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去疾的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脸上,却依旧维持着一副“哦?是吗?有点意思”的平静表情。
他甚至还有闲心,招呼着众人,到工坊的休息区坐下来说话。
不能慌,绝对不能慌!
人设不能崩!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表现得云淡风轻,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他领着众人在休息区的小院子里坐下,看着朱元璋,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颤抖,用一种带着几分好奇的语气,问道:
“马大叔,您说的这个‘空印’,到底是怎么回事?听起来,好像很严重的样子?”
朱元璋见李去疾似乎对此事一无所知,心里那点把他当成“谪仙人”的敬畏感,稍微淡了那么一丢丢,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你看,这凡间之事,你也有不懂的吧”的微妙优越感。
他叹了口气,也没隐瞒,便将李善长当初跟他汇报的那些话,原原本本地,给李去疾复述了一遍。
从地方官吏为了应付户部核查,不得不携带空白文书上路的无奈。
到这“潜规则”如何一步步演变成贪腐的温床,让无数官员在里面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再到他这个“皇帝”,面对这等挖空国库的蛀虫,是如何的愤怒,如何的想要杀之而后快。
他讲得声情并茂,把“皇帝”塑造成了一个爱民如子,却又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但又苦于没有万全之策,只能投鼠忌器的……绝世明君。
李去疾听着,心里那叫一个明镜似的。
原来如此。
难怪朱元璋宁愿把那些能开疆拓土的大杀器往后放,也要优先把这“千里传音”的神器给搞出来。
这位“皇帝”,是想用“电报机”,来解决“空印案”这个烂摊子啊!
是想用技术的进步,来填补制度的窟窿!
我靠,可以啊,老朱!
果然能当开国皇帝的都不是蠢人,这思想还挺与时俱进的嘛!
李去疾在心里,默默地给朱元璋点了个赞。
随即,他心里那点因为“蝴蝶效应”而产生的慌乱,也瞬间烟消云散了。
怕个屁!
这事儿,是坏事吗?
不!
这他娘的是天大的好事啊!
是送上门来的,刷好感度,薅羊毛,啊不,是为国分忧的机会啊!
历史上的空印案,朱元璋是怎么处理的?
简单粗暴,一杀了之。
虽然震慑了官场,但也错杀牵连了不少人,留下了千古骂名。
可现在,不一样了!
有我这个开了上帝视角,还掌握着超越时代技术的“仙人”在,这桩案子,完全可以有另外一种……更高级,更文明,也更彻底的解法!
想到这里,李去疾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看着还在那儿唉声叹气,感叹着“忧国忧民好皇帝”的马大叔,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马大叔。”
“嗯?先生有何高见?”朱元璋抬起头,一脸的期待。
“我大概,明白皇上的意思了。”李去疾点了点头。
“皇上是想用我这‘电报机’,让地方的账目,能够瞬息传到京城,从而,从根本上,杜绝这‘空印’之弊,对吧?”
“正是!正是啊!”朱元璋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先生真乃神人也!一语中的!皇上就是这么想的!”
他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看看,什么叫默契?这就叫默契!
咱还没说呢,先生就已经把咱的心思,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然而,李去疾接下来的话,却像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他那颗火热的心上。
“想法,是好想法。”
李去疾看着朱元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但是……”
他拖长了声音,悠悠地说道。
“马大叔,恕我直言。”
“光靠一个‘电报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甚至,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什么?!
光靠“电报机”,解决不了问题?
甚至……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朱元璋脸上的激动,瞬间凝固。
他呆呆地看着李去疾,那眼神,就好像一个好不容易在沙漠里找到了水源的旅人,刚喝了一口,却被告知这水里有剧毒。
这……这怎么可能?!
在他看来,“电报机”这种能“千里传音”的神器,简直就是为了解决“空印案”而量身定做的!
只要信息传递的速度够快,快到让那些官员们没机会做假账,那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这怎么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先生,此话……怎讲?”朱元璋的声音,都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不怕问题难解决,就怕连“仙法”都解决不了。
那他大明朝,可就真的没救了。
李去疾看着他那副快要急出心脏病的模样,心里一阵好笑。
土包子。
到底还是土包子。
你和那位皇帝的思维模式,虽然因为我的存在,领先了时代,但你们的配套设施没跟上啊。
他决定,得给这位“皇帝”上一堂更加深刻的,关于“制度建设”的mbA课程了。
“马大叔,您别急,听我慢慢跟您说。”
李去疾示意他坐下,然后伸出了一根手指。
“您想啊,这‘空印’之弊,根子在哪儿?”
“表面上看,是因为路途遥远,信息不通。所以,您觉得,只要把信息传递的速度提上来,问题就解决了。”
朱元璋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没错,他就是这么想的。
“可您有没有想过,这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李去疾又伸出了第二根手指。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朱元璋眉头紧锁。
“对。”李去疾点了点头,开始了他的“灵魂拷问”。
“咱们假设,现在‘电报机’已经铺遍了全国,从最偏远的云南,发一份账目到应天府,只需要半个时辰。”
“那么,云南布政司的那个管钱粮的官员,在发这份电报之前,他会不会,先跟应天府户部里,负责接收他这份账目的那个官员,通个气儿?”
朱元璋的脸色,微微一变。
“他会不会提前告诉户部的人,‘喂,老哥,我这边今年雨水大,粮食霉了三成,但朝廷只认一成的损耗,这账做不平啊。你那边帮我想想法子,回头我给你送两车云南的火腿和普洱茶过去?’”
李去疾的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开始发青了。
“然后,户部的那个官员,一听有好处拿,就跟他说,‘没问题,小事一桩。你把账本上的数字,稍微改一改,改成损耗只有一成,多出来的那两成,就记在‘库房修缮’或者‘官兵抚恤’的名目下,我这边给你批过去。’”
“等他们俩,通过书信,或者其他的渠道,比如‘电报机’,把这假账给对好了。然后,再用‘电报机’,把这份天衣无缝的假账,给发过来。”
李去疾摊了摊手,看着已经快要坐不住的朱元璋,抛出了最后的结论。
“马大叔,您看。”
“在这种情况下,‘电报机’起到了什么作用?”
“它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它只是……让这帮蛀虫,传递假账的速度,变得更快了而已。”
“甚至,因为速度太快,朝廷这边当天就核准了,连追查和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反而让他们做假账,变得更加安全,更加肆无忌惮!”
“这,是不是比以前更糟了?”
朱元璋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
“这……”他想说些什么,可嘴巴僵住,什么都说不出口。
是啊!
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他光想着怎么用技术去堵窟窿,却忘了,这天底下,最难堵的,是人心啊!
只要人想贪,只要上下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那再先进的技术,再快的速度,都只能成为他们贪腐的工具!
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从他的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之前因为找到“神药”而升起的万丈豪情,在这一刻,被李去疾几句轻描淡写的话,无情地,碾得粉碎。
希望,再次变成了绝望。
他看着李去疾,那双曾经充满了帝王霸气的眼睛里,此刻,竟流露出了一丝……无助和迷茫。
那神情,像一个在惊涛骇浪中迷失了方向的船长,看到远方亮光,以为是希望,凑近了才发现,那是一座能将他连船带人一起吞噬的……死亡漩涡。
“那……那依先生之见……”
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带着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哀求。
“此事……当真就无解了吗?”
他感觉自己的心,又一次,沉入了无底的深渊。
然而,就在他快要被这股绝望吞噬的时候。
李去疾,笑了。
那笑容,就像是破开无尽乌云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又充满了力量。
“马大叔,我什么时候说过无解了?”
李去疾看着他,摇了摇头,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钻进了牛角尖,怎么也出不来的笨学生。
“我只是说,光靠‘电报机’不行。”
“咱们不能只换一匹更快的马。”
他站起身,走到朱元璋的面前,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咱们得……重新修一条路。”
“一条全新的,谁也不能在上面乱跑,谁也不能在上面做手脚的……”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朱元璋又听到了一个他完全无法理解的词。
但他听懂了李去疾的言外之意。
还有办法!
先生,还有更高明的办法!
那一瞬间,朱元璋那颗沉入谷底的心,又被猛地拽了上来!
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太过激动,甚至打翻了身旁的茶杯,滚烫的茶水洒了一身,他却浑然不觉。
他一把抓住李去疾的胳膊,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熊熊的火焰,那火焰,是希望,是渴望,更是对眼前这位“谪仙人”无与伦比的信赖和……崇拜!
“先生!”
他的声音,已经完全变了调,尖锐,急促,充满了压抑不住的颤音。
“请你!”
“请你……教教我!”
这一声“求你教我”,喊得是情真意切,发自肺腑。
旁边的朱标、朱橚,对这一幕没有丝毫波澜,反而是觉得理所当然。
马皇后略有几分惊讶,没想到自家一向要强的重八,也会露出这种模样
而朱樉、朱棡、朱棣三兄弟,看着自己那个一向说一不二,威严如山的父皇,此刻竟像一个蒙学的童生,对着李先生露出一副近乎哀求的姿态,一个个心里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从未见过父皇这个样子。
在他们心中,父皇是天,是无所不能的神。
可现在,这位“神”,却在虔诚地,向另一位“神”,请教着凡间的治理之道。
这一幕,带给他们的冲击,是无与伦比的。
也让他们对李去疾的敬畏,又拔高到了一个新的,他们自己都无法想象的高度。
李去疾看着眼前这个抓着自己胳膊,激动得浑身发抖的“马大叔”,心里也是一阵感慨。
老马虽然是武将勋贵,但也是个为国为民的操劳性格。
行吧,今天,就让咱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优秀青年,好好给你上一课,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马大叔,您先别激动,坐下,坐下说。”
李去疾把朱元璋按回到椅子上,又亲手给他续了杯茶。
然后,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自己早就打好腹稿的“治国小课堂”。
“马大叔,咱们刚才说了,光有‘电报机’这个技术工具,是没用的。因为,用工具的,是人。”
“而只要是人,就有私心,就会有漏洞可钻。”
李去疾顿了顿,抛出了第一个核心观点。
“所以,要想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咱们不能只盯着技术,更要从‘制度’上,下功夫。”
“制度?”朱元璋下意识咀嚼着这个词。
这个词,他已经听李去疾说过很多遍了。
“对,制度。”李去疾点了点头,“说白了,就是立规矩。”
“而且,是一套全新的,能和‘电报机’这个新技术,完美结合的规矩。”
喜欢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