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行驶在京城,最终停在昔日的文裴府、如今的海察侯府前。
我起身下车,与丰辽一同参观府邸。虽曾进来过,却仍有些陌生,便边走边用神识探查,熟悉这方宅院。
这时,我忽然想到一个麻烦:这府邸怕是缺个管家来打理。丰辽日后我会派回海京,那偌大的海察侯府该交由谁管理呢?
我与丰辽在府中漫步,便问他:“这偌大的府邸,你觉得让谁来当管家合适?”
丰辽想了想,说道:“在下也不知。权大人需处理海军工厂的事,周大人要管丹临的事务,权大人的儿子负责察乡的事,在下也想回丹临帮权大人处理海京的事务。”
我点头,看来这上京的府邸,得另找他人了。
这时,皇上下派的宫女跑来禀报:“侯爷,外面有一人求见。”
我有些疑惑,刚到上京,熟悉的人不多,竟有人找我,便问:“是何人?”
宫女回禀:“回侯爷,是双龙商会的管事,名叫和证。”
我点头,说道:“将他迎入书房吧。丰辽,你与我一同去书房等候。”
宫女领命去迎接和证,我与丰辽漫步走入书房,坐下静静等候。
没多久,宫女便领着和证进来,随后退出房间关上了门。
见和证进来,我连忙邀他入座。和证容光焕发地坐下,恭维道:“恭喜会长升官发财,也报了大仇。”说着,他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向丰辽。
我察觉到他的意图,开口道:“此人是我府中之人,他的父母家人为文裴家所害,所以无妨。此事已然翻篇,该开启新的篇章了。”
和证点头,随后问:“那会长大人是想将精力都放在政事上,还是商业上?”
我反问:“其实我也想知道,和管事是否想拓宽商业版图?”
和证有些疑惑,却也好奇:“难道会长大人早已想好?”
“也不算,主要是我也负责相关事务,咱们得把商业版图从北方扩展到南方,做两地生意,甚至跨国贸易。”
和证点头:“其实会长大人,我早有此想法,只是之前忙着参办文裴家的事,一直没来得及推进。”
我又问:“对了,我那时看到的案卷,是你委托他人上交皇上的吧?”
“是,我不想麻烦会长,怕处理不好连累您。”
丰辽在一旁满脸疑惑,不知我何时成了什么会长,我没立刻解释,打算等和证离开后再说,便继续与和证交谈:“也好。对了,我身旁这位,日后我会派他去江南,到时你们二人同行,与我在海经城主府的管事权胜则一同商议。权胜则颇具商业头脑,到时你也可以和南宫家合作。”
和证点头:“没想到会长想得这么长远。有东南皇商相助,在江南定然能迅速发展。若有机会,咱们商会定能遍布全国,甚至成为这世间最有名的商会。”
我点头表示赞同,随后想起那位老人家,便开口问和证:“和管事,是否有一个人以我的名义找过你?”
和证想了想,说道:“对,有位老人家带着亲人来找过我们商会总部,他给我看了信件,我便知晓一切,随后投了资,帮他开了间药馆。”
我听后放下心来,点了点头:“这家人也是良善之辈,值得帮衬。但如果他们并非如此,或是变了质,那就绝不留情。我已经给过他们忠告,若他们家族兴盛后敢做欺男霸女之事,定要严惩不贷。”
和证也说道:“我十分赞同会长大人。心思不正的人进了咱们商会,也是种侮辱。但如果他们能保持初心,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二人又商议了商会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商定好一切后,我安排丰辽明日随和证回江南海京,自己则准备过些日子回盛京堂或宗门继续研学。
我早早安排丰辽回房休息也告知了我为何会成为会长,也让他转告于权胜则,又安排好人马,届时送他去和证那里,让他明日熟悉该做的事。对了,各郡学子入京科考的事,我日后或许也要处理。
想到未来要接触这些事,我便想静心修炼,提升修为。只是如今已达入游境,想要突破实属不易。
唉,真不知修炼之路该如何走下去。
我打算先睡一觉,之后再想。可躺在床上,却迟迟无法入睡,只好起身走到书房,学习一些阵法、炼丹的图谱以及琴艺,多学些本事,为未来做准备。若日后有机会,真想进入宗门学习功法,不知能否如愿?
研学了一夜,太阳升起,我送别了丰辽。他坐上马车,感激地看着我,说道:“侯爷,您在上京,要照顾好自己。”
我点头与他告别,看着马车远去,便回府吃了些早点,准备过会儿上朝。
府邸极大,我在园内四处闲逛。很快,一名侍卫跑来禀报,上朝的马车已备好。我应了声,上了马车,静静坐着。看着马车驶向入宫的方向,很快便停在宫门前。
此时,各位官员的马车也已抵达,他们纷纷下车,我也下了车,与他们一同入宫,前往大殿。
众官员一一入殿,依次列队,我身后则是新晋升的吏部左右侍郎。忽然,外面响起阵阵龙威号角,皇上登场,端坐于龙椅之上。
随后,一些官员上奏各地事务,皇上虽不甚在意,却也一一处理,接着道:“吏部尚书、礼部尚书,两位爱卿出列。”
我与礼部尚书即刻出列,面向皇上。
皇上开口:“过几日便是科举,此事交由两位爱卿负责,你们多商议,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
我们二人迅速领命,皇上让我们归位,又商议了些政事,便宣布退朝。
我对宫内不熟,便由新上任的两位侍郎带领前往吏府。路上,他们与我商议科举之事,我对此其实不甚明了,打算之后与礼部尚书好好商议。
我有些好奇礼部尚书的身份,方才一同出列时,察觉到他修为已达法元境,便问二人:“礼部尚书是何人?是否来自宗门?”
吏部左侍郎柳克森连忙回道:“正如尚书大人所言,他确是修士,且是法元境大修,乃雷耀宗弟子。”
我点头,说话间已到吏府。进入我办公的房间,里面宽敞整洁,我端坐主位,翻看需处理的事务,多是些官员想提升俸禄的申请。
快到中午时,礼部尚书携礼部两位侍郎前来吏府议事。我让人将他们引入,此时吏部尚书的工作房内共有我们六人,共同讨论科举事宜。
主要问题是科举人员的住宿安排,以及科考卷子该邀请哪位精通臣学的名士来出。最终我们决定上奏皇上,请求在皇城东边修建供科考人员暂住的房屋。因我们考虑到,一年一次的科考,考生会占据大量旅馆,有些甚至住不上,只能去破庙或桥底将就。所以计划建几百间房,降低入驻费用,让众人都住得起,科考结束后,普通百姓也能入住。
此事商议妥当,我们便共同拟了奏折呈给皇上。
随后便是最重要的试卷出题,需确定邀请哪位名士。六部相关的卷子已选定出题人,唯独臣学一卷难以定夺。
这时,礼部右侍郎列全提议:“我知晓一位学士名叫孔泰堡,才华横溢,只因推崇性平道,遭众官员憎恨迫害,最终归隐乡野。”
我听后思索,这修仙时代,官场尚且容不下女子,自然更难容下他所推崇的理念。
我问道:“他的臣学造诣如何?”
列全点头:“当年我与他同场科考,他的成绩远在我之上。并非我成绩差,而是与他差距太大。我是当年的榜眼,可看了他写的文章,只觉如浮游见青天。”
我点头,却又道:“此人颇具争议,不用为好。”
众人陷入两难。能出臣学试卷的人,不是年事已高,便是早已远离京城养老。如今专精臣学且敢出题的人寥寥无几,皆因怕卷中出现纰漏,遭各大世家迫害。
而这位孔姓学士,确是合适人选。他出身大型氏族中山孔家,臣学本就源自孔家老祖的言论。
看来如今只能选他了。
但我们不愿将他卷入政治漩涡,最终下定决心,由我去寻他商议,成与不成,皆看缘分,若不成,再另做打算。
我决定明日前往中山寻找他,若他不同意,便只能另寻他人。
商议至此,这一天便匆匆过去。我回到府邸,坐在书房沉思。原本试卷之事不算复杂,臣学在其中不算太重要,皇后新提议的按能分配才是关键。臣学虽是第一张卷,其余则是学子自选的六张卷子,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无妨。
可臣学出题人,往往需对皇上忠心耿耿,且绝不出卖考题,性子难免有些迂腐。这类人最易遭世家打压,只因一旦臣学卷出了意外,便再难入官场,所以世家对研通臣学的学士多有打压,致使他们纷纷远离上京。
看来能否请动孔泰堡出题,只能等明日试过才知了。
喜欢未知天命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未知天命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