破东阳县等小邑时的成功经验,虽然此一时彼一时,但核心战术依然有效,关键在于细节的把握与执行。
计划迅速在他脑海中成型,并立刻向众将部署:
“王云垂!”
“末将在!”
“由你亲自挑选五十名最机警、身手最好、且口音接近本地的弟兄。分作五批,每批十人,伪装成不同行当:贩运枣子的商队、投亲的流民、活着其他。携带短刃、匕首、绳索、火折等物,分三日,从魏县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批混入城中。记住,务必自然,不可引起守军丝毫怀疑!”
“入城之后,分散潜伏,摸清南门守军人数、换防时辰、军官住所、以及城内粮仓、武库位置。第三日,务必潜伏至南门附近,伺机而动。”
“三日后的子时三刻,”高鉴的声音斩钉截铁,目光如炬,“以城中火起为号,尔等同时发难,夺取南门控制权,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我会亲率主力,埋伏于城南三里外的密林中,见城门火起,便全军突击,一举入城!”
“末将明白!定不负重托!”王云垂抱拳领命,眼神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这项任务极其危险,却也是展现能力、扭转危局的关键。
“葛亮、郗珩!”
“在!”
“你们派游骑封锁城外要道,拦截可能出现的信使,务必堵死城内守军外逃和求援之路!”
“得令!”
“刘苍邪、赵鸿永、丁宣!”
“末将在!”
“刘苍邪部随我入城后,快速分兵抢占其余几门,赵鸿永直扑粮库、丁宣直扑武库!”
“得令!”
“其余人统帅其主力,随我行动。直取县衙!”
“得令!”
“记住,”高鉴最后环视众人,语气森然,“此战,关乎我等生死存亡!务必速战速决,以最小代价,夺取最大战果!行动!”
命令下达,整个残破的营地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开始高效而隐秘地运转起来。韩景龙立刻着手挑选人手,准备伪装物资,反复叮嘱细节。而高鉴则率领主力,借着夜色掩护,向着预定的埋伏地点悄然移动。
喜欢山河鉴:隋鼎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山河鉴:隋鼎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